内容简介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研究》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与意义、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理论、组织变革理论、数字化能力理论、价值共创理论与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述评第三章为案例研究与理论模型构建,以冰山集团、海尔集团两家中国数字化转型制造企业为典型案例,运用探索式多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提炼核心构念,基于理论构建起案例中所涉及核心构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理论模型第四章为研究假设,探讨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数字化能力(数字感知能力、数字运营能力和数字资源协同能力)、价值共创(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供应商参与价值共创和员工参与价值共创)影响企业绩效,并将数字业务强度与竞争强度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主效应的边界条件。通过对变量间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严密推理,形成12条研究假设。第五章为研究设计与预调研,根据研究问题、模型、变量、前人成熟量表等,设计适用的预调研问卷。第六章为实证检验与分析,基于前续章节构建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对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能力、价值共创、数字业务强度和竞争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回顾与总结,基于理论与既有文献,阐释理论贡献,一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该书的研究内容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得出的三条作用路径弥补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研究相对割裂的现状。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研究》可以为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能力、价值共创等研究的参考书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数字化转型理论与相关研究
第二节 组织变革理论与相关研究
第三节 数字化能力理论与相关研究
第四节 价值共创理论与相关研究
第五节 研究述评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研究与理论模型构建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案例分析
第三节 分析结果与模型构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假设
第一节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
第二节 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能力
第三节 数字化能力与企业绩效
第四节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共创
第五节 价值共创与企业绩效
第六节 数字化能力的中介作用
第七节 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
第八节 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的链式中介作用
第九节 数字业务强度的调节作用
第十节 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预调研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度
第二节 小样本预调研测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第二节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第三节 信度、效度检验
第四节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第五节 结果讨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第二节 管理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前言/序言
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从导入期转向拓展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大部分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都还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痛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当前数字化能力建设还未成为我国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对价值创造方式变化理解的不到位也制约了其通过数字化转型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此外,多数企业还未就数字化转型形成系统认知,普遍缺乏清晰的转型路线图,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推进。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基于各种视角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展开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是从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角度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其绩效进行探讨仍然付之阙如。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被认为是现有数字化转型微观层面研究较为忽视的关联领域。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及其驱动因素是数字化能力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价值创造模式的改变也日益成为数字化转型重要的结果因素被纳入考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仅有少量文献考察了数字化能力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本书认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能力对于价值共创至关重要,也即通过数字化能力可以实现价值共创,进而改善企业绩效。这意味着从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视角切入,不仅能弥补现有研究缺口,还有助于弥合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两个研究领域相对割裂的现状。
基于此,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现象与成功转型案例,具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存在怎样的直接影响?二是数字化能力、价值共创如何影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化转型能否依次通过数字化能力、价值共创影响企业绩效?即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具体存在怎样的作用路径?三是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业务强度、竞争强度作为边界条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为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本书通过质性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两项子研究。首先进行子研究一:以两家中国数字化转型较为成功的制造企业(冰山集团与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研究”。运用探索式多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提炼核心构念。其次基于数字化转型理论、组织变革理论、数字化能力理论、价值共创理论等,构建起案例中所涉及的核心构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本书理论模型,并提出以下三个核心命题。命题1:对数字技术的深刻认知与数字化转型的稳步推进使企业重视自身数字化能力的打造,随着数字业务范围拓展与力度加大,激发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创造新价值。命题2:数字化转型不断催生出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行为,随着外部竞争加剧,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为转型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实现了多方共赢。命题3: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依靠数字化能力可以赋能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行为,提升企业绩效。
进一步地,在子研究一的基础上进行子研究二“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作用机制实证研究”。根据子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结合相关理论与文献,推导并提出12条主要研究假设。运用调查问卷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12个主要假设中,有1个假设未得证。具体来说:①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②数字化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③价值共创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④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能力、价值共创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绩效。⑤数字业务强度分别在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能力、数字化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⑥竞争强度在价值共创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并未发现竞争强度在数字化转型与价值共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本书的理论贡献有四个方面:①响应对数字化能力应给予足够关注的学术倡议,将数字化能力纳入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研究中,并将其划分为三个维度,拓展了数字化能力理论应用的外延。②本书得出的三条作用路径弥补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研究相对割裂的现状。③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员工参与价值共创作为企业内部重要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创造行为纳入价值共创理论版图,贡献于价值共创理论。④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能力与价值共创作用机制的边界条件研究。
本书对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应充分重视数字化能力的培育、开发、运用与强化。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多维度性,企业在进行该能力开发与利用的整体规划时不能将数字化能力局限在某一具体层面,而应将其作为一个紧密协调的整体,纳入企业数字化成长的一部分。其次,重视不同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作用。在形成价值共创或合作伙伴关系前,企业需要尽可能评估不同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成本和收益,以及企业与不同参与主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