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一是相较于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企业层面的新进入缺陷及合法性问题,本书对产业与企业两个层面的双重新进入缺陷产生的叠加情境予以关切,在这一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情境下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二是本书对新兴技术创业企业进行类型学上划分,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兴技术创业企业的合法性获取策略、获取策略的形成机制,及其合法性演化路径展开研究,提升了研究的细粒度,同时更加明确了研究结论的推广范围,为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性获取策略的编排提供指导;三是相较于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创业企业合法性获取策略的实施过程及其合法化结果的研究层面,本书创新性地探索了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性获取策略形成的底层机制,深化了创业企业的合法性领域的研究主题。
读者群体主要面向新兴技术创业、创业企业合法性以及新兴技术企业成长等研究领域的学者。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文献综述…………………………………………………………11
第一节新兴技术创业…………………………………………………12
第二节合法性理论与制度逻辑………………………………………29
本章小结…………………………………………………………………47
第三章研究方案设计……………………………………………………49
第一节整体研究框架…………………………………………………49
第二节研究方法………………………………………………………52
第三节研究对象界定与选择…………………………………………58
第四节数据收集策略…………………………………………………67
本章小结…………………………………………………………………70
第四章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性听众…………………………………71
第一节问题提出………………………………………………………71
第二节研究设计………………………………………………………72
第三节合法性听众的多重组织身份…………………………………75
第四节合法性听众的制度逻辑………………………………………79
第五节合法性听众的多重组织身份与其制度逻辑的适配关系……82
本章小结…………………………………………………………………86
第五章技术创新导向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性获取策略……………87
第一节问题提出………………………………………………………87
第二节研究设计………………………………………………………88
第三节案例描述………………………………………………………91
第四节技术创新导向的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化过程……………97
第五节技术创新导向的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性获取策略
及策略形成机制………………………………………………132
本章小结…………………………………………………………………135
第六章市场创新导向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性获取策略……………137
第一节问题提出………………………………………………………137
第二节研究设计………………………………………………………138
第三节案例描述………………………………………………………140
第四节市场创新导向的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化过程……………145
第五节市场创新导向的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性获取策略
及策略形成机制………………………………………………173
本章小结…………………………………………………………………175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177
第一节研究结论………………………………………………………177
第二节理论贡献………………………………………………………183
第三节管理启示………………………………………………………184
第四节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186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国家战略,旨在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力推进这一战略方针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大企业一直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显示,100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平均为5.42%。
在大企业积极加入科技创新大军中来的时候,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在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逐渐成为科技创新队伍中一股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国家为鼓励尚未达到成熟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投身于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来,设立科创板引导资本市场向具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倾斜。从2019年7月开市至2023年6月,科创板已运行了四个完整年度,期间累计上市新股542只,融资总额847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建成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制度保障体系,营造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社会面良好氛围。这为科技型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绝佳的发展机遇。
但是,对科技型创业企业尤其是新兴技术创业企业而言,在其创业之初,不仅要面临企业层面的新进入缺陷;又因为新兴技术所具有的创造性毁灭的特质,在孕育新兴产业的同时,也使传统产业面临被替代的威胁,从而使新兴产业遭遇社会认知、制度规范等合法性挑战,导致新兴技术创业企业还要面临产业层面的新进入缺陷。例如,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下简称“VR/AR”)技术应用于游戏领域的早期,因头显设备的性能无法实现预期的用户体验,以及配套游戏内容的匮乏,使得VR/AR技术在游戏领域的商业化受阻;又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数字藏品,在出现早期,公众对它们的认知以及相关法律的保障与约束尚未建立,使这类应用以及开发这类应用的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此外,如果新兴技术的应用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类别,则会引来大量资本的无序涌入,导致资本配置效率降低,无形中抬高了新兴技术创业企业进入某一新兴市场的准入门槛,同时还可能导致具有创新性或颠覆性的技术被“雪藏”,从而阻碍创新发展。
面对这些出现在新兴技术创业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阻力,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如何在现有条件的约束下,发挥其能动性,获得成长机会和相应资源?现有的企业实践给出了一些启示,例如:新兴技术创业企业选择抱团取暖,形成区域聚集效应,从而获得配套产品和配套产业的支持以及成本优势;或者与大企业结盟,用自身的技术能力契合大企业的战略发展,从而获得互补性资源;又或者自发形成行业联盟,为新行业集体发声,以提升公众认知度。这些具体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争取利益相关者对新兴技术创业企业的认可,来获得成长机会和相应的资源。由此可见,与各方利益相关者展开积极的策略性互动以争取其认可和支持,就成为新兴技术创业企业获得成长机会和相应资源的前提。然而,利益相关者本身又是嵌入到不同的制度系统中,使其可能同时具有多重角色,这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但同时也为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利用不同制度逻辑间的冲突策略性地争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带来了机会。
我国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制定了科技强国行动纲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以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为研究中国情境下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如何策略性地争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提供了现实需求和丰富的理论开发场景,基于此开展的新兴技术创业企业合法性获取策略及策略形成机制的情境嵌入式研究,对“讲好故事”的中国管理理论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获得的发现与结论也将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理论背景
Aldrich和Fiol(1994)发现,新企业为了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起信任、与竞争产业处理好关系以及获得制度上的支持,采取与利益相关者相一致的行为,从而促进其生存与发展。与被动依赖资源相比,新企业采取主动合法化更能促进其诞生与成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创业者在资源禀赋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创业梦想。Zimmerman和Zeitz(2002)认为合法性作为一种用来获取资源的资源,有助于初创企业克服新进入缺陷。初创企业通过一系列合法化策略,如获得背书或资质以及拓展社会网络,从而取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以促进这些利益相关者与其交换资源。因此,新企业应积极为组织中的各类属性构建合法性,这些属性包括:新企业的组织身份、组织结构、组织战略、组织实践、社会网络、产品和服务等,从而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可。我国学者杜运周等(2008)提出了新企业合法化成长模型,为中国情境下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