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目标(第3版 典藏版)》谈的是有关“制造”的普遍法则,谈的是一群人如何试图了解世界运转的窍门,并且因此改善了周遭的一切。他们不断运用逻辑来思考问题,找出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归纳出一些能挽救工厂、成功经营企业的基本原则。
在我眼中,科学其实就代表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为何如此运作的理解。无论在什么时候,科学知识所代表的都只不过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真理,我恐怕相信绝对的真理反而会阻碍我们追求更深入的理解。每当我们自以为已经掌握了最后的答案时,所有的进步、科学发展和深一层的理解也就戛然而止。然而,我们不是单单为了理解这个世界而去理解这个世界。我相信,我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是为了改进世界——充实我们的生活。
有几个原因促使我选择以小说的形式来说明我对“制造”这个行业的理解——它实际上是怎样运作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运作。首先,我希望令相关原则更容易明白,以及展示它们如何为工厂中常见的混乱带来秩序。其次,我希望展示新的理解的威力,以及它能带来的好处。所取得的成果已不是神话,在不少真正的工厂中已做到了。西方世界不一定会沦为二三流的制造业国家,只要我们了解并运用正确的原则,就能够跟任何人竞争。我也希望读者能够看到,无论你把这些原则用在银行、医院、保险公司及家庭等各种不同的组织中,都依然不改其有效性和价值。或许每个组织中都隐藏了相同的成长和改进的潜力。
目录
目录
英文修订版作者序 XI
前言 XIII
导读 XV
1 晴天霹雳 1
2 把我买下来 11
3 人人自危 22
4 机器人真的提高了生产力吗 28
5 目标是什么 37
6 工厂到底赚不赚钱 46
7 决心放手一搏 57
8 有效产出、库存与营运费用 60
9 三个基本问题 68
10 都包含“金钱”两个字 78
11 我不要猜谜,我要解决方案 86
12 工作永远都排第一位 97
13 荒野探险的启示 102
14 火柴游戏与生产流程 112
15 恍然大悟 124
16 太太离家时 132
17 危机处理 137
18 寻找生产瓶颈 150
19 钟纳发威 163
20 人生也面临瓶颈 176
21 小小的胜利 185
22 老古董再度披挂上阵 195
23 改革,再改革 201
24 问题蔓延了吗 211
25 忙碌,不代表有效率 219
26 办法其实很简单 229
27 这山还望那山高 237
28 缩短生产周期 245
29 成本会计的矛盾 253
30 该来的终于来了 263
31 最后的审判 274
32 “常识”管理 281
33 交换位置 287
34 新官上任的难题 297
35 混乱中建立秩序 304
36 成本世界与有效产出世界 311
37 昨日是,今日非 319
38 打破惯性 326
39 还是盲人摸象 336
40 当自己的钟纳 345
《财富》杂志对高德拉特博士及相关人士的采访报道 355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94
《目标》角色关系表 412
试读
《目标(第3版 典藏版)》:
“好,现在让大家回去工作。”我告诉吕伊。
“当然,不过,呃,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先完成我们原本打算要做的东西,还是先为皮区赶工?”吕伊问。
“先赶皮区要的东西。”我告诉他。
“好吧,那么我们原先就白做了。”吕伊说。
“白做就白做吧!”我告诉他,“我甚至还不晓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过一定出了什么紧急状况,皮区才会亲自跑来这里。你不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吗?”
“是啊,当然。嘿,我只不过想知道该怎么办。”吕伊说。
“好,好,我知道你也只不过是半途卷入这场混乱之中的。”我试图安慰他,“我们就尽快把生产线准备好,开始处理那个零件吧。”“对!”他说。这时候,丹普西正好走过我身边,准备回工厂工作。他刚从我的办公室走出来,看起来仿佛迫不及待地要逃离那个地方。他对我摇摇头。
“祝你好运!”他嘴角挤出这几个字。
我的办公室大门敞开,我走了进去,他就在那儿。皮区大咧咧地端坐在我的办公桌后面,他长得矮胖结实,满头浓密的银发与冷峻的双眼正好匹配。我一放下公事包,他的眼睛就直直地瞪着我,仿佛在说:“小心你的脑袋瓜子。”
“皮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问。
他说:“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讨论,你先坐下。”
我说:“我很想坐下,不过你正好坐在我的椅子上。”
我可能说了不该说的话。
他说:“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跑来吗?我来这里,是为了拯救你们这些差劲的家伙。”
我告诉他:“从刚刚欢迎我的场面来看,你是特地跑来破坏我的劳工关系的。”
他直直地瞪着我,然后说:“假如你没有办法在这里推动工作,那么以后根本不会再有任何工人需要你来操心了。事实上,你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罗哥。”
“好,好,别那么紧张。”我说,“咱们先好好谈谈,这笔订单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皮区告诉我,首先,昨天晚上10点左右,他在家里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是我们的大客户柏恩赛先生,老好人一个。柏恩赛似乎是因为他的订单(第41427号订单)已经延迟了7个星期交货而勃然大怒。他跟皮区翻来覆去抱怨了1小时。显然当初所有的人都叫他把这笔生意交给我们的竞争对手,而柏恩赛力排众议,大胆地把订单交给我们。打电话来之前,他刚好和几个客户一起吃晚饭,他们全都因为交货太慢的问题向他大发牢骚,而罪魁祸首显然就是我们。因此昨天晚上,柏恩赛简直要发狂了(或许带着一点酒意)。皮区答应要亲自处理这件事情,而且保证不管有天大的困难,今天下班前一定出货,柏恩赛的怒气才稍稍平息。
我试图告诉皮区,没错,延误订单是我们的不对,我会亲自监督后续的处理,但是他非得今天一大早跑来这里,把整个工厂弄得鸡飞狗跳吗?
他随即问我昨天晚上到底跑到哪里去了?他打电话到我家,却一直找不到我。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办法告诉他,我有我的私生活。我没有办法告诉他,头两次电话铃响的时候,我正好在和太太吵架;可笑的是,我们之所以会吵架,正是因为我太太觉得我对她不够关心;而电话铃声第三次响起的时候,我也没有接电话,因为当时我们正在讲和。
我于是告诉皮区,我昨天很晚才到家。他没有继续追问,反而问我,我怎么会不晓得工厂里的状况,他已经厌倦了不断听客户抱怨延迟交货。为什么我总是没办法准时交货呢?
我告诉他:“我很确定的是,在你三个月前逼我们进行第二次裁员和减薪20%以后,我们居然还有办法生产出一些东西,已经是万幸了。”
他静静地说:“你只管把东西制造出来就好了,听到了吗?”
“那么,你就得给我需要的人手!”我说。
“你已经有足够的人手了!看在老天的份儿上,看看你们的效率!你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他说,“先证明给我看你可以有效运用现有的人力,否则就别哭诉人手不够!”
我正想回嘴,皮区却伸出手来制止我。他站起来,把门关上。哦,可恶,我心里想。
……
前言/序言
英文修订版作者序
科学与教育的探索 高德拉特
《目标》这本书谈的是科学与教育。我相信长久以来,“科学”“教育”这两个名词都被过度滥用,被推至崇高的地位和神秘的迷雾中,以至于尽失原意。对我和许多受人尊敬的科学家而言,科学谈的不是大自然的奥秘甚至真理,科学只不过是我们用来尝试推敲出基本假设的方式,透过直截了当的逻辑推演,这些假设能解释许多自然现象为何存在。
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不是真理,只不过是能用来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的假设。我们永远无法证明这样的假设,因为即使我们能用这个假设来解释无数自然现象,我们还是无法证明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另外,只要有一个现象是这个定律无法解释的,这个假设就立刻被推翻了。推翻这个假设不一定代表假设已无效,只不过显示我们需要找出另一个更有效的假设而已。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假设所遇到的情形正是如此,它被爱因斯坦的更全面、更有效的能量与质量守恒定律取代了,但这并不代表爱因斯坦的假设就是真理,之前的就不是真理。
我们往往把科学的含义局限于极其有限的几种自然现象中。当我们研究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时,我们就说这是科学。我们应该明白,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没有归纳于这几门科学中,如我们在组织(尤其是工业组织)中所看到的各种现象就是。假如这些现象不是自然现象,那么又是什么呢?难道我们要把在组织中看到的种种现象视为虚幻的东西而不是现实吗?
常识其实并不平常
这本书尝试显示,我们可以用少数假设做推论,来解释极其广泛的产业现象。读者可以自行判断,本书种种假设及推论是否足以把我们每天在工厂中看到的现象解释得天衣无缝,以至于能称为“常识”。常识其实并非那么平常,常识是我们给予以逻辑推演出来的结论的最高礼赞。假如你也认为是常识,那么,基本上你已经将科学从学术的象牙塔抽离,把它放在科学原本归属的地方,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接触到,并在我们周围所见的事物上发挥作用。
我希望在本书中证明,我们不需要花费额外的脑力来构建新的科学,或者扩大现有科学的领域;我们只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矛盾,同时不要以“一向的方式就是如此”作为借口来逃避它们。我大胆地在本书中插入家庭中的争执,是因为我假定,所有陷在忙碌工作中的经理人对这个情景应该都不陌生。我加入这个情景不是为了让本书更受欢迎,而是为了凸显一个事实:我们往往倾向于把许多自然现象说成跟科学毫不相干。
多用问号
我也希望借着本书探讨教育的意义。我诚心诚意地相信,唯有通过推论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地学习;直接把最后的结论摆在我们眼前,并不是我们的最佳学习方式,充其量这只不过是培训方式罢了。因此,我试图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来呈现本书想表达的信息。尽管钟纳早已知道答案,他仍然不断以“问号”而不是“惊叹号”,来刺激罗哥自行找出答案。我相信运用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抢在罗哥之前就推断出答案。假如你觉得这本书很有趣,那么或许你会同意,好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如此,而且我们应该运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来编撰教科书。教科书不应该提供一堆最后的答案,而应该引导读者自己经历整个推论的过程。假如借着这本书,我能成功地改变你对科学和教育的观念,那么,对我而言,这是撰写这本书真正的回报。
前言
勇敢地挑战基本假设
高德拉特
这本书谈的是有关“制造”的普遍法则,谈的是一群人如何试图了解世界运转的窍门,并且因此改善了周遭的一切。他们不断运用逻辑来思考问题,找出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归纳出一些能挽救工厂、成功经营企业的基本原则。
在我眼中,科学其实就代表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为何如此运作的理解。无论在什么时候,科学知识所代表的都只不过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真理,我恐怕相信绝对的真理反而会阻碍我们追求更深入的理解。每当我们自以为已经掌握了最后的答案时,所有的进步、科学发展和深一层的理解也就戛然而止。然而,我们不是单单为了理解这个世界而去理解这个世界。我相信,我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是为了改进世界——充实我们的生活。
有几个原因促使我选择以小说的形式来说明我对“制造”这个行业的理解——它实际上是怎样运作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运作。首先,我希望令相关原则更容易明白,以及展示它们如何为工厂中常见的混乱带来秩序。其次,我希望展示新的理解的威力,以及它能带来的好处。所取得的成果已不是神话,在不少真正的工厂中已做到了。西方世界不一定会沦为二三流的制造业国家,只要我们了解并运用正确的原则,就能够跟任何人竞争。我也希望读者能够看到,无论你把这些原则用在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