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重叠即远近,眺望即山水,《小山重叠》即是对山水画的跨文化观察和解读。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程,本书追根溯源,回到汉魏六朝乃至先秦时期,结合青铜器、墓葬壁画、画像砖石和大量传世画作,寻找山水画的根源图式及空间形态,观察它们在历史中如何发生、演变,互相借鉴、影响,最终塑造出山水画的形貌。作者重点探讨了汉代绘画中仙山图画的样式,“高远、深远、平远”的早期萌芽,中国绘画中的外来元素,经变图模式与山水画核心图式的确立,等等。一系列的议题串联起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脉络,“当我们从比例、结构模式、图式的生成与演化等角度来思索绘画及绘画史,也许会重新认识绘画”。写作视野同时越过天山以西,远至欧洲,检视各个古老文明的艺术,游观古罗马的壁画、中世纪手抄本插图和文艺复兴杰作,眺望两河流域的浮雕与波斯细密画,追问世界绘画叙事模式的前世今生,感知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与互动……
精彩书评
为什么要思考山水画的起源?因为事关时空问题和古人观看万物的态度。时空是绘画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而对万物的态度,则意味着万物在绘画中的比重。所以我试图跳出传统的“三远”模式来探讨山水画的时空结构,探寻根源性图式,讨论山水画的诞生;同时,重新梳理焦点透视法之前、之外,欧亚大陆绘画的时空结构。
这份文本又是一场基于个人经验与有限见闻的跨文化艺术史考察。当我们从比例、结构模式、图式的生成与演化等角度来思索绘画及绘画史,也许会重新认识绘画。
——韦羲
目录
前言:转身万里,回首千年
绘画的理由
每片树叶里都有一棵树
剪越江秋
《溪山春晓图》与晚明实景山水
非典型南宋山水和实景画
如见所梦:李公麟《山庄图》
拔示巴三次出现在楼梯上
上升与下降
看风景的方式
大地上的山水
经变图与《明皇幸蜀图》
绘画即剧场
细密画的风格与尺度
谁能画出《洛神赋图》?
岩山寺佛传图:全景式蜂巢空间叙事模式的诞生与流传
线条的引导:飞升、坠落与分崩离析
为什么山水画看上去都一样?
中国绘画的衰落是因为“写意”?
边界与突破(上)
边界与突破(中)
边界与突破(下)
波提切利的愿望
绘画的胜利
后记
试读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选摘前放图书内页图】
传说大禹之时已图画山川,未必可信。即便可信,未必可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在周人的诗中,山水可亲可怀,不只是庞大而无情的自然存在,也不只是神山仙境。据说春秋战国的宗庙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然而先秦绘画存世者寥寥无几,何况壁画。最迟在汉代,古人已经在画中眺望山水了,画像砖中的行人走在山水之间,鱼在水中游。山中有野兽,可以狩猎;山中有惊慌,令人畏惧;山中有神仙,渺无踪迹。
企慕神仙者要穿过风云,才望见海外仙山。观天者抬头低头,就会看到山水。但唯有越过仙山与天象,人才看见真正的山水。
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中的天象图,天上云气星象犹如符号,相反,底部群山画法写实,表现形状变化的同时也具备了空间意识:群山起伏错落,有前后,有远近大小,而远峰峻拔如笔。汉代人对山水的经验一如宋元人、现代人的经验。而且,群山之上没有出现汉魏六朝常见的比山还大的树,表明当时已经有一种画风,超越了示意与装饰。是的,这些1世纪初的山峦超越纹样,进入具象,走向真实。有了具象与远意,就可以眺望了—对我而言,眺望即山水。
汉代人爱画仙山,传说武帝建章宫有仙山壁画,但浩大的宫阙早已湮灭,幸而画像砖石因其小而坚硬,避过兵火岁时,传递两汉美学。间或出土的墓室文物尤其珍贵,让我们得以一睹两千年前墓葬艺术的整体面貌。单是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的木棺漆画,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汉人想象力的瑰丽。朱地彩绘棺头挡漆画中的仙山顶天立地,呈等腰三角形,云纹缭绕,左右鹿跃。左侧面漆画正中的仙山呈山字形,亦属图案化,但比头挡的仙山要写实一些,犹如永生之地,两边围绕龙云、鹿虎、玄鸟及白首仙人。两座仙山造型看似简单,但内部是双层或多层,龙云穿插在山的内外,一切都非常图案化。这种图案化的空间结构是超时空的,是宇宙性的;这两座山是可以眺望的,又是神圣的,它们庄严、简洁、永恒。
是时候了,重新思考山水画的起源。山水画是从人物画中独立而出,还是另有起源?或是在多条线索的交互影响下形成?
为什么要思考山水画的起源?因为事关时空问题和古人观看万物的态度。时空是绘画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而对万物的态度,则意味着万物在绘画中的比重。所以我试图跳出传统的“三远”模式来探讨山水画的时空结构,探寻根源性图式,从世界美术的视野讨论为什么山水画最早诞生在中国。
美术史如树的生长,参天大树千枝万叶,其原型在幼苗期已具规模,其基因在种子时已决定,这是延续性。所以,我愿意追根溯源,回到汉魏六朝乃至先秦时期,寻找中国绘画那些隐秘而“根本性”的图式及空间形态,观察它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发生、如何演变。我也喜欢越过天山以西,远至欧洲,看看各个古老文明的绘画,找出它们各自的特征,看看其中哪些因素是辅助性的,会因时因地而变;哪些是不可替代的;哪些是互为影响的;哪些是根本性的、具有决定性的,始终在左右本区域的绘画形态,形成所谓的“传统”。不应忽略的是,在不同时段,有些因素的作用也会转化,因为“历史的长河”实在太长,长得可以让区域文明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