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本书正如其名,是一部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不论纯稚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阅读起来都不会感到晦涩,因为它的主旨很单纯,那就是——唤起人们的“爱美之心”。 作者蒋勋是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与画家,年轻时曾赴法国巴黎大学专门攻读艺术史。为和更多朋友分享艺术欣赏的喜悦,他走出围墙内的学院,投身美学教育的普及工作,在社会的讲堂上开讲美术,并陆续撰写了《美的沉思》、《给青年艺术家的信》、《天地有大美》等多种著作。其中,《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广受青年朋友欢迎的一种。这本书以简明生动的文笔,依照朝代次第,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与发展的脉络。通过这样一次对传统的梳理,作者不仅希望向读者传递知识,更希望传达出历代中国人对美的独特感受。
目录
序
绘画的开始
象形文字
旦
象
彩陶
半坡出土的彩陶
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
直线和曲线
线条、涂面和留白
黑陶
刻、印、拓
商周
铜器
动物画——想象力的发挥
人物画
春秋战国
帛画
写实肖像画
汉
帛画
写实和想象的结合
壁画
墓室壁画的人、事、物
砖画(画像砖)
社会生活的景象
神话
漆器
彩绘陶
线条和色彩
由色彩走入线条——毛笔勾勒
隶书
书画同源
毛笔的妙用
魏晋
壁画(砖壁画)
嘉峪关古墓壁画
东晋
砖画
”竹林七贤、荣启期”砖画
顾恺之和“春蚕吐丝描”
北魏
敦煌艺术
千佛洞的佛像壁画与彩塑
佛教故事画
西魏
壁画
宗教画
融合的神话绘画
写实绘画的再现
唐
宗教画
勾勒的菩萨画像
彩塑菩萨
“净土变”绘画
宫廷画
历史人物画
职贡图
仕女画
动物画
韩斡画马——《照夜白》和《牧马图》册页
韩混画牛——《五牛图》卷
墓室各式壁画
永泰公主墓室壁画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
山水画——金碧山水
《明皇幸蜀图》轴
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图》轴
……
五代
宋
元
明
清
清末民初
试读
象形文字
彩陶
我们现在画画,多半是画在纸上。但是,纸是人类相当晚的发明,等我们谈到画在纸上的画,这本书大概已经进行一半了。
前面提到,图像文字是用刀刻在牛骨或者龟甲上的。当然,更早的中国人,用树枝、石头,在土地上画画,也是很普遍的。我们小时候,大概也都有用树枝在地上画画的经验罢。
回忆—下。如果你去过海边,看到海边沙滩平坦得像一张纸,是不是忍不住就会在上面用树枝或指头画画呢?
这些都是最早的绘画,可是,都不一定用笔,也不一定用纸。
有一些最早的中国画,是画在陶器上的。
我们现在吃饭用的碗、盘子,都是陶器演变的。
早在七千年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用泥土来制作器皿了。
他们和我们一样,小时候也许都喜欢捏泥巴。泥土掺水之后会变软,好像一团面。我们用手可以捏塑各种不同的形状。
早期的人类,没有碗。他们喝水、吃东西,就用手。
如果没有杯子或碗,你怎么喝水呢?
试试看,也许你就会用自己的两只手合在一起,利用凹下的部分来盛水罢。
这合在一起的两只手,中间凹下去,像不像一个碗呢?
古代的人,就用这种方法喝了几万年的水。
直到有一天,一个聪明的人,忽然想到要用玩泥巴的泥土捏一个凹下的形状,终于捏成了人类第一个碗。
这个碗是泥土捏的,很软,不小心就损坏了。这个聪明的人捏完以后,丢在一旁,也并不管它。
也许,在一次偶然的火灾里,这只用泥土制作的碗被掩埋,又经过高温煅烧,变得非常坚硬。
聪明的人回来,整理火灾现场,发现了这只碗,觉得很诧异。
……
前言/序言
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很羡慕西方国家整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这些读物大多是深入浅出地,把他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用一点也不艰深的方式介绍给下一代。
这些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却绝不故作高深,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的虚荣。他们似乎非常清楚,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他们也了解到,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
这样一个心愿,多年来我不敢实现,是因为有着主观和客观的许多障碍。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始终也没有干净地摆脱“学者”的陶醉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