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和释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经典案例。18岁的少女杜拉不知为何突然变得脾气古怪,并声称邻居K先生对她非礼。而K先生则坚决否认,并告诉杜拉的父亲,说杜拉沉迷于关于性的书籍中,可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到底是K先生真的行为不轨,还是杜拉心存幻想?
随着分析的逐渐深入,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被揭示了出来,故事也由此变得跌宕起伏,犹如一部悬疑小说,让人出其不意,又痛快淋漓地戳穿了一个接一个谎言,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真实的杜拉,她在原生家庭中歇斯底里地挣扎。
读这本书不仅可以领略到精神分析强大、诱人的魅力,还可以从中寻找到走出原生家庭,获得治愈的路。
精彩书评
这本书篇幅不长,却引人入胜,令人震撼。弗洛伊德说,这个病例为他开启了无数智慧之门。而我相信,通过阅读,你也将打开精神分析的大门,受益匪浅。
——武志红
在《少女杜拉的故事》中,弗洛伊德分析了一位18岁女孩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过程如同侦探破解悬案一般精彩,让人出其不意,又痛快淋漓。在杜拉所处的环境中,弗洛伊德敏锐地发现杜拉的母亲、父亲、父亲的情人,以及向杜拉大献殷勤的K先生,都是导致杜拉痛苦的原因。
——美国心理协会
弗洛伊德是他那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知识立法者”,他创立的精神分析,成为人类心理学独特的一个理论。他的作品魔力强大,治疗了人类心理疾病,对文化和社会也是一种全新诠释。
——马丁·伊万·杰伊, 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
弗洛伊德的作品和理论影响了我们对童年、性格、记忆、性和治疗的看法。虽然他的理论备受争议,但他对心理学、心理治疗和心理文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肯德拉·谢丽,作家,教育咨询家,心理演说家
目录
序 001
第一章
临床表现
杜拉:一个怪脾气的少女 002
杜拉为什么要自杀 010
第一次被拥抱与亲吻 013
父亲的情人 022
两个男人的阴谋:把杜拉当作交换的“筹码” 024
暗恋与病痛 028
生病的真正动因 034
奇怪的咳嗽与吮吸手指的习惯 039
杜拉的恋父情结 049
隐秘的同性爱恋 056
第二章
第一个梦
湖边的经历与相同的梦境 064
神秘的首饰盒 071
梦中的“火”与“水” 074
杜拉对吻的渴望 078
尿床与玩弄小腰包的隐藏意义 080
性的另一种表现:呼吸困难 086
疾病是一种惩罚 089
第一个梦的完整解析 097
第三章
第二个梦
“钥匙在哪里?” 106
为什么要报复父母 113
腹部疼痛与跛足:少女怀孕的幻想 116
突然中断的治疗 122
后记 132
附录A 歇斯底里症幻想和双性恋的关系 146
附录B 关于歇斯底里症的讨论 155
试读
杜拉:一个怪脾气的少女
1900年,我出版了《梦的解析》,并在书中提出了释梦理论。我认为“梦”是能够被解析的,并且通过解析,可以在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中发现梦境的意义。之后我会通过实例,来为大家展示释梦的原理。在《梦的解析》中我曾提到,梦是我在精神分析研究上的一大障碍,但这也正是我想研究它的原因。
患者经常会向我讲述他们的梦境,这些梦境与他们心理疾病的成因和表现形式息息相关,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开始尝试将梦境转化为人们心中的诉求。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能,因为梦境是人的一条宣泄通道。在白天,人们的意识会压抑住一些不合时宜的原始欲望,而到了夜晚,这些欲望就会在梦中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倘若欲望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日久天长,便会形成心理疾病。简言之,梦境是人类表达潜意识、彰显内心欲望的重要形式。
通过本书中歇斯底里症少女的案例,我将展示如何将梦境解析运用到精神分析当中,这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在出版刊物中,详尽地说明我对歇斯底里症的心理活动和病理性成因的看法,希望由此让我的观点不再遭到曲解。众所周知,歇斯底里症患者最需要的是治疗师的共情能力和充足耐心,而非傲慢轻蔑。鉴于此,我想自己无须为接下来的长篇大论而抱歉了,毕竟:
科学与艺术都是虚无,
耐心才是万物的基础。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案例分析,与我治疗时的实际顺序略有不同。作为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在时间顺序上往往是断裂无序的。就拿本书中的案例来说,这位十八岁少女的父亲只粗略地描述了一下病情,提供的信息非常片面。所以当我开始治疗时,依然会直接询问患者,我认为,患者自己才会让我了解到他们真正的生活和病况,当然,患者给出的信息仍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这就像是河流,有时难免会被浅滩和沙洲阻断,但有时,也会被石头撞击起团团水花。
正因为歇斯底里症患者没能力提供自己的完整信息,我不禁怀疑,那些所谓权威专家们,是如何发表出信息连续又完整的歇斯底里症分析案例的?虽然,歇斯底里症患者确实能提供
一些自己相对稳定期的心理活动,但是,对于自己心绪不稳时的描述,他们很可能语言空洞无物,甚至出现记忆空白。对于这类信息,即使让患者做出最简单的描述,所呈现的故事大多也是不连贯的、颠三倒四的,这也为咨询师整理信息造成了极大困难。在咨询过程中,患者还可能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反复修改,有时在修改数次后,又回到了最初的说法,他们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连贯地描述出来。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身上,在其他患者的描述中也有体现a。他们的记忆空白,也许来自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患者故意有所保留,他们被意识支配,只将自己想告诉咨询师的部分讲了出来,从对那些让他们感到羞愧或者难以启齿的事情(或者害怕自己的话会牵扯到其他人)绝口不提;第二,患者并非有意隐瞒咨询师,而是潜意识在作祟,他们的记忆在其他时刻非常清晰,但只要一到治疗时,就会无法记起;第三,则是真正的失忆。人不可能记住一生中所有的事,遗忘是很正常的黑白。失,就算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也有可能转头就忘。这种时候,就有可能发生错忆a,即患者会把幻想和真实混淆,歪曲事实,颠倒忆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事件之间缺乏联系,因此事件的时间顺序一旦被打乱,遗忘便成了必然。而更巧合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偏偏是人类记忆中最薄弱的一环,也是最容易被意识压制的一环。压制初始,患者会对自己不完整的记忆有所疑虑,无法确定记忆碎片是否真实,但到了最后,真实记忆便会消失,或被虚假记忆取代。
这种记忆上的空白或错乱,与患者的病情是同步的,从理论层面上说,与疾病的成因也关系颇深。错忆,是为了填补记忆空缺而出现的毫无根据的记忆,只有当患者接受了心理治疗,并且跟咨询师建立稳定的关系之后,他们才有可能回忆起那些被自己遗忘的事情。不过,治疗失忆只是心理咨询的次要目的,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塑造有意识的思考能力,并用这些思考代替患者的症状。然而,这两个目的却是休戚与共的,其中一个目标一旦达成,也会一举两得地达成另一个。
在精神分析法中,咨询师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和病史,也要了解他的身体症状。接下来,我们就会看到了解家族遗传病史在精神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本书案例中的主角是一名18岁的少女,她的家里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比她大一岁半的哥哥。她的父亲很有智慧,性格也很鲜明,是家中的权威。这些关于她家庭的信息,能让我们了解到她的童年和病史。当患者刚来找我进行咨询的时候,她的父亲年近50岁,是一名才智非凡、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她自幼与父亲关系很好,即使有时对父亲的一些做法并不完全认同,也会因其权威而选择顺从。
少女6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感染上了肺结核,这场疾病让她对父亲的感情愈发深厚,也促使全家搬到了环境优美的南方小镇(B)
前言/序言
往深里挖,很多家庭都有些变态
|武志红|
《少女杜拉的故事》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着作之一,它的重要在于,将精神分析和释梦理论运用到了具体的案例中,充分展现了精神分析强大、诱人的魅力。
读这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有四点。
一、真实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悬疑小说全书充满悬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泽明的悬疑电影《罗生门》。《罗生门》的故事原本很简单,大盗遇见武士夫妇,设计擒住武士,然后将妻子骗到武士面前,强暴了她,最后武士死去。
本来一目了然的事实,却由于每个人都为了掩盖自己见不得光的秘密,而撒了谎,令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在本书中,少女杜拉一家与K先生一家关系很好,杜拉经常照看K夫妇的孩子,而K夫人也常常照顾杜拉生病的父亲。直到有一天,发生了“湖边事件”。年轻漂亮的杜拉声称,她与K先生在湖边散步时,K先生向她示爱,并拥抱、亲吻了她,这令她感到恶心,并给了他一耳光。但她并没有立即将此事告诉父母,而是等了两周之后才告之,并要求父亲与K先生一家断绝往来。
但是,当杜拉的父亲与K先生见面,问起这件事时,K先生却斩钉截铁地否认,并告诉杜拉的父亲,他听K夫人说杜拉沉迷于关于性的书籍中,可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对于杜拉要求两家断交的请求,父亲对弗洛伊德的解释是:
我认为K先生向杜拉求爱这件事的真实性有待考察;另外K夫人经常照顾我,我与她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不想让她感到痛苦。
杜拉、K先生、父亲,究竟谁在说谎?真相究竟怎样?到底是K先生真的行为不轨,还是出于杜拉的幻想?杜拉的父亲不愿意与K夫人断绝交往,仅仅是因为友谊,还是有着其他原因?事情发生后,杜拉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而是等了两周,她是在积蓄勇气,还是另有隐情?这些悬念,如同一团团迷雾,笼罩着“湖边事件”,扣人心弦,令人欲罢不能。
二、能说出口的原因,都不是真实的原因
每个人做事都有一些表面的原因,这些原因能说出口,也容易被别人接受,只可惜不是真实的原因。在表面原因下面,还藏有很多隐形的原因,这些原因不会轻易示人,是难以启齿的秘密,但它们才是一个人做事最真实的原因。
弗洛伊德在这本书中以他天才般的智慧,揭示了杜拉,以及她身边所有人行为背后最真实的原因。杜拉的父亲说,他之所以不愿意与K先生一家绝交,是因为不想让K夫人遭受精神上的伤害,但真实的原因是他与K夫人有染,并且还想继续保持这种关系。
杜拉的女家庭教师对杜拉很好,表面的原因是她喜欢杜拉,但真实的原因是,她喜欢杜拉的父亲。每当父亲在场时,她就变得活泼有趣,充满爱心,而只要父亲离开家,她便不再陪杜拉散步,也不再关心她的学业。
K先生家里也有一位女家庭教师,是个年轻的女孩,表面上她与K先生的关系很冷淡,从不向K先生问好,也不回答他的话,在她眼里K先生好像不存在一般。但背地里K先生却与她的关系纠缠不清。就在“湖边事件”发生前的两天,这个女孩告诉杜拉,K先生曾有一次趁他妻子外出时,与她强行发生了关系,还对她说:“你知道,我从妻子那儿什么都得不到。”
或许,最令人惊愕的,是杜拉自己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杜拉表面上痛斥了K先生,但她心中却一直爱着K先生。她经常去照看K先生的孩子,真实的原因是想接近K先生。她给了K先生一耳光,表面上是她感到恶心,真实的原因是K先生对她说了与那位女家庭教师同样的话——“你知道,我从妻子那儿什么都得不到。”这句话严重伤害了杜拉的自尊心,她在潜意识中的想法是:“你怎么敢像对待一个家庭教师一样对待我?”至于杜拉为什么要等两周之后,才将“湖边事件”告诉父母,真实的原因是,她想给K先生一个机会,想看看他是否还会再一次向她求爱。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她就会觉得他的举动是认真的,并不像对待那个家庭女教师一样,只是为了满足性欲。
但最后K先生不仅没有再一次向她求爱,还诋毁她,这令杜拉精神崩溃,并引发了她的歇斯底里症(癔症)。
当然,这些原因背后的原因,很多都隐藏在潜意识中,不被意识所察觉,但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却将故事中每个人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即他们潜意识中的想法,淋漓尽致呈现在读者面前,无处可逃,让我们得以看见人性的真实、复杂和深刻。
三、每段变态的关系,都会把人逼疯很多人觉得杜拉的家庭有些变态,不错,的确很变态。她的父亲婚前患过梅毒。她的母亲有洁癖。她最喜欢的姑妈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在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之后,憔悴致死。她的伯父是一位患有疑病症的老光棍。而杜拉本人也患有歇斯底里症,临床表现为神经性咳嗽、失音,还伴有抑郁。
心理疾病虽然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家庭关系的影响无疑是更为巨大的。变态的家庭关系,往往是导致心理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