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7—2019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做了大量修改和增补,于是2015年初出版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有了修订的必要。
修订过程中,老唐首先根据过去6年大量读者反馈的难点和问题,重写了原准则下财报的阅读技巧,然后增补了和新准则相关的内容。由此,这本书可以看作两部分的集合体:《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第一版的优化版+新准则升级版。两者可以分别协助投资者阅读和理解新准则发布之前和之后的企业财报。
本书坚持以投资者的视角出发,尽*大可能摒弃晦涩的术语和难懂的公式,以一份真实的财报为例,阐述了财报阅读方法和排雷技巧,并侧重介绍了如何通过财报中的异常数据,提前发现和排除投资陷阱的实战经验,力求让毫无会计基础的投资者,也能轻松读懂财报,远离毁灭价值的垃圾企业。
目录
第一章你必须学会读财报
第一节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第二节财报阅读入门
第三节读财报前的准备工作
第四节重要提示
第五节财报的结构
第二章投资高手关心的表——资产负债表
第一节生产类资产
第二节经营类资产
第三节投资类资产
第四节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第五节快速阅读资产负债表
第三章资本市场追捧的表——利润表
第一节利润表的重点
第二节创造利润的过程
第三节速读利润表
第四章事关存亡的表——现金流量表
第一节现金流量表拆解
第二节企业的现金流肖像
第三节现金流量表速读
第五章财报的综合阅读及分析
第一节鸟瞰三大表
第二节财务指标分析
第三节使用财务数据估值
第六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财报附注
第一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二节财报附注
第七章管理层的汇报
第一节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第二节董事会报告
第三节重要事项
第八章欺诈与反欺诈
第一节常见的操纵财报手法
第二节财报被操纵的痕迹
后记
前言/序言
光阴似箭,眨眼间《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第一版面世已六年。六年里,这本书的纸质版印数超过50万册,在比较小众的财务类书籍中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畅销之谜
图书市场财务类书籍数目繁多,其中不乏顶级学府会计学专家、教授的著述,大家又都是阐述同一套会计准则,除表述方式有别之外,其实内容大同小异。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会受到读者的广泛追捧呢?
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因为这本书拥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立足实战,是投资者写给投资者的书。
老唐本人是一名投资者,且长期使用财报分析企业,并根据分析结果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尽最大可能,卡在一名普通投资者需要知道的财务知识边界上,让读者既不至于因为未知而对财报心存恐惧,也不至于为没有必要深入研究的冷僻知识耗费过多精力。
因为是写给投资者的,所以这本书的重心并不是怎么记账,怎么做好一名会计,甚至全书没有一处使用“借记××、贷记××”这样的表述。全书始终坚持以投资者的视角,重心在于如何理解财报数据反映的企业运营状态,以及数据本身有没有矛盾和可疑的地方。
同时,老唐本人的微信公众号“唐书房”,也持续地展示了如何利用《手把手教你读财报》里的知识,对公司展开分析的过程以及如何做出投资或不投资的决策。
自2014年初至今公开的各年度老唐实盘,在极少交易、永远满仓、从不使用任何杠杆的情况下,年度收益率分别为62%、13%、23%、62%、-18%、52%、48%(均不含新股中签收益),年化收益率约32.2%(数据截止到2020年10月底。以6.83年折算,年化收益率约32.2%,净值从1元增长为6.73元。),且所有年份均领先沪深300指数。除了实盘收益率,“唐书房”发布的文章涉及对数十家上市公司的分析或排除,分析过程和结论经受住了时间的严酷考验,也证明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一书所含知识的有效性。
第二,简单易懂,是自学者写给自学者的书。
老唐本人没有读过会计专业,也没有从事过会计或财务相关工作,仅仅是因为投资需要,被迫在阅读公司财报的同时,通过书籍和互联网自学财务知识。因此,对于非专业自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老唐都一一亲身遭遇过。
这种感受,科班出身的专家、学者是很难体验的。他们往往无意识地默认读者应该具备某些基础知识、应该理解某些术语,因而导致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存在错位和误解。
同时,由于会计准则强调表述严密,讲究穷尽一切可能,加上我国会计准则本就是从国际会计准则翻译引进,整套准则的行文充斥着英文从句套从句的多层“套娃”结构,常常导致普通读者感叹“每个汉字都认识,连在一起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刚巧,老唐有一项被许多朋友称为“中翻中”的特长——将艰涩深奥的表述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日常语言。在不追求绝对严谨的前提下,本书尽最大可能规避艰涩术语,帮助读者迅速理解会计规则的核心含义,并运用到投资实践。
同时,《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摒弃了大多数同类书籍从宏观入手,从战略入手,从三大表钩稽关系入手的“大气”做法。坚持小处着笔,以读者拿到一份财报翻开第一页的假设开始,逐项讲述财报的含义、与投资的关系及数据代表的企业经营状况,真正做到“手把手”。
第三,功能明确,建立了“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理念。
长期以来,同类图书大多侧重于阐述如何从财报数据里挖掘和发现牛股。但以老唐的个人经验看,依赖财报挖掘牛股并不靠谱,依赖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报挖掘牛股更加不靠谱。财报只能作为我们分析企业的起点,而不是唯一的工具。它真正能提供的帮助是提示风险,是引导我们避开竞争力低下、确定性不足及财报数据可疑的公司。
投资一家企业的核心问题,是弄明白企业价值,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考虑企业未来的增长(清算上市公司对于小股东而言,更像是镜中花水中月)。对企业价值或未来增长的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真实盈利能力和诚信管理层的基础上。财报最靠谱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质疑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及管理层的诚信度。
所谓真实盈利能力,指公司在自己擅长的主业领域,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那些靠赊销,靠处理家当,靠股票或房产等投资对象的短期价格波动,靠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交易等手段创造收入的企业,是我们读财报过程中首先需要排除的对象。
很巧,长期的投资经历告诉我,不诚信的管理层往往和通过上述手段创造收入的公司高度重叠。对于无论是在收入、费用,还是在资产和负债上动手脚的管理层,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在发现的第一时间远离。投资者永远不要梦想和骗子合作能够获得良好收益,即使短期会有,大概率会成为鱼钩上的饵。
但是,正如伯克希尔董事会副主席查理?芒格的名言“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如果我们能够不断排除竞争力低下、财报数据可疑的公司,坚持与具有核心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