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 既有全国性障碍及对策, 又有地方性障碍及对策, 因此, 本书的总论研究全国共性的障碍及对策; 分论研究西部地方性的障碍及对策。课题组还以实证研究为重点研究方法, 因此, 本书最后还附有五个附录, 向从事《循环经济促进法》研究和实务的同仁, 说明课题组开展实证研究的调查方法、问卷设计及调研过程, 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陕西省和甘肃省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调研报告。
目录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循环经济促进法》基本问题的探析
一、《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概念
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调整对象
三、国外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简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四、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一般理论问题
二、法律责任规定的不足
三、完善法律责任规定的思考
第三章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
一、《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的基本含义及基本方式
二、《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四章 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初探
一、“标准”对于《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效果评价之意义
二、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效果评价标准的研究基础
三、构建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效果评价标准的两种选择
四、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效果评价标准的提取
五、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效果评价标准体系的运用及其启示
第五章 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概况
一、西部地区出台相关地方性配套立法的情况
二、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特点
三、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要障碍
第六章 西部地区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制度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制度概述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制度的内容
三、西部地区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制度的障碍
四、化解西部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制度的障碍的对策
第七章 西部地区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税制度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税制度的基本理论
二、循环经济下我国环境税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税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西部地区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税制度的障碍
五、西部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税制度的对策
第八章 西部地区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制度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制度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西部地区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信贷支持制度的障碍
四、加强西部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信贷支持制度的对策
第九章 西部地区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基金制度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一、产业投资基金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基金制度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特点
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基金制度促进发展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现状
四、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基金制度的对策
第十章 西部地区工业园型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面临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以广西、贵州为例
一、工业园型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基本理论问题界定
二、西部地区工业园型资源循环利用企业面临的障碍及原因分析——以广西为例
三、国家投资是发展西部地区工业园型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有效对策
四、国家投资西部地区工业园型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法律建议
第十一章 西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一、循环经济对城市垃圾减量化的内在诉求
二、城市生活垃圾“R”治理面临的障碍——结构性失衡
三、城市生活垃圾“R”治理面临障碍的主要原因
四、加强西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对策
第十二章 西部地区实施农村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制度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以广西、贵州为例
一、农村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及其资源化的相关理论
二、西部地区农村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模式及实施农村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制度的障碍
三、西部地区实施农村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制度的障碍的原因分析
四、改进西部地区农村实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制度的对策
第十三章 西部地区实施服务业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化制度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一、服务业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化的概述
二、西部地区服务业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现状和立法现状
三、西部地区实施服务业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化制度的障碍
四、加强西部地区实施服务业一次性消费品减量化制度的对策
第十四章 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一、政府执行《循环经济促进法》概述
二、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执法机制
三、西部地区政府有关《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的职责内容
四、西部地区有关《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的障碍
五、克服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障碍的对策
第十五章 西部地区环保法庭设立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一、专业化环保法庭的构建基础
二、西部地区环保法庭运行现实和发展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三、西部地区环保法庭发展路径——司法专门化
第十六章 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促进法》促进环境教育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以广西为例
一、环境教育概述
二、《循环经济促进法》对西部地区环境教育的促进作用
三、西部地区发展环境教育现状及障碍分析——以广西为例
四、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环境教育的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方法、问卷设计及调研过程、访谈提纲的说明
附录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调研报告
附录三 贵州省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调研报告
附录四 陕西省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调研报告
附录五 甘肃省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调研报告
前言/序言
本书的顺利出版,意味着一段工作的完结,一段历程的结束,我们如释重负,同时,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也随之而至,因为,我们不知道交给读者的,是怎样一份答卷。
本书研究成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让我们切实感到了从来没有的压力,同时也获得了从未有的信心,因为我们获得了一个历练自我、充分发挥才干的平台。为此,我们对课题组进行过调整、充实,由付健、曹平担任课题组组长,植文斌、黄中显担任课题组副组长,成员包括,潘庆、宋啸亮、魏佳、蒋振、匡亚妮、唐怡妃、马文斌、蒋冬梅、曹全来、傅雅、江海宁、张波和杨鹏。课题组制订了详细、严密的项目计划,并努力实施。其间,经历了横跨西部地区各地艰辛的调研、烦琐细致的数据资料整理、数十次的重点难点问题反复讨论、研究提纲的一改再改、研究报告章节的冥思构想、文稿样本的反复校对,终于有了今天的项目成果。书中不敢说有很独到的创新之处,只是有着我们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障碍及对策的认真的思考。
任何知识的累积和建构都是阶段性的、任何学术观点的创新都是阶段性的。本书对于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虽然相当程度上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价值,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和研究深度的不足,加上资料的匮乏和时间的限制,我们的项目成果必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于,我们在论述有关问题的时候,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基于各种限制性条件约束,我们深感对以下一些问题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是项目只对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障碍及对策中的十六个主要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但尚未穷尽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所有障碍及对策;二是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面临不少新的障碍,对这些新的障碍及对策的研究和论述在我国法学界尚属第一次,由于参考资料少,而我们的研究还是初步的,研究的深度还不够,我们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还不够成熟。诚然,问题的存在,必将为后续的研究注入了持续的动力;研究成果的不足,也必将为后续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脱离项目本身,作为法律人的共同夙愿,我们也将会保持对我国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障碍及对策的长期关注,将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治建设!
本书撰写分工具体如下:第一章:蒋冬梅;第二章:付健;第三章:付健、蒋振;第四章:潘庆;第五章:付健、唐怡妃;第六章:植文斌;第七章:付健、匡亚妮;第八章:付健、宋啸亮;第九章:付健、潘庆;第十章:付健、潘庆;第十一章:黄中显、付健;第十二章:付健、马文斌;第十三章:傅雅;第十四章:马文斌、付健;第十五章:魏佳、曹平;第十六章:植文斌、王国华。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调研中所撰写的调研报告等作为该书的附录内容。课题组组长付健、曹平,课题组副组长植文斌负责全书的修改工作。全书书稿最后由付健、植文斌审定。
经济法、环境资源法的研究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任何的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前人集体智慧的根基之上,本书也概莫能外。书中有课题组成员的思考、探索、体会和创新,也有对他人成果的借鉴和引用。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严格谨遵学术规范,对于写作过程中参考或者引用的文献资料,尽量通过脚注或者参考文献标明出处,虽如此,仍不免有所疏忽、有所遗漏。在此,谨向所有被参考和引用的文献资料的作者和译者们表示最真诚、最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本书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