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潜书》是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唐甄的著述,全书共九十七篇,分为论学、论政两部分内容。上篇论学,主要是论述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心性之学,围绕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功思想展开。下篇论政,涉及劝谏君主、官吏的任用与考核、富民之术、废除太监制度、止杀等有关国家治理方面的内容。
目录
前言 ……………………………………………… 1
上篇上 …………………………………………… 1
辨儒 …………………………………………… 1
尊孟 ………………………………………… 19
宗孟 ………………………………………… 32
法王 ………………………………………… 43
虚受 ………………………………………… 51
知行 ………………………………………… 60
性才 ………………………………………… 66
性功 ………………………………………… 87
自明 ………………………………………… 102
充原 ………………………………………… 112
居心 ………………………………………… 123
除疾 ………………………………………… 129
病获 ………………………………………… 133
悦入 ………………………………………… 137
恒悦 ………………………………………… 146
七十 ………………………………………… 155
无助 ………………………………………… 163
思愤 ………………………………………… 170
敬修 ………………………………………… 180
讲学 ………………………………………… 189
劝学 ………………………………………… 197
上篇下 ………………………………………… 205
取善 ………………………………………… 205
有为 ………………………………………… 214
良功 ………………………………………… 222
格定 ………………………………………… 234
去名 ………………………………………… 246
五经 ………………………………………… 257
非文 ………………………………………… 267
知言 ………………………………………… 273
鲜君 ………………………………………… 278
抑尊 ………………………………………… 283
得师 ………………………………………… 291
太子 ………………………………………… 302
备孝 ………………………………………… 311
明悌 ………………………………………… 315
内伦 ………………………………………… 323
夫妇 ………………………………………… 328
居室 ………………………………………… 332
诲子 ………………………………………… 336
善施 ………………………………………… 339
交实 ………………………………………… 351
食难 ………………………………………… 356
守贱 ………………………………………… 366
独乐 ………………………………………… 369
养重 ………………………………………… 377
居山 ………………………………………… 382
贞隐 ………………………………………… 386
大命 ………………………………………… 397
破祟 ………………………………………… 402
博观 ………………………………………… 408
下篇上 ………………………………………… 416
尚治 ………………………………………… 416
富民 ………………………………………… 433
明鉴 ………………………………………… 442
考功 ………………………………………… 449
为政 ………………………………………… 458
存言 ………………………………………… 464
权实 ………………………………………… 469
格君 ………………………………………… 485
任相 ………………………………………… 496
善功 ………………………………………… 509
远谏 ………………………………………… 513
卿牧 ………………………………………… 523
善任 ………………………………………… 544
省官 ………………………………………… 553
制禄 ………………………………………… 560
达政 ………………………………………… 569
更币 ………………………………………… 574
匪更 ………………………………………… 581
用贤 ………………………………………… 587
六善 ………………………………………… 596
恤孤 ………………………………………… 603
善游 ………………………………………… 608
主进 ………………………………………… 619
柅政 ………………………………………… 627
下篇下 ………………………………………… 637
惰贫 ………………………………………… 637
教蚕 ………………………………………… 640
省刑 ………………………………………… 644
名称 ………………………………………… 651
除党 ………………………………………… 656
贱奴 ………………………………………… 6
试读
庄烈良于世宗① ,亦可为之君也。继位之始,罢太监镇守及织造之使 ② ,专将率以责效,节俭以足国用,此人臣见功之时也。乃使之治兵而兵无用,使之治赋而用不足,盗寇日张,国势日蹙③ 。于是乃复用太监,横征无艺 ④ 。此其计无所出,知其不可而为之,诚可悯也。乃当日之臣,不谅其不得已之心,不察其不可转移之故;守《诗》《书》之恒训,为无实之美言。第谓奄人不可用 ⑤ ,加赋不可为,直言不可拒。虽有善用言者,将何以用之!此陈于太平无事之时,则为美言;言于危急存亡之日,则为敝屣矣。
【注释】
①庄烈:见《良功》篇注。
②罢太监镇守及织造之使: 《明史·庄烈帝本纪》载: “撤各边镇守
内臣。”织造之使,指提督织造太监。明代于苏州、杭州、南京三
处各置提督太监一人,专管织造各种丝绸以供宫廷之用。
③蹙(cù):困窘,窘迫。
④艺:准则,限度。《左传·昭公二十年》曰: “布常无艺,征敛无度;
宫室日更,淫乐不违。”杨伯峻解释: “艺,准则。言所布政令毫无
准则。”
⑤第:副词,只,只是。
【译文】
庄烈帝比明世宗要贤良,也是大有可为的君主。他刚继承皇位的时候,废除了太监镇守边疆的制度,撤除提督织造太监,以实际功效责成将帅,节俭治国,充实国家财用,这正是大臣们立功的时候。但是让他们治理军队军队没有战斗力,让他们管理国家的赋税而国家财用不足,盗贼强盗一天比一天猖獗,国家一天比一天衰落。于是又重新起用太监,横征暴敛没有限度。这是他实在想不出办法,知道不能这么做也这么做了,也确实是可怜。当时的大臣,不理解他的迫不得已的用心,不体察他不能改变的缘故;墨守《诗》《书》中的常训,说一些华而不实的漂亮话。只说不能使用宦官,不能增加赋税,不可拒绝正直的谏言。即使有善于听用谏言的人,又如何来听用呢!这些话在太平盛世时进陈,就是好话;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说这些话,就像破旧的鞋子一样毫无用处。
当是之时,若有明达国事之人,谓温体仁不可用①,必举孰可为相者;谓杨嗣昌不可用 ② ,必举孰可执兵柄者;谓督镇无人,必举孰可以任将帅。其所举之人,进而问其计,明如指掌,实有可行;措之朝廷之上、攻战之场,朝受任而夕见功,则奸佞不攻而自去,横征不谏而自止矣。我常无食,有可从之而游平凉者 ③ 。友皆沮之 ④ ,以为道远难行,又所求不可知。我曰: “二三友之爱我也至矣。我非不知此行之非计也;旦夕无炊,妻子饿死,故不得已而为此行也。诸君诚能为我谋食,不坐困以至于死,虽劝行,亦不行也。”沮者皆默然而止。当日之进言于庄烈者,皆不能救其死而徒沮其行者也,固益增其烦懑而惟恐其言之入耳也。
【注释】
①温体仁:字长卿,万历进士。崇祯初,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辅政。阴结党羽排除异己,陷害多人。
②杨嗣昌:见《明鉴》篇注。
③平凉:地名。今属甘肃。
④沮:阻止。
【译文】
这个时候,如果有通达国事的人,说温体仁不可用,就一定要举荐谁可以胜任宰相;说杨嗣昌不可用,就一定要举荐谁可以掌管军队;说没有督帅,就一定要举荐谁可以担任将帅。他所举荐的人,进用时问他们治国大计,都了如指掌,切实都可以实行;将他们安置在朝廷中、战场上,早上受任而晚上就能取得功效,那么那些奸诈佞幸之人不用攻击就会自己离开,横征暴敛不用劝谏而自然停止。我经常没有饭吃,有个可以跟从一起到平凉去的人。朋友都阻拦我,认为路途遥远难行,而且所求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得到。我说:“几位好朋友对我是极为关爱的。我并不是不知道这次远行不是好办法;因为如果从早到晚没有东西吃,妻子和儿
女们都要饿死了,所以不得已而进行这次远行。大家如果确实能为我谋得饭碗,不会因为贫困而死,即使你们劝我远行我也不会远行的。”阻止我的人都默默地闭嘴了。当时向庄烈帝进言的人,都是不能挽救他的死亡而只阻止他远行的人,这本来就只能增加他的烦躁愤懑,使他更恐惧听到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