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的前半生》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回忆录。全书按时间顺序对溥仪家世、童年、在位、逃难、改造等这几个人生大片段进行了细致介绍,真实地呈现了溥仪由皇帝到公民的一生,对了解溥仪乃至清末民初的社会政治生活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自1964年出版后,先后译成英语、日语、德语等文字出版。溥仪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zui佳影片、zui佳导演等九项大奖。
精彩书评
从皇帝到工具到囚犯再到植物园卖票,他一直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永远活在监狱当中。他希望自己变成了一个人,未曾想过变成人以后,悲剧并没有终止。
——木卫二
重看《末代皇帝》。历史面前,谁都只是小人物。
——猫司令
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
——喻大华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家世/001
一 醇贤亲王的一生/002
二 外祖父荣禄/011
三 慈禧太后的决定/017
四 摄政王监国/023
五 亲王之家/030
第二章 我的童年/035
一 登极与退位/036
二 帝王生活/046
三 母子之间/055
四 毓庆宫读书/060
五 太监/070
六 我的乳母/077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081
一 袁世凯时代/082
二 丁巳复辟/091
三 北洋元老/101
四 不绝的希望/109
五 庄士敦/116
六 结婚/123
七 内部冲突/129
八 遣散太监/138
九 整顿内务府/143
十 紫禁城的末日/153
十一 在北府里/160
十二 三岔口上的抉择/167
十三 由“使馆区”到“租界”/176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185
一 罗振玉的努力/186
二 我和奉系将领之间/196
三 谢米诺夫和“小诸葛”/207
四 东陵事件/214
五 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219
六 郑孝胥的理想/227
七 “行在”生活/236
第五章 潜往东北/245
一 不静的“静园”/246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255
三 夜见土肥原/259
四 白河偷渡/268
五 在封锁中/272
六 所见与所思/279
七 会见板垣/284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289
一 傀儡戏开场/290
二 尊严与职权/296
三 订立密约以后/301
四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307
五 第三次做“皇帝”/313
六 幻想的破灭/324
七 吉冈安直/332
八 几个“诏书”的由来/337
九 家门以内/346
十 大崩溃/355
第七章 在苏联/363
一 疑惧和幻想/364
二 放不下架子/368
三 我不认罪/370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373
一 我只想到死/374
二 初到抚顺/380
三 我离开了家族/385
四 搬到哈尔滨/392
五 写自传与献“宝”/397
六 小家族起变化/404
七 坦白从宽/411
八 糊纸盒/417
九 检察人员来了/424
十 东北人民的灾难和仇恨/429
十一 “自作孽,不可活”/437
第九章 接受改造/443
一 怎样做人?/444
二 问题在自己身上/450
三 不可衡量的人/455
四 变化说明了一切/464
五 会见亲属/472
六 日本战犯/481
七 “世界上的光辉”/490
八 再次参观/498
九 劳动与乐观/507
十 考验/512
十一 特赦/519
第十章 新的一章/525
试读
一登极与退位
光绪三十四年旧历十月二十日的傍晚,醇王府里发生了一场大混乱。这边老福晋不等听完新就位的摄政王带回来的懿旨,先昏过去了。王府太监和妇差丫头们灌姜汁的灌姜汁,传大夫的传大夫,忙成一团,那边又传过来孩子的哭叫和大人们哄劝声。摄政王手忙脚乱地跑出跑进,一会儿招呼着随他一起来的军机大臣和内监,叫人给孩子穿衣服,这时他忘掉了老福晋正昏迷不醒,一会被叫进去看老福晋,又忘掉了军机大臣还等着送未来的皇帝进宫。这样闹腾了好大一阵,老福晋苏醒过来,被扶送到里面去歇了,这里未来的皇帝还在“抗旨”,连哭带打地不让内监过来抱他。内监苦笑着看军机大臣怎么吩咐,军机大臣则束手无策地等摄政王商量办法,可是摄政王只会点头,什么办法也没有……
家里的老人给我说的这段情形,我早已没有印象了。老人们说,那一场混乱后来还亏着乳母给结束的。乳母看我哭得可怜,拿出奶来喂我,这才止住了我的哭叫。这个卓越的举动启发了束手无策的老爷们。军机大臣和我父亲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内监抱我见慈禧太后。
我和慈禧这次见面,还能够模糊地记得一点。那是由一次强烈的刺激造成的印象。我记得那时自己忽然处在许多陌生人中间,在我面前有一个阴森森的帏帐,里面露出一张丑得要命的瘦脸——这就是慈禧。据说我一看见慈禧,立刻嚎啕大哭,浑身哆嗦不住。慈禧叫人拿冰糖葫芦给我,被我一把摔到地下,连声哭喊着:“要嫫嫫!要嫫嫫!”弄得慈禧很不痛快,说:“这孩子真别扭,抱到哪儿玩去吧!”
我入宫后的第三天,慈禧去世,过了半个多月,即旧历十一月初九,举行了“登极大典”。这个大典被我哭得大煞风景。
大典是在太和殿举行的。在大典之前,照章要先在中和殿接受领侍卫内大臣们的叩拜,然后再到太和殿受文武百官朝贺。我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他们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上的时候,早超过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哭叫也越来越响。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起来了:“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呵?”……一切的议论,都是垂头丧气的,好像都发现了不祥之兆。
后来有些笔记小品里加枝添叶地说,我是在钟鼓齐鸣声中吓哭了的,又说我父亲在焦急之中,拿了一个玩具小老虎哄我,才止住了哭。其实那次大典因为处于“国丧”期,丹陛大乐只设而不奏,所谓玩具云者更无其事。不过说到大臣们都为了那两句话而惶惑不安,倒是真事。有的书上还说,不到三年,清朝真的完了,要回家的也真回了家,可见当时说的句句是谶语,大臣们早是从这两句话得到了感应的。
事实上,真正的感应不是来自偶然而无意的两句话。如果翻看一下当时历史的记载,就很容易明白文武百官们的忧心忡忡是从哪里来的。只要看看《清鉴纲目》里关于我登极前一年的大事提要就够了:
光绪三十三年,秋七月。广州钦州革命党起事,攻陷阳城,旋被击败。
冬十一月。孙文、黄兴合攻广西镇南关(现改名睦南关——作者),克之,旋败退。
谕:禁学生干预政治及开会演说。
三十四年,春正月。广东缉获日本轮船,私运军火,寻命释之。
三月。孙文、黄兴遣其党攻云南河口,克之,旋败退。
冬十月,安庆炮营队官熊成基起事,旋败死。
这本《清鉴纲目》是民国时代编出的,所根据的史料主要是清政府的档案。我从那个时期的档案里还看到不少“败死”“败退”的字样。这类字样越多,也就越说明风暴的加剧,这就是当时那些王公大臣们的忧患所在。到了宣统朝,事情越加明显。后来起用了袁世凯,在一部分人心里更增加了一重忧虑,认为外有革命党,内有袁世凯,历史上所出现过的不吉之兆,都集中到宣统一朝来了。
我胡里胡涂地做了三年皇帝,又胡里胡涂地退了位。在zui后的日子里所发生的事情,给我的印象zui深的是: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这时殿里除了我们三个,别无他人,安静得很,胖老头很响地一边抽缩着鼻子一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我唯一的一次看见袁世凯,也是袁世凯zui后一次见太后。如果别人没有对我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问题。从这次召见之后,袁世凯就借口东华门遇险的事故,再不进宫了。
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满族统帅根本指挥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