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的良好实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需要处理好法治与改革、合法性与合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整体与局部等之间的关系,以守正创新为主线,把握法治实施的内在制度逻辑。
法治实施是一种制度性实践活动,其制度逻辑必须置于一定时空语境下加以研究。通过对当代中国法治实施之时空语境的考察,本书认为中国法治发展必须走具有自主性的法治道路,注重发掘中国本土法治实践的意义,推进法治体系建设,推动法治理论创新发展。在法治实施的动态过程中,法治实施各环节的制度分析应当具有良好解释力和逻辑一致性。通过对宪法实施、执法、司法、守法和效果检验等法治实施各环节、各方面的理论检视,本书认为法治的良好实施意味着树立法治权威与探索制度创新、严格执行法律制度和推动制度不断完善的有机结合。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成就,证明了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重要解释力,揭示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既包括行稳致远的方面,也包括开拓创新的方面。
目录
目 录
绪 论
第一节 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法治实施的基本语境与制度逻辑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编 法治实施的时空语境
第一章 法治中国的实践背景:法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第一节 法治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节 法治发展的不充分
第二章 法治中国的历史场景:均质时间与法治现代化
第一节 “转型叙事”中的法治
第二节 “等待时间”中的法治
第三节 “均质时间”中的法治
第二编 法治实施的重要环节
第三章 宪法实施与法治改革:“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作为一种宪法实施机制
第一节 宪法实施中的守正与创新
第二节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作为宪法实施机制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作为宪法实施机制的典型实践
第四章 “放管服”改革中的行政许可:功能定位与制度衔接
第一节 “放管服”改革中行政许可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 衔接行政许可与政府监管框架
第三节 规范行政许可权力运行
第五章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功能
第二节 权力制约与政治动员功能
第三节 权力合法性与符号性功能
第六章 司法责任制改革
第一节 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语境和脉络
第二节 司法责任制与治理变革
第三节 司法权运行的承包化
第四节 司法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司法责任制的发展趋向
第七章 购买人民调解服务的制度逻辑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公共产品属性
第三节 购买人民调解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
第八章 科技领域的公序良俗与科技治理
第一节 科技公序良俗与实践科技核心价值
第二节 科技公序良俗与构建科技治理体系
第三节 科技公序良俗与科技主体自律自治
第四节 科技公序良俗与应对风险社会
第九章 中国法律奖励制度70年发展:演进与启示
第一节 中国法律奖励制度70年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中国法律奖励制度70年发展的规模特征
第三节 中国法律奖励制度70年发展的经验启示
第三编 法治实施的效果检验
第十章 法治实施的风险应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原则与法理思维
第一节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法治原则
第二节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法治的系统稳健性
第十一章 法治实施的质效评估:对法治评估之制度逻辑的审思
第一节 法治评估的类型
第二节 检视地方法治评估方案
第三节 法治评估与治理绩效
第四节 法治评估与法治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