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伴随着多个领域新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世界格局的持续动荡和加速重塑,组织与个体所处的世界愈加呈现出不确定性(uncertainty)、模糊性(ambiguity)、复杂性(complexity)以及快变性(changeability)(简称UACC)。和谐管理理论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源于系统理论,已历经30多年的研究。面对UACC环境带来的挑战,和谐管理理论给出了一套运用人类拥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创造力,融合东西方智慧,围绕目标理解、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本书是和谐管理理论研究过去30余年的探索工作的总结,为未来的深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在UACC环境下应对管理问题开启了一条新的路径。
目录
总序
序
第1章 导言3
1.1 管理学在中国实现突破的可能性5
1.2 和谐管理视角下的生态管理与治理研究15
1.3 以和谐心智应对UACCS世界的挑战18
1.4 本章小结20
本章参考文献21
第2章 为什么提出和谐管理理论25
2.1 和谐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25
2.2 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37
2.3 和谐管理的理论假定及原型50
2.4 本章小结55
本章参考文献56
第3章 从管理知识的本质看和谐管理61
3.1 和谐管理研究的简要回顾及存在的问题62
3.2 是和谐主题,而不是战略64
3.3 从管理和管理知识的本质再看和谐管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74
3.4 猜想—行动—不完备性:再谈和谐管理的认识论基础77
3.5 和谐管理—一个综合的管理知识景观82
3.6 和谐管理与主流的“对话”及对管理实践的启示88
3.7 本章小结90
本章参考文献91
第4章 和谐管理理论的数理模型95
4.1 和谐的概念界定与前提假设96
4.2 和谐主题的数理描述及其搜寻与辨析99
4.3 “和”与“谐”104
4.4 和与谐的耦合:一致性特征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动态关系109
4.5 将来的研究面临的科学问题112
4.6 本章小结115
本章参考文献116
第5章 和谐主题的行动纲领121
5.1 对和谐主题的诠释121
5.2 和谐主题的辨识128
5.3 和谐主题的漂移134
5.4 和谐主题的深化研究147
5.5 本章小结149
本章参考文献150
第6章 和则体系: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157
6.1 和则的理论与实践基础157
6.2 和则的作用过程及机理研究—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164
6.3 行为者的能力、意愿与组织条件支持的作用规律研究173
6.4 组织中的信任与和则作用181
6.5 和则的深化研究201
6.6 本章小结204
本章参考文献204
第7章 谐则体系: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211
7.1 谐则的含义及其哲学基础211
7.2 影响组织物要素投入组合的因素辨析216
7.3 影响组织活动安排与资源配置效果的支持系统要素222
7.4 谐则作用机制的路径结构228
7.5 谐则机制的技术、工具与方法支持234
7.6 谐则的深化研究236
7.7 本章小结236
本章参考文献238
第8章 和谐耦合:在线干预的迭代升级245
8.1 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理论246
8.2 最复杂的网络:脑整体网络248
8.3 和谐耦合的大脑模式:规则系统水平上的探讨250
8.4 和谐耦合机制:和谐景观的生成256
8.5 和谐耦合中复杂性的涌现263
8.6 和谐耦合:整体一致性的达成265
8.7 来自生产线上的例证268
8.8 和谐耦合的深化研究270
8.9 本章小结271
本章参考文献273
第9章 和谐领导力研究281
9.1 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领导力研究概述281
9.2 和谐领导:双重理性与和谐管理283
9.3 生态领导力:和谐管理理论的启示293
9.4 本章小结299
本章参考文献300
第10章 用和谐管理理论连接管理学术与实践305
10.1 管理学的本质及管理学术与实践的隔阂305
10.2 知识生产模式与实践者的知识消费行为311
10.3 和谐管理理论对管理学术与实践隔阂的桥梁作用320
10.4 运用溯因推理探究复杂性现象并进行理论构建324
10.5 本章小结326
本章参考文献327
第11章 再论和谐管理理论及其对实践、学术研究的启发333
11.1 何谓方向及方向确立334
11.2 何谓和谐主题及主题选择336
11.3 何谓和谐耦合以及主题与耦合的匹配346
11.4 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350
11.5 本章小结356
本章参考文献359
第12章 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述评365
12.1 和谐管理理论在应用中的特征365
12.2 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文献述评370
12.3 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前景385
12.4 本章小结389
本章参考文献389
第13章 构建高质量创新生态:和谐管理理论的启示397
13.1 构建创新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397
13.2 和谐管理理论解决复杂经济社会问题的思路399
13.3 和谐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创新生态构建400
13.4 创新生态构建的探索性实践407
13.5 本章小结409
本章参考文献409
前言/序言
序
·
伟大的热情、伟大的承诺、伟大的行为,并不是因为对伟大的结果抱有希望,而是愿意信奉美好生活之自主性和不附加条件的主张。堂吉诃德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只在不被辜负的时候去信任,只在有所回报的时候去爱,只在学有所用的时候去学习,那么我们就放弃了人的本质特征—愿意在自我概念的名义下行动,不管结果如何。
—詹姆斯·马奇
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伴随着多个领域新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世界格局的持续动荡和加速重塑,组织与个体所处的世界愈加呈现出不确定性(uncertainty)、模糊性(ambiguity)、复杂性(complexity)、快变性(changeability)以及稀缺性(scarcity)(简称UACCS)。范式变迁(paradigm shift)不再只是一个说辞,人类社会在不断地“生成”新规则、新秩序。纵观历史,人类的管理活动是不确定的、多样的,根本上是演化的,不过面对UACCS环境的挑战,我们仍有可能找到某些“规律”,即融入和适应演化的特定“结构和机制”,发现人为干预的可能性、必要性。这要求在方法论上需要采用多元范式去“描述、呈现、诠释、反思”,而不是采用任何“决定论—真理论”的设想。
面对UACCS环境带来的挑战,和谐管理理论给出了一套运用人类拥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创造力,特别融合了东西方智慧,围绕目标“从好到更好”演化发展的框架和论述。和谐管理理论将自身定位为“UACCS环境下复杂管理问题的解决学”,它以人与物的互动以及人与系统的自治性和能动性为前提,围绕“和谐主题”(HeXie Theme,HT),以“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和“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双规则的耦合来应对管理问题。该理论强调领导者信念驱动下的理念、愿景、使命、战略与和谐主题等的定向、定位、核心问题共识的达成,启发人们形成能够应对复杂问题的和谐心智,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始终有“定向”指导下的(和谐)主题意识,不失方向地审慎地运用“设计”和“演化”双机制及其互动耦合以构建网络化组织和生态系统,掌握并运用共生与博弈的机理、在线的智慧干预,实现管理生态的积极演进,从而创造和收获生态红利。和谐管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更富有现实性的理解、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为我们在UACCS环境下应对管理问题开启了一条新路。
在2006年,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已初步完成了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构建:“和”“谐”的界定,“和则”(He Principles,HP)、“谐则”(Xie Principles,XP)的阐述,“优化设计”“不确定性消减”“互动耦合”路径的提出,从抽象的概念模型向实用的分析模型的转换,如“EOL(环境、组织、领导)与S(战略),HT、EOL和S,HT与XP和HP三个一致性的假定和判断”“和谐主题的辨识模型”“谐则实现系统”“和则实现系统”“和谐管理的耦合模型”“和谐管理案例研究流程”等。可以说,经过艰苦的探索,和谐管理理论研究者已经发明了自己的一种工作语言、一套元规则体系;已通过案例阐释了相关的猜想、命题,还在试图通过规范的量表来检验相关命题;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应用技术和方法,它们已经被且正在被一些企业与组织运用于实践并得到验证。
遵循我们“有限干预下的演化”的管理理念,理论构建也需要适时的反思、总结和升级。多年前,在持续进行理论反思、改进与丰富的同时,我们曾对和谐管理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概念和模块、在管理知识构建中的价值等方面做过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出版了《和谐管理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该书是研究群体多年的研究成果在那个时段的阶段性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和谐管理理论虽源于系统理论、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但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管理问题,特别是日益严重的UACCS世界,越来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且适逢中国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受到世人关注,深入完善和谐管理理论并使其被实践界更广泛地接受和应用是我们重大的历史使命!尽管研究中的问题和困惑经常烦扰我们,研究过程中充满了待深入探索的新挑战,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肩负的使命,并坚信前途光明,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这本书是我们在原来总结的基础上,对和谐管理理论研究的又一次深度反思和系统总结,一些篇章基本保留了原章节的内容,同时,扼要地介绍了和谐管理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前后内容相比可能存在不一致之处,甚至存在自我否定,以生动展现研究者认识上的变化,帮助读者了解和谐管理理论构建与应用的历程(哪些得以延续凸显,哪些被改变,以及有哪些新突破)。更重要的努力是试图从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看待管理知识和理论的构建、价值、意义和未来,这是我们致力于使管理学在中国取得突破的一份尝试和努力。
本书由13章组成,每章开篇用少量文字介绍了该章的基本思想和价值,以便阅读。第1章导言介绍了和谐管理理论的主要思路、新进展及其为管理学在中国实现突破做出的努力,由席酉民、刘鹏撰写;第2章介绍了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背景、基本构架和基本假设,由席酉民、肖宏文、王洪涛、韩巍等撰写;第3章围绕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讨论了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由韩巍撰写;第4章给出了和谐管理理论的数理表述并指出了几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由席酉民、唐方成撰写;第5章对和谐主题进行了诠释,讨论了和谐主题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性质、辨识的概念模型及其漂移过程等,由王亚刚在王琦、尚玉钒等人的工作的基础上执笔而成;第6章是对和则体系的研究,由肖宏文执笔;第7章是对谐则体系的研究,由井辉执笔;第8章是对和谐耦合(HeXie Coupling,HC)机制和模式的研究,由曾宪聚、唐方成、马骏、梁朝高等人参与研究,曾宪聚、刘鹏执笔;第9章概述、提炼了和谐领导力的研究,由韩巍、尚玉钒、张晓军、刘鹏等人参与研究,刘鹏执笔;第10章探讨了和谐管理理论在管理学术研究与管理实践活动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溯因推理对理论构建的价值,由肖宏文、刘鹏执笔;第11章深入讨论了和谐管理理论对实践、学术研究的启发,由韩巍、席酉民撰写;第12章概述了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并提出了展望,由席酉民、刘鹏、熊畅、张梦晓等人参与研究,刘鹏执笔;第13章给出了在和谐管理理论的启发下创新生态的构建过程与策略,以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育与创新生态构建为例,为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范本,由席酉民、刘鹏撰写。席酉民策划、研究、确定了每章的主题及基本研究内容和结果,并与刘鹏、韩巍、葛京一道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张梦晓、李璇和岳圆等博士生协助了校对工作。
敏锐的读者不难发现,和谐管理理论即使在和谐管理研究团队内部也并没有形成高度“统一”的画面,之所以大胆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呈献在这里,是因为我们心知肚明—理论的探索永无止境。让更多关心管理的人关注和共享我们的研究成果,目的是热诚欢迎大家的批评和建设性意见,以使其不断深化和完善!
世界,是天边,关乎过去、未来,也是眼前,就在当下;世界,曾经任由别人诠释,今天也该有我们自己的定义。中国的管理研究者、实践者要勇于担当,创新理论,创新组织,创造更多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和谐管理理论可以助力你我创建可能的新世界。
最后,我要再次衷心地感谢对和谐管理研究做出贡献的所有研究者和关心和谐管理理论发展的所有朋友,感谢那些默默坚持的和谐管理实践者!
席酉民
2024年11月15日修订于西交利物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