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无
目录
项目一 农作物与农作物生产001
学前导读 001
任务一 农作物识别与分类 001
任务目标 001
基础知识 002
一、农作物的概念 002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与重要性 002
三、从事农业生产需具备的职业素养 003
任务实施 农作物分类 004
技能训练 常见农作物识别与分类 005
任务二 农作物种植制度 007
任务目标 007
基础知识 007
一、农作物布局 007
二、复种 008
三、单作、间作、混作与套作 008
四、轮作与连作 009
任务实施 间、混、套作合理配置 011
技能训练 种植制度调查 012
任务三 农作物生产 013
任务目标 013
基础知识 013
一、作物产量及形成 013
二、肥料与农药种类 015
任务实施 农作物生产准备 016
技能训练 农作物生产资料准备 019
知识拓展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科技农业 020
项目测试 021
项目评价 022
项目二 主要农作物播种及育苗024
学前导读 024
任务一 小麦播种 024
任务目标 024
基础知识 025
一、小麦种子构造 025
二、小麦种子发芽与出苗的条件 025
任务实施 播前准备及播种技术 026
技能训练 小麦种子发芽率测定 029
任务二 水稻育秧与移栽 030
任务目标 030
基础知识 031
一、水稻种子结构 031
二、稻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 031
任务实施 播前准备、育秧及秧苗移栽 032
技能训练 水稻抛栽秧育秧 037
任务三 玉米播种 038
任务目标 038
基础知识 038
一、玉米种子构造 038
二、玉米种子发芽与出苗的条件 038
任务实施 播前准备及播种技术 039
技能训练 玉米播种技术 042
任务四 花生播种 043
任务目标 043
基础知识 043
一、花生种子结构 043
二、花生种子发芽与出苗的条件 044
任务实施 播前准备及播种技术 044
技能训练 花生种子精选与晾晒 047
任务五 大豆播种 048
任务目标 048
基础知识 048
一、大豆种子形态与构造 048
二、大豆种子萌发与出苗条件 049
任务实施 播前准备及播种技术 049
技能训练 大豆播种技术 052
任务六 马铃薯播种 053
任务目标 053
基础知识 053
一、马铃薯种薯 053
二、种薯的萌发出苗 054
任务实施 播前准备及播种技术 054
技能训练 马铃薯种薯切块 057
知识拓展 科技引领,盐碱地变成新粮仓 058
项目测试 059
项目评价 059
项目三 小麦田间管理061
学前导读 061
任务一 小麦前期田间管理 061
任务目标 061
基础知识 061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阶段发育 061
二、小麦的器官建成 063
三、小麦前期生育特点 064
四、小麦前期管理目标 064
任务实施 小麦前期管理措施 064
技能训练 小麦越冬期看苗诊断 066
任务二 小麦中期田间管理 067
任务目标 067
基础知识 067
一、小麦中期生育特点 067
二、小麦中期管理目标 068
任务实施 小麦中期管理措施 068
技能训练 小麦中期看苗诊断 069
任务三 小麦后期田间管理 070
任务目标 070
基础知识 071
一、小麦后期生育特点 071
二、小麦后期管理目标 071
任务实施 小麦后期管理措施 071
技能训练 小麦后期看苗诊断 073
知识拓展 春小麦高产生产技术要点 074
项目测试 074
项目评价 075
项目四 水稻田间管理076
学前导读 076
任务一 水稻前期田间管理 076
任务目标 076
基础知识 076
一、水稻的生育期与阶段发育 076
二、水稻的器官建成 077
三、水稻返青分蘖期生育特点 079
四、水稻返青分蘖期管理目标 079
任务实施 水稻返青分蘖期管理措施 079
技能训练 水稻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080
任务二 水稻中期田间管理 081
任务目标 081
基础知识 082
一、水稻拔节孕穗期生育特点 082
二、水稻拔节孕穗期管理目标 082
任务实施 水稻拔节孕穗期管理措施 082
技能训练 水稻高产栽培看苗诊断 083
任务三 水稻后期田间管理 084
任务目标 084
基础知识 085
一、水稻抽穗结实期生育特点 085
二、水稻抽穗结实期管理目标 085
任务实施 水稻抽穗结实期管理措施 085
技能训练 水稻产量测定 087
知识拓展 有机稻 088
项目测试 089
项目评价 090
项目五 玉米田间管理091
学前导读 091
任务一 玉米前期田间管理 091
任务目标 091
基础知识 091
一、玉米的生育期与阶段发育 091
二、玉米的器官建成 092
三、玉米前期生育特点 093
四、玉米前期管理目标 093
任务实施 玉米前期管理措施 094
技能训练 玉米苗期苗情诊断 096
任务二 玉米中期田间管理 096
任务目标 096
基础知识 097
一、玉米中期生育特点 097
二、玉米中期管理目标 097
任务实施 玉米中期管理措施 097
技能训练 玉米拔节孕穗期苗情诊断 099
任务三 玉米后期田间管理 100
任务目标 100
基础知识 100
一、玉米后期生育特点 100
二、玉米后期管理目标 101
任务实施 玉米后期管理措施 101
技能训练 玉米人工授粉 102
知识拓展 玉米抗低温保苗技术 103
项目测试 103
项目评价 104
项目六 花生田间管理105
学前导读 105
任务一 花生前期田间管理 105
任务目标 105
基础知识 105
一、花生的生育期与阶段发育 105
二、花生的器官建成 106
三、花生前期生育特点 108
四、花生前期管理目标 109
任务实施 花生前期管理措施 109
技能训练 花生形态观察与类型识别 111
任务二 花生中期田间管理 112
任务目标 112
基础知识 112
一、花生开花下针期生育特点 112
二、花生开花下针期管理目标 112
任务实施 花生开花下针期管理措施 113
技能训练 花生清棵技术 115
任务三 花生后期田间管理 115
任务目标 115
基础知识 116
一、花生结荚成熟期生育特点 116
二、花生结荚成熟期管理目标 116
任务实施 花生结荚成熟期管理措施 116
技能训练 花生经济性状考察 117
知识拓展 花生地膜栽培 118
项目测试 119
项目评价 120
项目七 大豆田间管理121
学前导读 121
任务一 大豆前期田间管理 121
任务目标 121
基础知识 122
一、大豆的生育期与阶段发育 122
二、大豆的器官建成 123
三、大豆幼苗分枝期生育特点 125
四、大豆幼苗分枝期管理目标 126
任务实施 大豆幼苗分枝期管理措施 126
技能训练 大豆看苗诊断技术 127
任务二 大豆中期田间管理 128
任务目标 128
基础知识 129
一、大豆开花结荚期生育特点 129
二、大豆开花结荚期管理目标 129
任务实施 大豆开花结荚期管理措施 129
技能训练 大豆开花顺序和结荚习性的观察 131
任务三 大豆后期田间管理 132
任务目标 132
基础知识 132
一、大豆鼓粒成熟期生育特点 132
二、大豆鼓粒成熟期管理目标 132
任务实施 大豆鼓粒成熟期管理措施 133
技能训练 大豆考种 135
知识拓展 大豆纤维和聚酯纤维的区别 136
项目测试 136
项目评价 137
项目八 马铃薯田间管理138
学前导读 138
任务一 马铃薯发芽出苗期田间管理 138
任务目标 138
基础知识 138
一、马铃薯的生育阶段 138
二、马铃薯生产与环境条件的密切关系 139
三、马铃薯发芽出苗期生育特点 140
四、马铃薯发芽出苗期管理目标 140
任务实施 马铃薯发芽出苗期管理措施 141
技能训练 马铃薯发芽出苗期查苗、间苗和定苗技术 141
任务二 马铃薯幼苗期田间管理 142
任务目标 142
基础知识 142
一、马铃薯幼苗期生育特点 142
二、马铃薯幼苗期管理目标 143
任务实施 马铃薯幼苗期管理措施 143
技能训练 马铃薯块茎和植株形态观察 145
任务三 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田间管理 146
任务目标 146
基础知识 146
一、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生育特点 146
二、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管理目标 146
任务实施 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管理措施 146
技能训练 马铃薯前期中耕培土 147
任务四 马铃薯块茎增长期田间管理 148
任务目标 148
基础知识 148
一、马铃薯块茎增长期生育特点 148
二、马铃薯块茎增长期管理目标 148
任务实施 马铃薯块茎增长期管理措施 149
技能训练 马铃薯打顶摘蕾 149
任务五 马铃薯块茎成熟期田间管理 150
任务目标 150
基础知识 150
一、马铃薯块茎成熟期生育特点 150
二、马铃薯块茎成熟期管理目标 150
任务实施 马铃薯块茎成熟期管理措施 151
技能训练 马铃薯后期蚜虫防治 152
知识拓展 马铃薯的类型 152
项目测试 153
项目评价 154
项目九 主要农作物产品收获及处理155
学前导读 155
任务一 小麦收获及处理 155
任务目标 155
基础知识 155
一、小麦成熟的判定 155
二、适时收获的好处 156
三、小麦的贮藏特性 156
任务实施 收获技术与贮藏技术 157
技能训练 小麦成熟度鉴定 157
任务二 水稻收获及处理 158
任务目标 158
基础知识 158
一、水稻成熟的判定 158
二、适时收获的好处 158
三、水稻的贮藏特性 159
任务实施 收获技术及贮藏技术 159
技能训练 水稻贮藏前仓库准备 160
任务三 玉米收获及处理 160
任务目标 160
基础知识 161
一、玉米成熟的判定 161
二、适时收获的好处 161
三、玉米的贮藏 161
任务实施 收获技术及贮藏技术 162
技能训练 玉米成熟期的鉴定 163
任务四 花生收获及处理 164
任务目标 164
基础知识 164
一、花生成熟的判定 164
二、适时收获的好处 164
三、花生的贮藏特性 164
任务实施 收获技术及贮藏技术 165
技能训练 花生人工采收 165
任务五 大豆收获及处理 166
任务目标 166
基础知识 166
一、大豆成熟的判定 166
二、适时收获的好处 166
三、大豆的贮藏特性 167
任务实施 收获技术及贮藏技术 167
技能训练 大豆人工收获技术 168
任务六 马铃薯收获及处理 169
任务目标 169
基础知识 169
一、马铃薯成熟的判定 169
二、马铃薯的贮藏特性 169
任务实施 收获技术及贮藏技术 169
技能训练 马铃薯贮藏前薯块处理 170
知识拓展 农业机械化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 171
项目测试 172
项目评价 172
项目十 其他作物生产技术174
学前导读 174
任务一 棉花生产技术 175
任务目标 175
基础知识 175
一、棉花的生育期与阶段发育 175
二、棉花的器官建成 177
三、棉花繁殖育苗 179
四、棉花生育特点 179
任务实施 棉花繁殖育苗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及收获 182
技能训练1 棉花叶枝、果枝的识别 186
技能训练2 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 187
技能训练3 棉花整枝修剪技术 188
技能训练4 棉花测产 188
任务二 甘薯生产技术 189
任务目标 189
基础知识 190
一、甘薯的生育期与阶段发育 190
二、甘薯的器官建成 190
三、甘薯育苗 191
四、甘薯生育特点 191
任务实施 甘薯育苗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及收获贮藏 192
技能训练1 甘薯栽插方式 195
技能训练2 甘薯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 196
技能训练3 甘薯冷害、冻害的辨别 196
任务三 烟草生产技术 197
任务目标 197
基础知识 198
一、烟草苗床阶段生育时期 198
二、大田烟草生长 199
三、大田烟株干物质积累规律 199
任务实施 烟草育苗技术、田间管理及采收 200
技能训练1 烟苗移栽技术 202
技能训练2 烟草田间管理 203
技能训练3 参观烟草烤房结构与烟叶烘烤操作过程 204
知识拓展 烟草的历史 205
项目测试 205
项目评价 207
参考文献209
前言/序言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深入实施及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精神的不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学改革与创新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下,编写一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对接农作物岗位需求的教材,对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编者团队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及农作物生产的实际需求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立足教改,适应发展
本教材紧密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任务目标”中明确提出素养目标,引导教师深入挖掘农作物生产技术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作为知识拓展充实到教材中,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教材在“项目评价”中设置了学习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等对学生进行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优化模块,易教易学
在内容编排上,本教材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组合与优化,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精简教材内容。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季节特点,以生产环节为模块,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教材内容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设置了学前导读、知识拓展、项目测试、项目评价等环节。每个学习任务按照“任务目标—基础知识—任务实施—技能训练”的顺序进行编写,使教材结构更加清晰合理,便于教师和学生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3.强化技能,对接岗位
本教材注重技能培养。在每个学习任务中,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任务实施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会理论知识,再以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与农作物生产岗位的无缝对接。
本教材由王娟负责编写项目一、项目二,梁丽新编写项目三,刘景海编写项目四、项目六,王天婧编写项目五、项目九,卜秀艳编写项目七、项目八,邓小敏、李强、赵杨、祝文学编写项目十。全书最后由王娟统稿。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种植制度、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本教材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使用本教材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学习。由于编者的经验水平有限,教材中的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娟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