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碳排放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产品碳足迹的评价方法、国际标准、生命周期评价技术,以及碳足迹数据库和软件工具的应用。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进行量化分析,编制符合国际标准的碳足迹报告,从而帮助企业和组织提高碳排放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环境科学、能源管理、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适用于企业碳排放管理人员、环境咨询顾问、政府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等专业人士的培训和自学。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掌握碳排放核算的核心技能,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目录
目 录
前言
二维码索引
项目1 理清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程 1
任务1.1 产品碳足迹基础知识 1
任务1.2 确定评价目的和范围 10
任务1.3 认识产品碳足迹清单分析 14
任务1.4 认识产品碳足迹影响评价 21
任务1.5 认识产品碳足迹解释 24
项目2 产品碳足迹核算实操:生命周期清单分 29
任务2.1 数据收集与确认 29
任务2.2 将数据关联到单元过程和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 35
任务2.3 系统边界调整 39
任务2.4 数据分配 42
任务2.5 产品碳足迹绩效追踪 47
任务2.6 特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处理 51
项目3 产品碳足迹核算实操:生命周期影响评 57
任务3.1 原材料获取阶段碳足迹 57
任务3.2 产品生产阶段碳足迹 68
任务3.3 产品分销阶段碳足迹 75
任务3.4 产品使用阶段碳足迹 80
任务3.5 生命末期阶段碳足迹 86
项目4 产品碳足迹核算实操:生命周期影响解释与碳足迹报告编 93
任务4.1 重大问题识别 93
任务4.2 完整性、敏感性分析和一致性检查 100
任务4.3 结论、局限性和建议编制 107
任务4.4 产品碳足迹报告编制 110
任务4.5 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产品碳足迹核算与报告 122
参考文 136
前言/序言
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这一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责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
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碳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实现国家碳排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这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不仅是一本专业书籍,更是一本实践指南,旨在帮助企业和相关组织深入理解和掌握产品层级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碳排放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碳排放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国际通行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流程,熟悉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碳足迹的量化分析和报告。
本书编写团队汇集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运用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本书内容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撑。在编写过程中,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致力于使本书内容既具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具备实际操作的广度。此外,本书特别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分析不同行业和产品的碳排放核算实例,旨在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书由张乐、刘焰真任主编,乔绚、张译文、郑君仪、刘华任副主编。参与编写的有吴怡、陆俞辰、刘凯、张斌亮、李昱璇、贾月芹、成贝贝、任宏伟、车显荣、李魏宏、王语宸和张子晗。其中,张乐、乔绚、吴怡、陆俞辰和刘凯编写项目1,刘焰真、郑君仪、张斌亮、李昱璇、贾月芹和刘华编写项目2,乔绚、成贝贝、任宏伟和车显荣编写项目3,张译文、李魏宏、王语宸和张子晗编写项目4。全书由张乐统稿。
本书的编写是一份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尽管团队成员已竭尽全力追求完美,但受限于能力和资源,书中可能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因此,团队热切期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优化本书内容,共同推进我国在碳排放核算与报告领域的进步。
感谢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绿石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节能工程技术创新促进会、广东省广业检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对所有为本书的编写提供帮助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是本书得以完成的关键。同时,对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
激。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为维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