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子化胡经》至少在南朝萧梁时已经行世,是道教徒为打击、压倒佛教而编造出来文献,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道教与佛教论争失败,《化胡经》被禁绝,从此完全亡佚。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若干唐代写本。
《老子化胡经校注》收录了藏经洞发现的所有《化胡经》写卷共七种,又根据写卷内容划定为三种类型,分别称之为“十卷本”(斯1857、伯2007、斯6963、伯3404、伯2004,分别对应序、卷一、卷一、卷二、卷八、卷十)、“灵宝本”(斯2081)、“别本”(伯2360),并在此基础上录文、作注。又广泛搜罗教外教内文献六十余种,编纂了“老子化胡经佚文”“老子化胡说相关文献”“老子化胡经相关史料”三个附录,篇幅几占全书一半,材料极为丰富。
目录
前言
参考文献
十卷本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序
老子化胡经卷第一
老子化胡经卷第二
老子化胡经卷第八
老子化胡经卷第十
太上灵宝老子化胡妙经
别本老子化胡经
附录一 老子化胡经佚文
附录二 老子化胡说相关文献
附录三 老子化胡经相关史料
试读
老子化胡经卷第一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
是时,太上老君以殷王汤甲〔一〕庚申之岁建午之月,从常道境〔二〕,驾三气云〔三〕,乘于日精〔四〕,垂芒九耀〔五〕,入于玉女玄妙〔六〕口中,寄胎为人。庚辰之岁二月十五日〔七〕,诞生于亳,九龙吐水,灌洗其形〔八〕,化为九井〔九〕。尒时,老君须发晧白,登即能行,步生莲花,乃至于九〔一○〕。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一〕。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度一切动植众生,周遍十方,及幽牢地狱,应度未度,咸悉度之。隐显人间,为国师范,位登太极无上神仙。”
校 注
〔一〕“汤甲”,商王有汤,有太甲、小甲、沃甲、祖甲等,并无“汤甲”。有学者为与下文百有余载而殷为周灭之说照应,校“汤”为“祖”。但道书中的历史观非常混乱,唐朝人也不可能如今日般对殷商世系那么了解,用近代以来方有了解的殷商史去为混乱的道书纪年做计算是没有意义的,今仍从原卷作“汤甲”。
〔二〕“常道境”,不见于他经。《混元圣纪》卷二称“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炁,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降”。
〔三〕“三气云”,盖指玄、元、始三气之云。道教认为人在胎中由三气凝结而成。伯二三六二号《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八《生神品》:“万化之中,人最为贵,故始入胎中,三气潜凝,九天冥运。”
〔四〕中国传统故事有不少梦日入怀而生贵子的传说,如《史记·外戚世家》载王夫人梦日入怀而生武帝,《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裴松之注引《搜神记》载吴夫人梦日入怀而生孙权,《晋书·刘聪载记》载张氏梦日入怀而生刘聪,类似之例极多。除帝王外,道教人士也采用了这一传说,如《云笈七签》卷一○七载李渤《梁茅山贞白先生传》称陶弘景“初娠,母梦日精在怀”。大约这类传说与佛传故事乘白象入胎之说互相影响,最后造成了老子乘日精入胎的传说。另外,“乘于日精”这一表述可能也表明了其佛教来源。上清派修炼方术中有服食日精月华的方法,但彼日精显然与此无关。吴支谦译《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菩萨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可能这正是“乘于日精”之“日精”的来源。
〔五〕伯希和、沙畹《摩尼教流行中国考》:“九耀即九曜也,此九曜之说,在七世纪之前,中国尚未知之。”今按,此处“九耀”与下“九龙”“九步”等一例,都是牵合数字“九”而已,与“九曜”未必有什么关系。《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儛天经》中已有“萧条九耀,豁落七元”之语,而彼经绝对不会晚到七世纪。两处所谓“九耀”,均指光芒四处照耀,状光明之盛。《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字方一丈,垂芒焕明。”“九耀”与“焕明”义近。
〔六〕大约在东晋末到刘宋时期,道教界出现了老子母为玄妙玉女的传说。《三天内解经》卷上:“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无。太无变化玄气、元气、始气。三气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从玄妙玉女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关于此一问题,可参刘屹《玄妙内篇考——六朝至唐初道典文本变化之一例》,郝春文主编《敦煌文献论集》,辽宁人民出版社,二○○一年。
〔七〕关于老子的出生年月日,此经也与前世之说不同。此经以为老子生于殷庚辰岁二月十五,《续高僧传》卷廿三《昙无最传》条载姜斌与昙无最对论,称老子生于周定王三年九月十四日夜,法琳《辩正论》卷六则称“老君降世,始自周文之日”。但《化胡经》此说经唐玄宗《道德真经疏》采用后,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开成五年(八四○)更以二月十五日为“降圣节”,或称“玄元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庚辰”上距“庚申”八十年,此即用老子入胎八十一年之说。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朱韬《玉札》及《神仙传》亦称“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引《玄妙内篇》则称“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玄妙内篇》、《高上老子内传》亦云七十二年。唐以后八十一年说更为流行,这大概也与以唐玄宗《道德真经疏》为代表的官方认可有关。
〔八〕此处是比附佛传故事。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卷二:“尔时菩萨从右胁生……九龙在上而下香水,洗浴圣尊。”佛教文献中以二龙吐水的记载为多,如《修行本起经》卷上、《佛本行集经》卷八、《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大唐西域记》卷六等,此传说至中土则或改作九龙吐水,见《经律异相》卷三八、《敦煌变文太子成道经》等。
〔九〕“九井”,《续汉书·郡国志》陈国苦县下刘昭注引伏滔《北征记》:“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水相通。”南阳郡随县下刘昭注又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县北界有重山,山有一穴,云是神农所生。又有周回一顷二十亩地,外有两重堑,中有九井。相传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井动,即此地为神农社,年常祠之。”《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