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一位老人孤身在海上捕鱼,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等终于钓到大鱼,用了两天两夜才将其刺死。
返航途中突遭鲨鱼袭击,经过一天一夜的缠斗,大鱼仅存骨架。
但老人并未失去希望和信心,休整之后,准备再次出海……
读《老人与海》,认准作家鲁羊译本!开创靠口碑狂卖40万册畅销神话!入选上海、南京国际学校指定必读译本!拒绝山寨版劣质书!
精彩书评
《老人与海》是我这一生中能写得极好的一部作品。
——本书作者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双奖得主)
时间会显示这是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我指的是他和我的同代人)所能写出的极优秀的单篇作品。
——福克纳(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约翰·肯尼迪(美国前总统)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霍尔斯陶穆(瑞典文学院院士)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鲁羊的译文,其语言的简洁、节奏、语感、画面感和情感浓与淡的交错堪称完美,我感觉是海明威用中文写了《老人与海》,真棒!
——邢若曦(美籍华人知名学者、博士后导师邢若曦)
所有的原则自天而降:那就是你必须相信魔法,相信美,相信那些在百万个钻石中总结我们的人,相信此刻你手捧的鲁羊先生的译本,就是“不朽”这个璀璨的词语给出的极好的佐证。
——何三坡(丁玲文学大奖、徐志摩诗歌金奖双奖得主)
《老人与海》我觉得不仅代表我,可能是各行各业都有那么一群人,都在坚持着自己,都在选择自己的这种勇气。
——王千源(著名演员、东京电影节影帝)
海明威是个意志非常顽强的人,也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其实这个老人象征着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切的无名的人物,这是海明威非常伟大的地方,他关注到了一个卑微的、弱小的老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迸发出的巨大的强大的力量。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老人与海 001
译者后记 119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25
试读
他是个老人,孑然一身,驾着小船,在墨西哥湾流中钓鱼,如今已是连续八十四天一无所获了。最初的四十天里,有个男孩跟随他出海,但在整整四十天没有钓到鱼之后,男孩的父母对他说,这老人现在绝对是一条翻不了身的死咸鱼,倒霉透顶。在他们的安排下,男孩跟了另一条船,头一个星期那条船就弄到三条好鱼。老人的小船每天回来时都空空如也,男孩看见,心里难过,每次都走下海滩,帮着老人搬卷好的鱼线,搬拖钩和鱼叉,还有卷在桅杆上的船帆。那船帆用面粉口袋打着许多补丁,卷拢着,像一面永恒失败的旗帜。
老人消瘦而憔悴,颈后布满深深的皱纹。热带海洋上太阳反光造成的良性皮肤癌在他面颊上留下棕色斑点。那些斑点顺着面部两侧,一直延伸下去。他的双手布满很深的褶形伤疤,那是用鱼线拖曳大鱼时留下的,然而所有的伤疤,
没有一处是新的,它们都很陈旧,如同无鱼的沙漠里,那些遭到侵蚀的痕迹。
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苍老的,只有他那双眼睛除外。他的眼睛蓝得像海水,欢快而不屈。
“圣地亚哥,”当他们离开小船停靠处并向岸上走去时男孩
对他说,“我又可以和你一起出海了。我们有了点钱。”
老人教男孩钓鱼,男孩喜欢他。
“不,”老人说,“你跟了一条幸运的船,就跟着他们吧。”
“可是你别忘记,你曾经八十七天没有钓到鱼,然后我们一起连续三个星期每天都钓到了大鱼。”
“我没忘记,”老人说,“我知道你离开我,不是因为对我没信心。”
“是爸爸让我离开的。我是个孩子,所以我要听他的。”
“我知道,”老人说,“这很正常。”
“他没有太多信心。”
“是啊,”老人说,“可我们有,不是吗?”
“当然,”男孩说,“我可以请你在露台酒吧喝杯啤酒吗?然后我们再把东西拿回家。”
“好得很,”老人说,“一个渔夫请另一个渔夫。”
他们坐在露台酒吧,许多渔夫拿老人寻开心,而老人并不生气。上了年纪的渔夫中,有一些看着老人,很难过。不过他们并没有表露出来。他们只是有礼貌地谈起了海流和他们放鱼钩的深度,还谈起了持续的好天气,以及他们在海上的见闻。当天有所收获的渔夫们已经回来了,并且已经收拾好他们的马林鱼。鱼放满了整整两块木板,每块木板的每一头由两个人抬着,颤颤巍巍地走向鱼库。在那里,这些鱼会被装上冷藏车,送往哈瓦那的市场。那些捕到鲨鱼的人会把鲨鱼们送到海湾对面的鲨鱼工厂,在那里,它们被吊在滑车上,它们的肝被取掉,它们的鱼翅被割掉,它们的皮被剥掉,它们的肉被切成条状,以备腌制。
刮东风的时候,鲨鱼工厂的气味会越过港湾飘过来;而今天,那种气味很微弱,因为转成了北风,又渐渐停息了,露台酒吧那儿阳光充足,令人愉快。
“圣地亚哥。”男孩说。
“嗯。”老人应道。他端着玻璃杯,正想起多年前的往事。
“我可以出去给你弄点明天用的沙丁鱼吗?”
“不用。去玩棒球吧。我还能划船,罗杰里奥会帮我撒网。”
“我还是想去。即使不能和你一起钓鱼,我还是想给你帮点儿忙。”
“你已经请我喝了啤酒,”老人说,“你是一个男子汉了。”
“你第一次带我上船的时候,我多大?”
“五岁,那天我过早地把鱼拖进了船舱,它几乎把小船撕成了碎片,害得你差点送了小命。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鱼的尾巴砰砰拍打着,船板都给拍断了,还有用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还记得你把我扔到船头去,那儿堆着湿漉漉的鱼线。我觉得整条船都在颤抖,你用棍子啪啪打鱼的声音,就像是在砍倒一棵树。我浑身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
“你当真记得那些,还是后来我跟你说过?” “从我们一起出海到现在,所有事情我都能记得。”
老人用他那双被太阳灼伤却充满自信和慈爱的眼睛看着他。
“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会带你出去赌一把,”他说,“可你是你父母的,而且你还跟了一条幸运的船。”
前言/序言
译后记
虽然本科读的是外文系,此前却没有完整地翻译过任何书籍。二十多岁年轻气盛的时候,曾发愿,不翻译别人的作品,要让别人来翻译我的。其中潜台词,无非是我写的作品不会比他们差,也许还比他们好,凭什么让我做这种“再创作”的二手工作。这样的想法,当然是一种偏见。现在译了这本书,算是对得起外文系的出身了。
这本书,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其中的内容,现在几乎成了读书界无人不知的民间故事;硬汉的口号,也像汽车尾气一样,遍布城乡,令人生厌。要不是“作家榜”用了一年多时间来说服我,并且最终打动我,即使让我重新拿起这本书,或许都难。更不用说一字一句去翻译了。然而,听人劝吃饱饭,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早期原版,译到五分之一时,惊讶地发现,这件事做对了。在一间闹哄哄的路边饭馆里等着上菜,我读着书中的一些句子,几乎热泪盈眶。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以前我是个傻子吗?这样一部杰作,我竟然活生生放弃了。我竟然没有嚼出它的汁液,没有尝到它的美味,就随意吐出去。谁败了我的胃口,让我对海明威误解了三十年?
一部杰作在转译过程中,变得平庸累赘,破碎支离,其中的韵律不见踪影,作者的良苦用心,变成了一团纠结的乱麻;那些讲解和分析,那些国内外的评价和吹嘘,又让一部杰作变成了被弱智化的主题,被抽筋扒皮的残骸。可怜的海明威,可怜的书,就像书里写到的那条大鱼,只剩下成为垃圾的脊骨,等着被潮水带走。
一个作家,无论他用什么语言写作,若能写出一部人类之书,就是莫大的荣耀。海明威狼奔豕突一生,这本书是他留下的绝唱。其中的意象和语言,精密而结实,壮阔而哀伤。这本书和其他真正的杰作一样,以一喻万,言之不能尽,思之不能竭。所谓真正的杰作,几乎就是这样一种物质,不能被分解,不能被改造,不能被提炼。它必须整体呈现,如同那条大鱼,它的上浮过程几乎无休无止,水流从它身体两侧倾泻而下。
我不是专职的译者。我可能只译这一本。种种机缘巧合,促成了这件事。我想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把这件事做好。
我希望作品的汉语译文,不再是原作的汉语说明书,换言之,它本身的文字应该就是一部杰作应该有的文字。所以我用很笨的方式考验它。连续三周,共计九课时,我让学生在没有预先准备的情况下,当众接力朗读。听众约有十数人,分属几个不同专业和年级。在全部的朗读过程中,每一位听众,我也在内,只要对译文的意思或听觉感受有疑问,即可随时叫停,提出修改的建议。我想让在场每一个人,“用听觉去看懂”作品的每个句子。做到了。
《老人与海》的故事发生在古巴,当地语言为西班牙语,作者在行文中不止一处使用了西班牙语词汇,并未另行加注。为尊重原著风貌,译文保留其中部分词汇,并加括号标明词义。我希望这部小体量的杰作,在阅读中不被注释的记号扰乱节奏。连绵起伏的诗意,是它行文的基本特征。
有人问,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有没有梦见海明威,他和你交谈时还用英语吗?我说梦见过,记不清他说的是英语或是汉语。我说,好在1961 年之后,他已经突破了人的局限,说不定还懂得了所有的语言,深奥难学的汉语,对他来说也不再是障碍吧。
还有人问,你的译文怎样?算不算好?我真想这么回答:如果海明威同学用汉语写,语感未必好过这译文。这么说,太狂傲。那就学着谦卑些吧,老人说,这不丢脸,也无损于真正的骄傲。“如果海明威用汉语写作,我想知道这部作品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这么说,就好多了。
既经我手,必有我气息。努力抑制这气息,让它不要太重,不至于遮蔽了原作的面目和气息,是我在翻译过程中着力克服的困难。
我希望对得起这本书的作者,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感谢他。我想说,虽然错误在所难免,我做得还不错。
致谢(不按笔画顺序):
王立沙,邢若曦,谷小雨,Eric Abrahamsen,2016 年秋季学期选修写作训练II 的同学以及前来旁听该课程的同学。谢谢各位在这件事上对我的帮助和鼓舞。
鲁羊
于南京东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