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选取孔子、老子、庄子、管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和孙子八位圣贤先哲的思想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先秦诸子的领导智慧与今天西方流行的领导理论和模式巧妙地对接起来。各级领导者和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看到现代社会的运行离不开古老东方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是西方领导理论和模式的生命底色,在有了财富自信的同时,能够不数典忘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
目录
第一章 《论语》中的领导智慧 1
一、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领导智慧 3
二、孔子“子帅以正”的表率领导智慧 7
三、孔子“君子九思”的内省领导智慧 12
四、孔子“三戒三畏”的自律领导智慧 16
五、孔子“听言观行”的鉴人领导智慧 22
六、孔子“任而能信”的换心领导智慧 25
七、孔子“以和为贵”的亲善领导智慧 28
八、孔子“和而不同”的差异领导智慧 32
九、孔子“过犹不及”的中庸领导智慧 36
十、孔子“学而不厌”的为学领导智慧 40
第二章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46
一、老子“道法自然”的顺性领导智慧 47
二、老子“无胜于有”的高超领导智慧 51
三、老子“执古御今”的前瞻领导智慧 54
四、老子“百姓之心”的为心领导智慧 56
五、老子“自知者胜”的内求领导智慧 59
六、老子“不言之教”的身教领导智慧 62
七、老子“知盈处虚”的知止领导智慧 66
八、老子“为而不争”的善胜领导智慧 69
九、老子“柔之胜刚”的尚柔领导智慧 72
十、老子“无为而治”的太上领导智慧 76
第三章 《庄子》中的领导智慧 82
一、庄子“九征之法”的观人领导智慧 83
二、庄子“八疵四患”的除害领导智慧 86
三、庄子“不越樽俎”的定位领导智慧 89
四、庄子“葫芦大樽”的妙用领导智慧 92
五、庄子“用志不分”的匠心领导智慧 96
六、庄子“善游忘水”的简单领导智慧 99
七、庄子“哀乐利害”的情欲领导智慧 104
八、庄子“以天属者”的交友领导智慧 108
九、庄子“精诚之至”的沟通领导智慧 111
十、庄子“内圣外王”的境界领导智慧 115
第四章 《管子》中的领导智慧 119
一、管子“必先富民”的治国领导智慧 120
二、管仲“以民为本”的宗旨领导智慧 124
三、管子“革故鼎新”的改革领导智慧 128
四、管子“自利假说”的人性领导智慧 132
五、管子“以法治国”的法治领导智慧 138
六、管子“礼义廉耻”的四维领导智慧 143
七、管子“终身之计”的教育领导智慧 148
八、管子“举贤任能”的用人领导智慧 151
九、管子“各安其位”的君臣领导智慧 157
十、管子“与变随化”的时进领导智慧 162
第五章 《墨子》中的领导智慧 167
一、墨子“兼爱交利”的柔性领导智慧 168
二、墨子“尚同一义”的价值领导智慧 173
三、墨子“兴利天下”的使命领导智慧 176
四、墨子“非命尚力”的奋进领导智慧 178
五、墨子“尚贤使能”的人才领导智慧 185
六、墨子“察其所能”的考评领导智慧 190
七、墨子“千镒之裘”的纳谏领导智慧 193
八、墨子“上下通情”的情报领导智慧 196
九、墨子“有备无患”的防患领导智慧 200
十、墨子“节用利民”的尚俭领导智慧 203
第六章 《韩非子》中的领导智慧 211
一、韩非子“抱法处势”的重法领导智慧 212
二、韩非子“以术为用”的权术领导智慧 218
三、韩非子“以势为尊”的权势领导智慧 227
四、韩非子“邦之利器”的赏罚领导智慧 230
五、韩非子“尽人之智”的用智领导智慧 235
六、韩非子“官不兼职”的专职领导智慧 239
七、韩非子“在旁为害”的近侍领导智慧 243
八、韩非子“亡身绝世”的十过领导智慧 246
九、韩非子“明主治吏”的治吏领导智慧 249
十、韩非子“今争于力”的用力领导智慧 254
第七章 《鬼谷子》中的领导智慧 259
一、鬼谷子“开启闭藏”的捭阖领导智慧 261
二、鬼谷子“量权揣情”的得情领导智慧 266
三、鬼谷子“决情定疑”的决策领导智慧 269
四、鬼谷子“阴谋阳用”的计谋领导智慧 274
五、鬼谷子“进言献计”的进谏领导智慧 277
六、鬼谷子“养志心通”的尚志领导智慧 280
七、鬼谷子“度权量能”的善任领导智慧 285
八、鬼谷子“明言得失”的语言领导智慧 290
九、鬼谷子“以识细微”的治危领导智慧 295
十、鬼谷子“方圆有致”的处世领导智慧 299
第八章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智慧 304
一、孙子“未战庙算”的战略领导智慧 306
二、孙子“悬权而动”的利害领导智慧 310
三、孙子“知己知彼”的调研领导智慧 312
四、孙子“将孰有能”的选将领导智慧 315
五、孙子“求之于势”的任势领导智慧 321
六、孙子“以迂为直”的思维领导智慧 326
七、孙子“君不御将”的授权领导智慧 329
试读
《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
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属殷商后裔,他的五世祖因宋国内乱,避祸流亡到鲁国定居。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从小勤奋好学,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后收徒讲学,传授经书和六艺,相传有弟子3000人,其中身通六艺的有72人,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向平民传授知识的教育家。孔子出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很快升任司空,最后官至司寇,政绩斐然。后遭到季氏排挤,被迫离开了鲁国,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奔走于列国之间,寻求做官的机会和向统治者进行游说,但他没有实现做官的愿望,其政治主张也没有被一国采纳。后在其弟子冉有的努力下回到鲁国,享受国老的待遇,并得以闻国政。晚年的孔子,一方面继续聚徒讲学,另一方面倾注大量的心血致力于《诗》《书》《礼》《乐》《易》等历史文献典籍的修订编撰,并根据鲁史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整理编写的这六部书被后世称为“六经”,这是孔子为保存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孔子一生的言行和事迹,有很多被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下来,编成了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一书。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通行本《论语》是东汉学者郑玄综合多种版本编撰而成,共20篇,约12000字。内容包括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识论等方面。
孔子学说是理学的理论基础,汉武帝以后,无论是皇家朝廷,还是学林名流,对孔子都极力颂扬,对孔子的学说也极力阐发光大。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因此,历史上对孔子的评价也最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评价就是司马迁给出的评价:‘《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国外对孔子的评价也极高。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在他的书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美国诗人、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并表示“对于这位东方圣人极为景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99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论语》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智慧已融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里,历史的变迁不会使其失去应有的价值。《论语》中蕴含的领导思想和智慧,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深入挖掘,将其精华加以弘扬,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一、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领导智慧
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在核心的居所,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在它的四周运转。孔子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百姓,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教育百姓,用礼制去同化百姓,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有归服之心。
在《论语》“季氏篇”中,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人不学礼,就不能有成就。
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恭敬而缺失礼的指导,则会徒劳无益;谨慎而无礼的节制,则会拘谨畏缩;勇猛而没有礼的制约,则会莽撞祸乱;直率而离开礼的指导,则会尖酸刻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