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巴菲特在电视上看到卡里尼娜飓风给美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政府无力施救,感到既难过又震惊,他组织人员、物资奔赴灾区,在亲眼目睹灾区人民所受的种种痛苦后,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利用巨额财富和丰富的资源彻底改变美国人民的生存状况。回家后,他立即邀请比尔?盖茨、乔治?索罗斯等16位全球巨富一起商讨。巨富们一致决定,从两方面着手工作,一方面建立慈善基金,兴建公共设施,改善环境,帮助需要帮助的贫困人民;另一方面募集资金,通过掌控媒体、出版小册子、举行群众集会、沙龙密谈、制造耸人听闻的概念等手段让美国社会的一切不平等现象大白于天下,同时建立政党竞选议员,通过听证会在国会立法,对美国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巨富们希望能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方面对社会进行改良,让美国社会实现更大意义上的自由公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由于他们有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政商经验作为保障,再加上他们在各行各业的巨大号召力,全国各地各阶层人民迅速加入,将运动逐渐推向高潮。在此过程中,巨富们定期开会,总结经验,及时交流,不断加强和完善方案,他们的活动也逐渐由秘密转向公开,最终在各个领域都获得全面性的成功。通过《巴菲特计划“只有巨富才能拯救”》,读者将会对美国社会有一个相当全面的了解,包括所谓民主背后的政治博弈、权力斗争、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商业模式,以及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各种行业的真实内幕等,读者会发现,这一切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何其相似。拉尔夫?纳德对慈善的目标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这也将引起读者的深思。作者纳德本人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与巴菲特等人关系密切,在写作前已将写作意图告知巴菲特、盖茨等人,获得了他们的认同。
精彩书评
各位朋友,我们之所以走到一起来,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预感,那就是,全球性厄运正要来临。世界正变得不同寻常,逐渐不受控制。地球上的居民开始容忍贪婪,容忍权力,容忍愚昧,容忍财富,容忍科技,却开始藐视现实,否定能力……
地球环境正受到严重破坏,处于十分危险的状况。。到处是毒气,到处受到侵蚀,气温不断上升。面对为了短期利润而开发的基因工程,地球显得如此脆弱,甚至不堪一击。病毒和细菌在巨大的压力下随时可能产生致命的基因突变。武器在全世界泛滥成灾,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轻易获得。人工智能使
试读
在毗邻夏威夷蔚蓝海岸的一面峭壁上,一座中世纪风格的古堡俯瞰着阿莱奴海峡。古堡中,17位亿万富翁此刻正悠闲地坐在宽敞的阳台上,眺望着毛伊岛四周郁郁葱葱的海岸和远处广袤无垠的太平洋。其实,他们只有三个共同点:都上了年纪、且富得流油,都绝非仁慈之辈,而最后一点才是关键——他们决心一定要改变点什么!<br> 这次聚会是由“最大的”富翁沃伦·巴菲特发起的。为了能让大家共享在2006年1月的这个周末聚会,沃伦租下了这整个豪华的宾馆。所有与会的富豪,有的彼此熟悉,有的仅仅彼此耳闻而已。此前,精明的沃伦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提前给大家发了一份小册子,对各自的专业和生平都一一作了介绍,从而填补彼此间的鸿沟。<br> 西太平洋的落日余晖令嘉宾们激赏不已,大家高谈阔论着,惬意地啜饮着各自最爱的饮品。这时,沃伦站起身来:“先生们,我真不想打扰大家欣赏美景的这份闲情逸致,但我们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说完领着众人来到楼下一个宽敞豪华的大厅,安排大家在一张大小适中的圆桌前坐定。<br> 沃伦态度严肃、神情庄重地开口说道:“各位朋友,我们之所以会走到一起来,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预感,那就是,全球性的厄运正日益逼近。世界变得不正常了,它正在失去控制。地球上的居民开始容忍贪婪,容忍权力,容忍愚昧,容忍财富,容忍科技,容忍宗教,却开始藐视现实,否定能力。我们都有资本家的背景,因而都不会轻易地受财阀集团的蒙骗,不会轻易地相信他们所谓自我操纵经济指标的鬼话。在座各位均熟谙财富是如何完成积累、如何得以确定,以及如何走向集中、如何分化层次的奥密。毋庸讳言,我们首富阶层450个人所占有的财富相当于30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人口所拥有财富的总和。”<br> “我们对各种不祥的危机已深有体会,它既有眼前的,也有未来的。地球的环境十分脆弱,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地球上到处是毒气,到处受侵蚀,气温不断上升。面对为了短期利润而开发的基因工程,地球显得那么脆弱,简直不堪一击。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增加导致致命的基因突变的压力。武器泛滥成灾,随时可见,随处可得。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地使人变得非人化。作为物种之一,我们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可对于发生在我们自身、发生在我们的世界、发生在陆地海洋天空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却了解得越来越少。我们想出了各种招式试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但是见效太慢
前言/序言
2005年9月初,内布拉斯加州东北城镇奥马哈。沃伦·巴菲特正在舒适温暖的家中看电视。房子虽大,却并不奢华,巴菲特自赚取了他人生的第一个10亿以来便定居在此。此刻在电视中,他看到卡特里娜飓风在美洲大陆肆虐,骇人听闻的事件在不断发生。他看到贪婪的海水冲决了防洪堤,将新奥尔良这座历史名城的四分之三都淹没在水下。他看到直升机上摄影记者正眼巴巴地俯瞰着成千上万的居民丧生,他们孤立无援,逃避着滚滚洪水带来的灭顶之灾。他看到惊恐万状的灾民距前来救援的队伍太远太远,而救援人员又太少太少……<br> 巴菲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他待在家中,看着铺天盖地、无休无止的关于浮尸,人们被洪水困在屋顶、伸出双手、哭喊着呼救的报道。教堂和体育场内一片嘈杂,满目狼藉,到处都是房屋崩塌发出的巨响,人性的绝望、人性的仁慈与堕落同时在这座城市随处上演。他看到成千上万的人们正流离失所,沿着通向四面八方的道路仓惶逃亡:父母紧攥着孩子的小手,拖家带口,扶老携幼;所有的人都在找水,找粮食,找药品,找寻一切能够找寻得到的避难之所。<br> 第四天,令巴菲特简直不敢相信的事情发生了——地方政府机构陷于瘫痪,州政府机构陷于瘫痪,联邦政府机构陷于瘫痪,所有的政府机构都无法进行基本的救援和维护工作,不只是新奥尔良,整个墨西哥湾沿岸所有的村镇莫不如此。<br> 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现代工具,现代工程学,现代气象学……这些可是应有尽有、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啊。路易斯安那州的国民警卫队哪儿去了?难道被部署到伊拉克去了吗?官僚机构怎么能如此互相推诿,阻止彼此执行本该执行的任务呢?救援队为什么只是一些因关爱邻居而被临时组织起来的志愿者呢?<br> 沃伦气得浑身发抖,不得不将两场重要的企业并购交割会延期举行。过去,他对掌权者的无能、轻率和腐败一无所知,尽管他们年复一年地信誓旦旦地说什么一定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天灾人祸,但在这场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这帮政客却又显得那么无力。如今在这个号称“头号发达国家”的美国的土地上竟然上演着一出尸殍遍野,满目疮痍的惨剧,死者的尸首在卡特里娜飓风后的灿烂的阳光下腐烂发臭!即便是最贫穷的国家也会及时将死者的尸骨安葬啊!世人对此会怎么想呢?<br> 一阵羞愤感向沃伦袭来,并迅速传遍全身。他感到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