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个女人的史诗》讲述一个生存在“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的情感矛盾与红色历史双重困境中的女性——田苏菲,以其挚爱一生的经历表现了一个女人在爱情中的无奈及不甘。小菲是个活泼纯净的美丽少女,在文工团里深受都汉首长的宠爱。当她遇到出身于上海世家、有着艺术家气质的老革命兼文人欧阳萸时,一种近乎着魔的爱情攫住了她的心。尔后三十多年,小菲从她最灿烂的青春,到渐归于平淡的中年,始终如一地痴爱着不断出轨、意欲寻求红颜知己的丈夫欧阳萸。从解放前夕至“文革”结束,历史风云变幻,小菲在舞台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时代人物,而她自己却始终置身于大历史之外,在一个女人的小格局里左冲右突,演绎着无怨无悔的情感史。尖锐的文字与出色的幽默谐谑使作品不无喜剧成分,但读来却让人笑中含泪、心酸不已。
精彩书评
“严歌苓的作品是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她叙述的魅力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
——著名评论家雷达
“与我们的一些作家经验式的写作不同,严歌苓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
——著名作家梁晓声
“这是一部从新的视角开掘红色资源的小说。重点写情感,特别是写田苏菲的个人情感,但并不单薄。它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回望历史。”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
这是一部让人感到怀旧和凄婉的作品。《一个女人的史诗》对于感情的演绎酣畅淋漓。严歌苓为人物设计了基调,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走了自己的路,这种未知是阅读中最有魅力的。
——中华读书报
试读
田苏菲要去革命了。从三牌楼大街走下来,她对这座小城市实在看不上眼。假如你去过那类长江淮河之间的小城,你就知道田苏菲对它的感觉了。就是那 种永远勃发着脏兮兮的活力,永远富足不起来,也永远有得吃,有得喝,有它自己一套藏污纳垢、生生不息道理的城郭。如今有了高速公路,你会惊异地发现,车每 开半小时就是一种新方言,一种比一种更难懂。
田苏菲在街沿上走,白衣黑裙地走得轻盈跳跃。两个黄包车夫蹲在马路牙子上啃甘蔗,一大口一大口的白色 甘蔗渣子从他们嘴里出来,给失修的街面铺了路。一个女人在井台上给自己四五岁的女儿洗澡,口里不绝地喊着滚铁环跑近跑远的儿子“小死人!”油炸臭豆腐干的 摊子三步一个五步一个,油腻的秋风穿行在欠缺修剪的法国梧桐树梢上。
总是会碰到相骂的男人或女人。田苏菲反正是要革命去,今晚就走,翻窗子走,和 巷子口伍老板的女儿一道。谁也没把革命这个事情给田苏菲讲透。街口那一对相骂的男人在早些年会把“革命”拿来骂人。一九二七年之后这座小城的人骂街添了个 毒词:“你个革命的!”比“你个挨枪冲的”、“你个杀千刀的”要时尚。
小城的人特别怕大地方的人误认为他们不摩登。大地方的人物事物他们倒很不以为然:大地方的旗袍开衩高,他们觉得不登样,就来个改良,在旗袍里穿条裙子。他们的城市常有大地方人,日本飞机炸公路了,火车道上有共产党破坏了,大地方的人都会逗留在小城。
小城的人就对北方人撇撇嘴,叫他们:“侉子!”
小城人也对南方人白白眼,叫他们:“蛮子!”
田苏菲从此以后再不用跟他们一般见识了。她今晚要革命去。她得把什么话都瞒得紧紧的。尤其不能对她妈有一点流露。至于明天一早,妈从街上买菜回来,手里拿着糯米团子滚着才炒的芝麻来叫她起床,发现人去床空会怎样反应,田苏菲一点没去想。
她 不像伍老板的女儿伍善贞做事有头有脑,该偷的钱偷好,该要的账要回,该灭迹的日记情书灭掉。伍善贞十七岁,比田苏菲大一岁,大人面前懂事体贴,背地是天大 的胆,什么书都看,就是看书看革命的。伍善贞前天在学校门口等人,天快黑了,看见田苏菲没心没肺地走出来,她等她走到跟前,嘀咕一声:“走,革命去。”
田苏菲说:“去哪?”
“皖南,革命去。”
田苏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