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烧结工艺与技术》为职业院校冶金类职业本科专门教材,将丰富的烧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全书共分11部分,内容包括概述,烧结原料,配料、混料、布料、点火、烧结等工序的理论与操作,烧结成品矿处理,烧结新工艺新技术,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烧结矿质量对高炉冶炼的影响,烧结烟气污染物。该书在系统介绍烧结理论知识基础上,关注企业生产关键技术操作难点,对烧结原料和成品烧结矿指标进行评价、计算与检测,对改善烧结技术经济指标、提升质量、降低能耗等措施进行了阐述总结。书中附有课程思政、微课视频、现场工艺操作视频、模拟动画、习题自测等数字资源,大范围扩展图书内容。
《烧结工艺与技术》具有较强理论性、实操性和专业性,可作为职业院校教学用书,也可供企业技术培训使用。
目录
1 概述
1.1 岩石、矿物、矿石、脉石
1.1.1 岩石的概念
1.1.2 矿物的含义
1.1.3 矿石的含义
1.1.4 脉石的含义
1.2 采矿、选矿
1.2.1 采矿的概念
1.2.2 选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3 选矿目的
1.3 贫矿、富矿、精矿粉
1.3.1 贫矿的定义
1.3.2 富矿的定义
1.3.3 精矿粉及其与富矿粉的区别
1.4 铁矿粉造块
1.4.1 铁矿粉造块工艺的意义
1.4.2 铁矿粉造块法
1.5 烧结生产工艺
1.5.1 烧结法分类
1.5.2 烧结发展历史
1.5.3 烧结法和球团法比较
1.5.4 烧结的目的和意义
1.5.5 人造富矿(熟料)和生料
课后思考题
2 烧结原料
2.1 铁矿粉
2.1.1 磁铁矿的物化性质
2.1.2 赤铁矿的物化性质
2.1.3 褐铁矿的物化性质
2.1.4 菱铁矿的物化性质
2.1.5 黄铁矿的物化性质
2.1.6 磁黄铁矿的物化性质
2.1.7 烧结对铁矿粉的质量要求
2.2 熔剂
2.2.1 熔剂分类及其烧结特性和作用
2.2.2 烧结使用熔剂的目的
2.2.3 烧结对熔剂的质量要求
2.3 固体燃料
2.3.1 固体燃料的种类
2.3.2 固体燃料的质量评定
2.3.3 固体燃料的着火特性
2.3.4 烧结对固体燃料的质量要求
2.3.5 焦粉和无烟煤烧结性能比较
2.4 冶金和化工副产品
2.4.1 高炉炉尘
2.4.2 氧气转炉炉尘
2.4.3 炼钢污泥
2.4.4 钢渣和磁选粉
2.4.5 轧钢皮
2.4.6 硫酸渣
2.4.7 电石渣、消石灰
2.5 原料准备与处理
2.5.1 原料的验收
2.5.2 原料的接收
2.5.3 单品种原料堆取作业
2.5.4 铁料中和混匀
2.5.5 熔剂和固体燃料破碎筛分
2.6 物料的物化基础知识
2.6.1 物理性质
2.6.2 绝对温度和摄氏温度
2.6.3 热容和比热容
2.6.4 显热、潜热、反应热
2.6.5 热、功、能[量]、功率
2.6.6 压强
……
3 配料理论与操作
4 混料理论与操作
5 布料、点火理论与操作
6 烧结理论与操作
7 烧结成品矿处理
8 烧结新工艺新技术
9 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烧结矿质量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1 烧结烟气污染物
前言/序言
随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炉精料技术和低成本战略愈显重要。烧结生产的任务不仅是满足高炉产量和质量的基本要求,同时,合理配矿、降低成本、环保达标等要求,赋予了现代烧结生产更艰巨、更深层次的重任,需要每一位烧结学者和工作者高度重视。实现铁前效益最大化和钢铁企业持续和谐发展,是编著本书的缘由和意图。
近期教育部大力提倡职业性本科教育,重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联合企业优秀实践专家,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本书,以满足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书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1.适应国家职业教育要求。本书面对国家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与时代特色,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体现岗位技能为目标的特点,突出产教融合和校企融合,联合企业实践专家共同编写。本书入选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和冶金工业出版社组织的“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第一批立项教材。
2.校企融合,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本书从烧结原料、配料、混料、烧结到烟气污染物治理共分11部分进行介绍,其特点是“专业性”和“实用性”强,校企融合编著,在烧结基础理论中融入高质量低成本战略目标下的现代烧结理论,归纳总结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汇编从原料到产品指标的评价、计算与检测、措施与改善等烧结知识,贴近生产实际。
3.强调前沿性与创新性。为了满足烧结生产及技术发展的需求,紧跟行业发展新动态,本书内容深入探讨了烧结生产中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技术以及智能化生产等前沿话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智能发展理念,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相匹配,同时,引入大量工艺计算实例和生产案例,突出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4.内容系统,形式多样,突出职业素养培养。本书在内容结构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从原料准备到成品处理按照生产工序进行内容编排,全书共分为1 1个章节,每个章节内容都围绕工序关键岗位理论与技术操作要点展开,各章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书每个章节包含知识重点、章节思政、章节思考题、自测题库等模块,书中还穿插诸多工艺、设备结构图和实物图,并对工艺计算列举实例。本书还附有微课视频、现场工艺操作视频、模拟动画等丰富的数字资源,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材注重将岗位操作能力、产品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创新精神等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内容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潜力。
本书由刘燕霞、冯二莲(乌海包钢万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陈敏(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主要编写,副主编有曹国宝(江苏龙腾特钢集团)、张占春(宁夏建龙特钢有限公司)、韩立浩、赵秀娟(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参与编写的有杨晓彩、王杨、种雪颖、孟娜、董中奇、齐素慈、黄伟青、石永亮、李跃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席海潮(邯郸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本书由河钢集团钢研总院张志旺、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裴元东进行审核并提出宝贵意见,编著过程中参阅并引用同行业专家教授文献资料和企业院校研究结果,在此一并谨致感谢。
因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