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念楼学短合集》是著名出版家、学者锺叔河编纂的短篇古文合集。全书共五卷,分别名为《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毋相忘》。按53项主题,选入530篇不超百字的文言短文。
选文时间跨度从春秋直至民国,几乎涵盖了我国有文字相传的全部历史时段。每篇文章都简短凝练,大多在百字以内,最短的只有六个字。这些文章不仅哲理性、故事性、史料性、趣味性兼备,而且可读性极强,能够很好地展现古代文人的性格、品行、才学和建树。
选文内容广泛,涵盖四书五经、笔记小说、序文题跋、文论诗话、名人酬唱等多种文体,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官场、市井、家庭、朋友、民俗、风土、工艺、技术、风光、景致、人物、逸事、掌故、植物、药材等诸多领域,包罗古人生活的众多侧面。
本次修订,作者在第五卷《毋相忘》中增加了一篇苏曼殊的《不要鸡心式》,全书仍为530篇。参照经典版本对文言短文(学其短)部分进行精心核对,补充了必要的注释;依据最新考古发现等对译文(念楼读)部分进行了个别修正;同时对评析(念楼曰)部分的观点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补充。
此次采用五卷本裸背胶订加锁线的装订方式,单册轻便,书脊能够平摊,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外罩硬壳函套书名烫金,全书共1200余页,典雅大方既适合收藏也适合作为阅读礼物赠送亲友。
精彩书评
《念楼学短》合集,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昧无穷。——杨绛
学写短文文章,我完全同意锺叔河。——(作家)连岳
念楼文字,辛辣有味。——(书评人、作家)绿茶
试读
序
杨绛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钱锺书曾主动为锺叔河先生的《走向世界》 一书写过一篇序文。那时的钱锺书才七十五岁,精力充沛。《走向世界》 一书是促使国人向前看。
时光如水,不舍昼夜地流逝。二十年过去了,世事也随着变易。 叔河先生这回出《念楼学短》合集,要求书价便宜,让学生买得起。 他现在是向钱看了。他要我为这部集子也写一篇序。可是一转瞬间, 我已变成年近百岁的老人。老人腕弱,要提笔写序,一支笔足有千斤重啊!可是“双序珠玉交辉”之说,颇有诱惑力,反正我实事求是,只为这部合集说几句恰如其分的话,《念楼学短》合集,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 不信,只要试读一篇两篇,就知此言不虚。多言无益,我这几句话, 句句有千钧之重呢!
二千零九年六月十二日。
自序一
[ 原为 1991 年 9 月 1 日《新闻出版报》“学其短”专栏小引 ]
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
写作,几分钟十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我积年抄得短文若干篇,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现选出一些,略加疏解,以飨读者。借用郑板桥的一句话:“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
如今不会用废纸糊窗盖碗了,就请将其往字纸桶里一丢吧。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于长沙。
*? ? ? *? ? ? *
〔后记〕在这五卷本《念楼学短合集》面世的时候,我要向杨绛先生深深地表示感谢。二十五年前,钱锺书先生曾为拙著《走向世界》作序。如今双序珠玉交辉,实为文坛佳话,也是我的荣幸。谨志于此;以示不忘。
二千零九年七月十七日。
[学其短]
各言尔志
论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本文录自《论语·公冶长》。《论语》是孔子的语录,共二十篇,每篇分为若干章(本书统一称篇)。
◎孔子,春秋时鲁国陬地(今山东曲阜)人,名丘,字仲尼。
◎颜渊名回,季路(子路)姓仲名由,都是孔子的学生。
◎“车马衣裘”,“裘”字上诸本均有“轻”字,阮元、钱大昕认为是后人错加的,从删。
[念楼读] 师生之间
颜渊和子路陪侍在孔子身旁,孔子对他俩道:“随便谈谈各人的志愿好吗?愿意怎样生活?愿意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子路道:“我愿意能真心慷慨地对待朋友,自己的车马和好衣裳都拿来和朋友一起用,用坏了穿旧了也不在乎。”
颜渊道:“我愿意做个谦逊的人,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张扬自己的成绩。”
子路反过来对孔子道:“请先生也谈谈自己的志愿。”
孔子道:“唯愿老年人和我在一起能过得安详,朋友们和我在一起能互相信任,少年人和我在一起能感受到关怀。”
[念楼曰]
孔子曾经被法定为最伟大的导师,是官方明令崇拜的偶像,所以后来才要打倒孔家店。其实他本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流,若不被包塑成大成至圣的金身,原可在思想史上占一席,不至于死尸还要从坟墓里被拖出来烧灰。
《论语》中我最喜欢“公西华侍坐”一章,不但“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的描写动人,师生之间亦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提倡自由地“各言尔志”,平等地进行讨论,此在今日亦属不可多得。可惜的是它篇幅较长,故取此章。
孔子身为导师而不说大话,最为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