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两位长期从事中国实业前沿报道记者的诚意之作。之所以将“爱上实业”作为本书的核心,是因为想呼吁更多年轻人、有识之士爱上实业,让中国的实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石,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者多年深耕纪录片领域,创作了《大国重器》《动力澎湃》等一系列工业纪录片,依托采访中的见闻与感受创作此书。本书关注一个制造强国需要拥有的数个维度,从叶片、光伏、钢铁、碳纤维、模锻压机、数控机床等几个小切口入手,透过材料、核心零部件、基础装备、高端装备等不同领域的实例,用轻松的笔触、通俗化的表达、形象的比喻,来呈现工业制造之美,讲述工业制造故事,以及实业背后演绎的传奇、美妙、励志故事,甚至财富故事,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欣赏实业之美,能够感知实业的魅力,能够投身到实业的方方面面,能够体悟到实业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闪耀的点。当读者翻开本书时,希望能“从这里,爱上实业”。
精彩书评
实业是材料的“秀场”,业界常说“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从这里 爱上实业》深情演绎了重型装备、硬核科技和尖端制造的秀场故事,有情怀,有魅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干 勇
清爽如夏日凉风,隽永更回味无穷。梳理当下实业格局,简洁明晰,洞见前沿。有故事,解密产业逻辑。有案例,笔墨激扬文字。爱上实业,意在当下,情寄明天。
——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 朱宏任
国之重器还有多少使命担当,前沿材料如何链接美好生活,全球制造业激烈的锋线较量……本书把实业的当下演绎得活灵活现,通俗中不乏有趣生动,让人意犹未尽。
——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徐念沙
作为中国实业的一份子,对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深感共鸣。无论您之前对中国实业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这本书都一定会燃起您对中国实业澎湃的激情。新时代呼唤实业英雄!
——格力董事长 董明珠
目录
第一章
有“大”方能为天 / 1
第一节 压力过万意味着什么 / 3
第二节 锻压恐龙“一剑封喉” / 12
第三节 英雄多用武之地 / 22
第四节 锻压实力“藏拙”又亮剑 / 34
第二章
“叶”有千千结 / 37
第一节 叶片隔开的艰难考题 / 39
第二节 叶片的高天上流云 / 46
第三节 “叶”有千千结 / 52
第三章
管道春秋 / 65
第一节 中国的石油套管情结 / 67
第二节 管道的锋线竞逐 / 74
第三节 管道也威武 / 82
第四章
钢铁新家族 / 97
第一节 没有它,有些产业就得停摆 / 99
第二节 偏向虎山行的起步 / 103
第三节 钢中“绣花”功夫 / 108
第四节 取向硅钢“千层饼” / 114
第五节 磁轭“万层饼” / 118
第六节 中国硅钢现状 / 124
第五章
小薄见水平 / 127
第一节 百炼钢成“绕指柔”――挑战极致薄(0.015 毫米) / 130
第二节 纤细到肉眼几乎不可见――挑战极致细(0.05 旦) / 140
第三节 透明如无物――挑战极致薄(0.03 毫米) / 144
第四节 隐入尘埃的颗粒――挑战极致小的纳米微球 / 150
第六章 电从太阳来 / 155
第一节 中国首富施正荣:太阳能短暂的辉煌 / 159
第二节 向阳而生的光伏自救 / 164
第三节 追日逐光的新未来 / 184
第七章 “减”字难伺候 / 189
第一节 让机器人“舞动”起来的关节 / 191
第二节 打造一个“太阳系” / 196
第三节 RV减速器的“亲兄弟”――谐波齿轮减速器 / 200
第四节 磨出更圆润的“牙齿” / 204
第八章 梦系数控机床 / 207
第一节 中国机床“十八罗汉” / 210
第二节 百花齐放的机床新生 / 219
第三节 机床能做什么 / 221
前言/序言
我曾经被歌剧《今夜无人入睡》的旋律打动,也曾经为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而心动,但今天我要说的是实业永不眠,心无眠,意未消。
一次旅途突遇暴雨,飞机迫降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闲适之下,我在机场的展示区无意划开了一个触摸显示屏。1919年,中国就造出了自己的水上飞机!而且造了15架!我先是疑惑,随后被震惊。要知道,1903年“飞行之父”莱特兄弟才飞上天,仅飞行了12秒,飞行距离只有36米。1913年,世界上才有了可以长距离飞行的飞机。1919年的中国,还饱受列强欺凌,就有了这么高水准的制造。更让我震惊的是,两个造飞机的人让人非常叹服,一个叫巴玉藻,一个叫王助。他们是麻省理工学院第一届航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王助曾在美国波音公司担任总工程师,被尊为“波音之父”,巴玉藻在通用飞机厂担任总工程师。他们都在事业、生活还不错的情况下毅然回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造出了属于中国的水上飞机,飞行高度达到4000多米,飞行距离达到300多千米,可以作战,可以运输。
从那时起,波音飞机、通用飞机就奠定了它们在世界航空制造业中的地位。假如当时的中国不是积贫积弱,以巴玉藻、王助等人的实力和他们在航空业所做的努力,全球航空业可能会有另外一种演绎、呈现另外一种格局。
其实爱上实业从来不需要道理,只需要契机,更需要点燃。我在这一刻被深度点燃,对实业有了非常强烈的兴趣,之后我策划了大型电视活动《我为中国实业代言》,掀起了热爱中国实业的浪潮,引起众多企业家、主管官员及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赞扬。当然,生产水上飞机的马尾船政学堂旧址是活动高潮地之一。
中国制造、中国实业被更多的人尊重,因为每个人骨子里其实都有实业的基因、都有制造的情怀。动手制造的本领,是一个人的自信及一个国家的优秀和实力所在。在冷兵器时代,刀剑铠甲就是实力所在,善于作战的中国西汉将领李陵能够深入沙漠数百千米,以5000 多名士兵与80000 多名匈奴士兵缠斗了半月之余,据说就是因为以当时的冶铁技术做出了由铁片构成的铠甲。在火器时代,枪、炮、坦克、飞机就是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前,一款优秀的冲锋枪让芬兰一度战胜了强大的苏联。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国家和企业的实力体现在手机、汽车、飞机、火箭上,还有人人都羡慕的被称为“财富收机”的芯片或光刻机,都是制造本领和制造能力的体现。
其实,爱上实业还因为在实业中有非常多的故事,几乎囊括各种情感体验,励志成功、财富传奇、竞争成败甚至爱恨情仇,关于人生理想、职业梦想及个人情怀等无所不包。
只要有“能制造”的实力,就可以穿越历史。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能制造”就是最高实力、就是自信的来源。在当下,如果你能造光刻机,你就能站在科技前沿;如果你能造采棉机,你就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如果你能造汽车,你就是高品质生活的傲娇一族;如果你能造火箭,你就在太空拥有发言权;如果你能造高端数控机床,你就是先进制造的明珠。不仅是“巨无霸”“高精尖”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传奇。例如,斜拉桥的钢索就非常不平凡,过去中国的斜拉桥少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钢索,现在手撕钢能做到只有0.02 毫米厚,那就是“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可以用在非常尖端的航空航天和芯片领域。另外,中国现在能制造0.04旦的纤维丝,细到什么程度,就是0.04 克的东西,能拉出1000 米长的丝,比蜘蛛丝、蚕丝细得多,越细的丝,最后织成布做成的衣服就会越柔顺、越丝滑……
“能制造”不仅自带光环,其衍生出的故事和传奇在自信自尊的情感世界里掀起的巨浪更令人向往。例如,造芯片的硅、做晶圆的硅,需要14 个“9”(99.99999999999999%,在小数点后面有14 个“9”)的纯度,谁能造出来,谁就非常有行业地位;能造1000 兆帕级高强钢,就能造高铁轨道、航母甲板,而我们现在可以造2000 兆帕的钢板,有什么样的材料,就能成就什么样的制造时代。因此,我们能造蒸汽弹射的锅炉,能造舰载机,能造电磁弹射、相控阵雷达,能造最先进的航母……
这些产业链的故事、供应链的故事,足以覆盖人的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爱上实业,奥妙自在,走进实业,趣味无穷,众妙之妙,乐在其中。
爱若长久,定有无尽的回味。细细体味实业之爱,深邃绵长,甚至可以潜移默化,由骨入髓。一个有趣的比率,即产品质量价格比,可以把中国制造几十年的历史打通,仔细体会,便有悲壮和幸福交织的审美自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都在封锁中国,当时中国的石化设备只能成套从国外购买,卖给我们的质量约一吨的设备需要40万元,那是相当贵的价格。
后来我们自己有了万吨水压机等工业母机,可以造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外国卖给我们设备的价格降到每吨约20万元。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开始不久,我们进口的设备、机械大约是每吨20万元的价格。由于当初没有用于制造轮船传动轴的钢,造不出合格的传动轴,所以我们1960年下水的万吨巨轮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