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而深入的专业课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测谎技术的科学、历史和实践应用的全面视角。本书以科学实证主义的态度,系统地介绍了测谎技术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技术操作与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第二部分是“测谎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测谎技术的操作”;第四部分是“测谎实践”;第五部分是“面向未来”。说谎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带有强烈社会属性的心理和行为现象,相当复杂。这也给测谎技术带来了不确定性和相当多的误解,而相关的专业著作较缺乏。本书从科学角度出发,综合了各学科有关谎言及谎言识别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阐述。所以,本书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前沿性,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全面详尽的特点,也填补了本领域的空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在社会价值方面,本书力求在清楚介绍测谎技术的前提下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专业人士之外的对测谎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够读懂。
目录
第一部分 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
第一章 早期探索
第一节 酷刑-神裁法
第二节 智慧型测谎
第三节 陪审团与测谎
第二章 前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学主义思潮下的测谎探索
第二节 科幻小说中的“读心术”
第三章 PDD技术
第一节 从测量情绪到测谎
第二节 现代测谎仪的诞生
第三节 现代测谎技术的兴起
第四节 PDD技术规范化
第二部分 测谎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说谎的普遍度
第一节 人类文明中的说谎史:从古代叙事到现代伦理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谎言
第三节 谎言的个体化历程:说谎是天生的吗?
第五章 谎言的本质:来自科学的研究
第一节 语言学研究:谎言是如何构成的?
第二节 谎言的分类学
第三节 说谎的伦理学研究
第六章 说谎的心理生理基础
第一节 说谎时可能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PDD背后的理论学说
第三节 说谎时可能的生理变化
第三部分 测谎技术操作
第七章 非仪器测谎
第一节 行为与表情分析测谎
第二节 言语线索分析测谎
第三节 语言内容分析测谎
第八章 PDD测试程序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要求
第二节 案情分析阶段
第三节 测前访谈
第四节 实测阶段
第五节 测后访谈
第六节 伦理与标准
第九章 测试技术
第一节 问题类型(刺激类型)
第二节 相关/无关测试法(RIT)
第三节 紧张峰测试法(POT)
第四节 对照问题技术(CQT)
第五节 隐藏信息测试法(CIT)
第六节 其他测试技术
第十章 测谎数据解读与报告
第一节 专业概念
第二节 评估与评分(Evaluation and Scoring)
第三节 对数据解读的建议
第四节 测谎结论报告
第四部分 测谎实践
第十一章 不同类型案件测谎(案例研究)
第一节 杀人案:CIT
第二节 抢劫案:ZCT
第三节 爆炸案:POT
第四节 纵火案:CIT
第五节 强奸案:GQT
第十二章 司法实践中的PDD
第一节 法庭的大门被来回敲打
第二节 证据可采性及其相关的法律争议
第三节 PDD在中国的司法实践
第四节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实践
第十三章 PDD的跨场景实践
第一节 面向公众的场景
第二节 雇前人事筛选
第三节 定期安全审查
第十四章 婚姻忠诚与性犯罪人测谎
第一节 婚姻忠诚度测谎
第二节 PDD的跨场景实践:性犯罪人矫治
第三节 美国性犯罪人测谎实践
第四节 英国性犯罪人测谎实践
第五部分 面向未来
第十五章 争议与挑战
第一节 科学怪物
第二节 以国家安全之名
第三节 科学还是伪科学?
第四节 科学光环下的不确定性
第十六章 测谎技术的未来
第一节 认知神经科学测谎
第二节 非接触式测谎
第三节 人工智能测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