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其人格风范和诗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深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新璋教授撰写的《韩愈传》,从中唐广阔的时代背景,紧扣韩愈的主要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用简洁明快的文笔,勾勒出了韩愈波澜起伏的一生,分析了韩愈诗文的主要风采,是一部资料翔实、文笔优美的传记作品。书中配有多幅历代书画大家书写的韩愈诗文作品,图文并茂,与文字相得益彰。
目录
一?少年时代 1二?求仕十年14三?幕僚岁月28四?初任博士44五?贬谪阳山59六?再任博士76七?八年浮沉90八?从征淮西105九?再贬岭南119十?国子祭酒134十一?晚年风采148十二?韩愈其人161十三?古文主张176十四?古文风采197十五?诗歌风貌251 后?记2732.
试读
一?少年时代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在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在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涌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韩愈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个人无法选择时代,而时代却制约着个人。韩愈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时代呢?
韩愈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和穆宗五朝。这个时期,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正由强盛转向衰落。虽然在唐宪宗当政的十几年间,出现了“中兴”景象,但是从盛唐时期就积累下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不但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反而逐步向更深广的方面发展。
从统治阶层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关系来说,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广大农村(尤其是中原地带的农村)经济濒于破产,国家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摆脱财政困境,人民的赋税加重了。而在战乱中乘机拥兵自肥的各地军阀,在战乱平定之后,在自己统辖的势力范围内加紧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就使统治阶层与广大人民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从统治阶层内部来说,一方面,地方割据,蔑视朝廷,使中央的威权大大下降。地方军阀恃强凌弱,互相残杀。其间虽也出现过暂时的统一和安定,但“安史之乱”以后形成的深刻裂痕并没有得到弥合。另一方面,朝廷上宦官与朝官争权夺利的局面愈演愈烈,宦官与地方军阀互相勾结,共为不法,蠹害朝政,使朝廷统御全国大局的能力大大降低。
从唐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来说,由于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曾利用过一些军力较强的部落,客观上为这些部落的兵力入扰中原提供了条件。他们恃功要挟,索取无厌,增加了唐王朝的财政负担。有的部落与地方军阀互相勾结,对抗中央,或恣意侵扰内地居民。有的地方政府从肥己自强的目的出发,常常无端掠夺辖区之内或邻近的部落居民。这些都使民族矛盾空前激烈,是导致唐王朝迅速衰落甚至走向覆亡的重要原因。
以上三大矛盾的存在和激化,使唐王朝走向衰败,甚至覆亡,可以说是颓波难挽了。
韩愈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所面对的思想政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上,唐朝在思想领域是比较宽松的。虽然在君主专制统治下,从根本上说,知识分子并无民主、自由可言。但乐于以汉朝为榜样的唐朝,却不延续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而是儒、道、释三家思想并举,三家思想都加以利用。这就为思想界开展诸家争鸣,繁荣学术和文学艺术提供了较好的氛围。许多文人学士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各有建树。思想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这种状况,在盛唐时期已经出现过,而在中唐时期,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向思想界提出了新的问题,思想界各方面学有专长的人在新的现实面前各以独特的见解予以回答,从而开创了不同于盛唐的新的繁荣局面。
在政治领域,唐朝也比以前任何朝代来得开明。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它继隋朝之后,进一步清除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遗毒,发展完善科举取士制度。虽然在实行过程中,不时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弊病,但它的客观效果却是既有利于巩固君主统治制度,又有利于人才辈出。一大批门第不高的有用之才就通过这个途径登上政治舞台,施展自己的本领,体现自身的价值。与此相适应的科学、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大多数知识分子在读书做官的道路上奋斗不息,尝尽人生百味,可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愈就在这样的时代社会环境中奋斗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