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陈子龙及其时代》描写了明末抗清将领、文学家陈子龙的一生。作者运用丰富的史料,叙述了在明末政权崩溃、清军进攻中原、农民起义频繁的时代背景下,一代文人陈子龙如何从只关心诗词到以国事为己任,最终以身殉国的悲壮结局。作者同时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深刻分析了陈子龙成长为“真正的斗士”的契机。
目录
第一章 出生的时代
第二章 时代的恶化
第三章 明朝走向崩溃的第一步
第四章 火花的绽发
第五章 从进士到推官
第六章 绍兴府推官
第七章 许都的起义及其失败
第八章 甲申的前夕
第九章 北京失守前后
第十章 建州军队的入关
第十一章 在朝五十日
第十二章 南京的陷落
第十三章 坚持斗争,永远斗争
试读
镐四路大军的失败,是明王朝和建州王朝胜败的关键。我们对于当时的情况,作出具体了解以后,不能说神宗对于国家大事没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完全掉以轻心的。无论他在万历十年以后对于张居正曾经进行过怎样的污蔑和迫害,他从十岁到二十岁的十年中间,受过居正的教育;上面有慈圣李太后的督察,下面有太监冯保的监护,他对于国家的前途不可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国家一经失败,皇帝的一族,无论亲王、郡王、甚至远房的什么将军、中尉、郡马、仪宾这一大套的人物都要受到杀戮和贬窜的处分,这一切他都应当明了,而且他也明了。万历四十七年的搏斗,是生和死的搏斗,是他的骨肉血亲和崛起的部族的搏斗,这一点神宗是应当清楚的,也是必然清楚的。
那么为什么会失败呢?
当时的将军们,无论他们是怎样的勇敢善战,他们究竟是粗犷的斗将,不是智勇的将军。杜松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大将,但是他的大功都是在西南区域和落后的少数民族血战得来的。这只能助长他的骄气,并不足以增加他的战略。“现在老了,还不知道铁甲的分量”,这句雄赳赳的语言对于一位把总、守备,不失为富于胆略的语言;对于大将,那就是不可为训了。国家的大将,十万军队的司令,赤膊上阵,这是哪一路的兵法!刘缝的头脑是清楚一些了,他还记得和杜松是以号炮为约,但是在奸细们的一番诡谲之辞以后,他把这个密约忘了,只顾得抢头功,却没有防备敌人的诡诈。刘埏又败死了。
还有两路呢。一路是三十六岁的马林,没有经过大战。他的部下听到杜松败死的消息,全军哗变,马林也在乱军中丧了性命。三位大将都死了,经略杨镐只剩得李如松这一名部下。如松是成桂的儿子,虽然是纨祷出身,且喜保全了性命,没有给四路大军造成全军覆没的噩耗。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大失败呢?明朝中期以后,出军的时候,经常是以文人统帅大军。文人是从八股出身的,破承转合,尽管做得怎样的文从字顺、抑扬顿挫,其实与作战的驱驰进退毫不相关。当然,即使是从八股中求人才,也不一定没有将才,因为人才决不甘心于老死岩壑,以起承转合求人才,必然也有豪杰之士,不可一世的人才,即以起承转合应之。待到战事旁午,他仍然可以他那纵横捭阖的方法破敌立功,成为一时的名将。但是同时还有一个掣手拖拉的方法使他无法成功,坐视国家的丧败而不救,这就是所谓“红旗报捷”。在一位大将出征的时候,照例有大群的文官跟着,他们既不用打仗,也谈不到参
前言/序言
十四世纪的后期,由于中原民族的崛起,击退了北来的贵族集团,中国重新得到繁荣和发展。领导这次运动的是朱元璋,历史上称为明太祖,这是一位来自基层的劳动人民,他体会人民的疾苦,也理解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阶级的暴行,因此在击溃敌人和其他起义的人民领袖以后,制定统治方案的时候,确实做了一些于人民有益的事。但是统治者毕竟是统治者,无论他是来自豪门贵族或是寻常百姓,在他一旦掌握政权以后,他考虑的还是本身的利益。明代统治者的急速腐化堕落,并不比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好些;甚至还要更坏一些。
从十四世纪六十年代起直至十六世纪初期,明代的统治还勉强维持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可是自此以后,出现了童昏无知的武宗、昏聩凶狠的世宗、不问国事的穆宗、贪得无厌的神宗,这个统治阶级的基础已经淘空,它的崩溃是指日可待了。神宗时代的最初十年,由于他在幼年时期,国家大政全部落在大学士张居正手里。居正大权在握,左右有若干趋炎附势的人物,他的措施当然有不得其平的所在,但是由于他的努力,国势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可是居正一死,神宗的残酷剥削成为人民的大害,同时也挖空统治阶层的基础。神宗死后,继承这个统治大权的是他的儿子光宗,光宗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死了,再由他的儿子熹宗接位。这两位皇帝是识字不多的。在十七世纪前期,作为劳动人民,这个问题不大,可是他们都是皇帝,而当时的大臣之中,再也找不到一个张居正那样的人物,整个政权的崩溃是势所必至了。建州卫的动乱,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崛起,都不是意外的。熹宗逝世的时候,他的弟弟信王由检继承了这个帝位,这是后世所称的思宗。
历史是无情的,它能培养人才,也能摧毁人才。当然,我们不是说历史是有意识地起这样的作用,而是说在某个特定时期,人才得到很好的成长的环境;或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人才不但得不到培养而且会遭到压抑或打击。这是每个学习历史的人所经常遇到的问题。当然,任何人没有坐待时代支配的义务,但是在环境对他的成长不利的时候,即使他尽了最大努力,有时还会遇到打击或挫伤。可是,一个有志之士,即使遇到不断的挫折以后,决定不悲观失望、灰颓丧气,他得付出更大的努力,纵使遇到十次的失败,他还得争取第十一次的胜利。胜利不是必然的,是我们不能决定的,但是争取胜利的决心是我们可以完全做主的。
陈子龙是怎样的人物?我曾指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时期他是一名文士,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