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她以天才的文学创作,作品的无穷魅力,确立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但是这样的才女是在怎样的家庭“养成”的呢?她和赵明诚是如何伉俪情深的呢?晚年面对国破家亡,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本书从书香门第、少女时期、伉俪情深、屏居青州、两处闲愁、仓皇南渡、再嫁风波、凄凉晚景八个方面,详细勾勒了李清照既幸运又多难的一生。
目录
引言00
一书香门第00
1.李清照籍贯00
2.李清照父李格非00
3.李清照母王氏0
二少女时期0
1.家庭环境0
2.少女生活0
3.咏史诗才0
4.少女情怀0
三伉俪情深0
1.赵明诚家世0
2.幸福婚姻0
3.新婚别离0
4.崇宁党争0
5.京城生活0
四屏居青州0
1.赵蔡争权,罢免返乡0
2.收藏校勘,风雅情趣0
3.日常生活,其乐无穷0
4.煌煌《词论》,不让须眉0
五两处闲愁0
1.赵明诚起复0
2.相思情深0
3.莱州重逢
六仓皇南渡
1.南渡逃难
2.清照爱国诗篇
3.南渡初年词作
4.明诚病逝
七再嫁风波
1.再嫁与离异
2.再嫁之辩诬
3.事实之认定
4.宋代之再嫁
八凄凉晚景
1.收藏珍品流失
2.沥血投书
3.卜居金华
4.“丈夫气”与饮酒
5.定居临安
6.思旧情怀
结语
试读
一书香门第
坐落于济南市东面的章丘县(今济南市章丘区),西北濒临黄河,“荷花如锦水如天,狼藉秋香拥画船”(元好问《绣江泛舟有怀李、郭二公》)之美丽的绣江从境内蜿蜒穿过,县因境内章丘山而得名。这里,还有与趵突泉“相甲乙”的百脉泉,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同时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县西面的龙山城子崖,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之所在。在这一派人杰地灵、山水毓秀的环境中,公元1084年,诞生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文学家——李清照。
1.李清照籍贯
关于李清照的籍贯,前人曾笼统地说是济南。清代学者进一步认为李清照的故居是在济南历城柳絮泉。这里泉水清澈,柳絮飞扬,回塘幽隐,沙禽欢欣,一代词宗降生于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优美环境之中,仿佛能够相得益彰。历城地方志也十分欣喜地将这样一位历史名人揽入自己的修志范围。文士墨客则络绎不绝地前来寻访,吟诗留念。田雯《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说:“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古欢堂集》)高宅旸《味蓼轩诗钞》中的一首七绝,也含蓄深婉地抒发了怀古之幽思,诗说:“一斛清泉柳絮飏,萧萧故宅但斜阳。风流不独词人尽,金石飘零亦渐亡。”这类情思悠长的题咏,更叫后人坚信李清照的故居之所在。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说:“易安居士李清照,宋济南人。……居历城城西南之柳絮泉上。”(《癸巳类稿》卷十五)《山东通志》有相同的说法。直到当代,郭沫若还为济南趵突泉边的“李清照纪念堂”题词说:“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说李清照是济南人不错,但把她的故居定为历城柳絮泉,不免有附会的成分。宋代济南,辖历城、章丘等县。明代万历年间所修的《章丘县志》,便认为李清照是济南章丘人。王仲闻先生《李清照事迹编年》也对“历城说”表示质疑:“清照幼时,当从父母居,其故宅应云‘李格非故宅’,不得云‘李清照故宅’。嫁后从赵氏,未居济南。至晚年则济南已为金统治,清照欲归不得。济南不得有李清照故宅。《山东通志》所云,殆亦本清田雯《古欢堂集》,或出后人附会,未必即为实录。元于钦《齐乘》、明《崇祯历城县志》、清《康熙济南府志》,俱无清照故宅在柳絮泉之说。”《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1页。李清照的声名远远在李格非之上,如果李清照幼年时曾依父母居住济南历城柳絮泉,将“李格非故宅”直接称为“李清照故宅”也无可厚非。后代名人依据此例者非常多。问题的关键是连李格非的故宅也不在历城。近年来,研究者又在章丘区明水镇西三华里的廉坡村发现了《廉先生序》碑石,上面刻有李格非的文章,结尾说:“唯吾为同里人,质之区区,亦欲藉之以告请议之伯。元丰八年九月十三日,绣江李格非文叔序。”李格非在序中自称与章丘明水的廉先生是同里,又自署“绣江李格非”,“绣江”正是章丘明水的别称。所以,李格非的故宅应该在济南章丘明水。今天的研究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