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三坐标测量技术应用为核心,以企业实际的项目案例为载体,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包括已有测量程序的DEMO零件的检测、数控铣零件的手动测量、数控铣零件的自动测量程序编写及检测、数控车零件的自动测量程序编写及检测、发动机缸体的自动测量程序编写及检测5个项目,采用项目执行步骤与相关知识拓展对应表述的编排思路,利于高效培训和学习。本书附录包括零件图样、三坐标测量技术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PCDMIS软件常用快捷键功能、三坐标测量机精度指标、三坐标测量机测头半径补偿和余弦误差,以配合正文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精密检测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精密检测技术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配有工作页、电子课件及视频资源,凡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http://www.cmpedu.com),注册后免费下载。
目录
序
前言
二维码索引
项目1已有测量程序的DEMO零件的
检测1
11学习目标1
12考核要点1
13项目主线1
14项目描述2
15项目实施4
151测量机型号的选择4
152测座及测头配置5
153测量机开机6
154校验测头9
155零件检测15
156报告查看和保存17
157测量机关机17
16项目考核18
17项目总结18
项目2数控铣零件的手动测量19
21学习目标19
22考核要点19
23项目主线19
24项目描述19
25项目实施22
251测量机型号的选择22
252测座及测头配置23
253零件的装夹24
254新建测量程序26
255添加测头角度26
256校验测头26
257建立零件坐标系29
258手动测量特征35
259尺寸评价41
2510报告输出44
26项目考核45
27项目总结45
项目3数控铣零件的自动测量程序
编写及检测46
31学习目标46
32考核要点46
33项目主线46
34项目描述48
35项目实施49
351设备选型及配置49
352零件的装夹49
353新建测量程序50
354程序参数设定50
355校验测头51
356零件找正52
357建立零件坐标系53
358自动测量特征59
359尺寸评价71
3510输出PDF报告并保存测量
程序79
36项目考核80
37项目总结80
项目4数控车零件的自动测量程序
编写及检测81
41学习目标81
42考核要点81
43项目主线81
44项目描述81
45项目实施84
451设备选型及配置84
452星形测针的安装84
453零件的装夹86
454新建测量程序88
455程序参数设置88
456校验测头88
457测量机温度补偿设置90
458建立单轴坐标系92
459自动测量特征94
4510尺寸评价105
4511输出PDF报告并保存测量
程序110
46项目考核111
47项目总结111
项目5发动机缸体的自动测量程序
编写及检测112
51学习目标112
52考核要点112
53项目主线112
54项目描述112
55项目实施115
551测量机型号的选择115
552测座及测头配置115
553零件的装夹116
554新建测量程序117
555程序参数设定117
556校验测头117
557导入三维数模118
558建立零件坐标系119
559自动测量特征125
5510启用安全空间(Clearance Cube)
合理避让134
5511尺寸评价136
5512产品复检及超差尺寸抽检146
5513输出PDF报告并保存测量
程序147
56项目考核148
57项目总结148
附录149
附录A零件图样149
附录B三坐标测量技术专业术语中英文
对照154
附录CPCDMIS软件常用快捷键功能159
附录D三坐标测量机精度指标162
附录E三坐标测量机测头半径补偿和
余弦误差163
参考文献165
精密检测技术工作页
前言/序言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精密检测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保证产品几何量尺寸加工质量的先导,在机械加工、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电工电子等行业中,精密检测技术始终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已经把精密检测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从过去的逐级传递量值和间接控制产品质量,推进到生产、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
编者在收集了大量三坐标测量机用户对PCDMIS软件使用建议的基础上,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载体,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编写了本书。本书内容包括已有测量程序的DEMO零件的检测、数控铣零件的手动测量、数控铣零件的自动测量程序编写及检测、数控车零件的自动测量程序编写及检测、发动机缸体的自动测量程序编写及检测5个项目和零件图样、三坐标测量技术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PCDMIS软件常用快捷键功能、三坐标测量机精度指标、三坐标测量机测头半径补偿和余弦误差5个附录。项目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递进,把理论知识、实践过程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并结合三坐标测量原理、三坐标检测方法、最新GD&T技术要求和检测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动态,既适用于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和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培训,也适合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由鲁储生(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张宁(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梁土珍(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任主编,谢黧(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姜超(歌尔光学科技[青岛]有限公司)、高舢(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任副主编,滕超(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陆宝钊(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杜旭光(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王维帅(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参与编写。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全程指导。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多名测量专家对本书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教师为本书提供了样件数控加工技术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限于编者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使之日臻完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