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尚书》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史事著作的文献汇编。春秋末期经孔子整理选编,作为教育弟子的教材,后遇秦火而损逸。西汉惠帝时除挟书之令,散落民间的各种《尚书》残本相继岀现,如伏生二十八篇《尚书》今文本、河间献王本、孔壁本、张霸本、中秘本、杜林本等等。其中孔壁本经孔安国整理,成为隶古定本,是《尚书》的一个重要传本,为古文《尚书》,与伏生今文本《尚书》有明显差别。东汉时期贾逵、马融、郑玄三位经学大师遍注群经,今古兼通,包括为古文《尚书》作注,使其成为显学,今古文经学出现合流的趋势。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孔传古文尚书》,这部书从梁朝开始流行,北朝学者刘炫、刘焯为其作疏。唐太宗时考订五经,用刘炫编定的《孔传古文尚书》为底本,使梅赜《尚书》取得正统地位。孔颖达编定的《尚书正义》即以此为标准本。
孔颖达领衔编撰的《五经正义》,虽然在当时就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其中的《尚书正义》也不例外。尽管如此,在历代学者为《尚书》做出的注本中,《尚书正义》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尚书正义》为孔颖达对唐以前诸家《尚书》注释的整理与阐发,保存了大量的汉晋古注,而这些古注基本上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完整注本,因此尤显珍贵。
此次校点,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正义》为底本,其中日本人影抄配全部分及第三卷、第十卷未影抄部分用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南宋官版《尚书正义》替换、补全。以中华书局影印世界书局缩印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正义》、《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日本覆印宋本《尚书正义》为校本。
目录
目録上册
校點説明
校勘官進書表
上五經正義表
尚書正義序
尚書正義卷第一
尚書序
尚書正義卷第二
古文尚書堯典第一虞書
尚書注疏卷第三
舜典第二虞書
尚書注疏卷第四
大禹謨第三虞書
臯陶謨第四虞書
尚書注疏卷第五
益稷第五虞書
尚書正義卷第六
禹貢第一夏書
尚書注疏卷第七
甘誓第二夏書
五子之歌第三夏書
胤征第四夏書
尚書注疏卷第八
湯誓第一商書
仲虺之誥第二商書
湯誥第三商書
伊訓第四商書
太甲上第五商書
太甲中第六商書
太甲下第七商書
咸有一德第八商書
尚書注疏卷第九
商書
盤庚上第九
盤庚中第十
盤庚下第十一
説命上第十二
説命中第十三
説命下第十四
高宗肜日第十五
西伯戡黎第十六
微子第十七
尚書注疏卷第十
周書
泰誓上第一周書
泰誓中第二周書
泰誓下第三周書
牧誓第四周書
武成第五周書
下册
尚書注疏卷第十一
洪範第六
尚書注疏卷第十二
周書
旅獒第七周書
金縢第八
大誥第九
微子之命第十
尚書注疏卷第十三
周書
康誥第十一
酒誥第十二
梓材第十三
尚書注疏卷第十四
周書
召誥第十四
洛誥第十五
尚書注疏卷第十五
周書
多士第十六
無逸第十七
尚書注疏卷第十六
周書
君奭第十八
蔡仲之命第十九
多方第二十
尚書正義卷第十七
周書
立政第二十一
周官第二十二
君陳第二十三
尚書注疏卷第十八
周書
顧命第二十四
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畢命第二十六
尚書注疏卷第十九
周書
君牙第二十七
冏命第二十八
吕刑第二十九
尚書注疏卷第二十
周書
文侯之命第三十
費誓第三十一
秦誓第三十二
黄唐跋
楊守敬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