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日浮生”这个书名灵感来源于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你我世人,皆如寄人生,或铭记,或遗忘,大体如此。 世间白驹过隙,记忆者和被纪念者,不过逝者如斯。全然 忘记之日,近在咫尺;不再被纪念之时,迫在眼前。永远 铭记,你行将寂寂无名,无处可去,无地可往。”
在《一日浮生》中,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继续用咨询室中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人性真相。与以往不同的是,迟暮之年的亚隆在语言上更加温和,同时死亡这一议题上更加深入。
十个探问生命意义的故事:从努力寻求见证者的老人,到因囤物癖逃避亲密关系的医生;从癌症晚期重新审视人生意义的病人,到天资极好却被过往困扰的写作者.....
每一位来访者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终归都会回到一件事上:面对死亡的焦虑和生命本来的意义。
亚隆用他的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的关注,当然还有智慧,和每一位来访者建立了清晰可靠而深刻的联结,并常常“意外”地创造出独特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传统治疗师的书本和课程中根本无从寻找。
目录
目录
专家导读与赞誉
1 第1章 曲线治愈
八旬老者专程来访,竟不求治疗,只求亚隆细读一份持续数十载的信件
15 第2章 虚实人生
一直被幼年丧父的阴霾笼罩的企业高管,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坐拥一切,但内心极度自我贬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亚隆如何陪伴他走出内心的恐惧?
32 第3章 芭蕾舞者与爱情刽子手之舞
处在事业巅峰的年轻首席芭蕾舞者遭遇意外,断送艺术生涯,惨遭丈夫抛弃,在之后的人生岁月中一次又一次地处在与爱情刽子手共舞的危险之中。亚隆如何帮助这位风韵犹存的老太太抵抗生而为人的限制?
54 第4章 谢谢你,莫莉
遭遇一次又一次亲人丧失的斯坦福医院医生,深陷死亡恐惧的泥潭,疗愈竟然发生于亚隆的无心插柳之举。柳暗花明又一村
87 第5章 围城莫入
80岁的亚隆遇上成功富有的77岁前首席执行官,两人斗智斗勇。亚隆如何点出他难以适应养老院生活的关键
因素?
109 第6章 给孩子们做个榜样
当作为心理治疗师和护士的助人者,无法安顿自己的身心时,亚隆如何协助她们解开心结?
138 第7章 放下过去会变好的执念
她在年老退休时决定响应写作天命的召唤,却害怕面对过去文字记录的黑暗岁月和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两个作家之间的咨访关系,是否能写出疗愈的新篇章?
154 第8章 你自己得个绝症试试
亚隆与一位行将就木的癌症晚期的老妇,再一次直视骄阳。
179 第9章 三声哭泣
让我们体验一切;让我们离开这里,不留遗憾;让我们用尽所有,让死亡无从可取。
189 第10章 一日浮生
“你我世人,皆如寄人生,或铭记,或遗忘,大体如此。世间白驹过隙,记忆者和被纪念者,不过逝者如斯。全然忘记之日,近在咫尺;不再被纪念之时,迫在眼前。永远铭记,你行将寂寂无名,无处可去,无地可往。”
216 致读者
217 致谢
218 后记
前言/序言
专家导读与赞誉
十个短篇,几乎都在描绘老年期的爱恨情仇,文字优美,结构清晰,充分展示了如何与老人开展心理咨询,是疗愈咨询师衰老焦虑—既恐惧老年个案又害怕自己变老—的一剂良药。当一个人步入老年时,在我看来,理想的状态是:惩忿窒欲,损益盈虚,安居而无所往,不求为受益之主,不居于受益之地,自损以益人,而以为自益也,心满意足于自己成为“老废物”,拥抱残缺和死亡。
—李孟潮,心理学博士
精神科医师,个人执业
见证,共鸣,深情……一个反本质主义的大师,以一种绝美的笔触直白地勾勒着疗愈最本质的部分。所有这些似乎都在讲述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亚隆擅长叙事,这不奇怪。可从本书看来,他不仅擅长叙事,而且擅长叙事治疗。叙事,或者整个后现代治疗的存在主义底色,从本书中一览无余。
白驹过隙,一日浮生。这绝对是一本杰作:每一个故事都引人入胜,都蕴藏着无尽的生命智慧;每一个故事都像是点滴生命的沉淀,汇入人生故事的海洋;每一个故事都会让读者所付出的时间变得厚重和值得。
哦,不只是阅读的时间,还包括之后的每一天……
—李明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zhu名叙事疗法治疗师
这些故事发生在心理咨询室,又不是那么“标准”的心理咨询故事。作为举世公认的大师,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奠基者欧文·D. 亚隆,在从业超过五十年之后,已经超越了心理咨询的技术范畴,将其上升到哲学和艺术的层次: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确定的诊断与疗程,没有助人者与求助者的明确分野;只有一个咨询师敞开自己的生命经验,在一个小时内与另一个生命的短暂相遇。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人的“存在”,所有人在死亡面前都同样渺小和无知,不得不紧密联系与相互纠缠,为自身的存在寻求某种意义作为支撑。咨询师无法提供答案,但如果足够诚实、足够谦卑,足够有耐心地陪着来访者,他们或许会在某个时间获得某种存在性的慰藉。这就是欧文·D. 亚隆在他八十多岁高龄时带给我们的故事,既是他的咨询体悟,也是他的生命经验,是问题,也是答案,是困惑,也是启发,是偶然,也是命中注定。说到底,所有故事都是一个故事,关于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彼此看见与被看见,记得与被记得,创造出某种接近永恒的体验。
—李松蔚
心理咨询师
当欧文·D. 亚隆对自己试图简化、编纂、生成“如何以某种预先设计的方式来治疗病人”的手册感到绝望时,他启用了让病人阅读哲学著作然后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交流的方法激荡彼此心灵的世界。这种不同寻常的方法,仿佛让双方共同潜入了伟大灵魂的智慧之海,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找到了益处,这是亚隆本人没有预料到的,也是亚隆著作的魅力所在。2017年12月我在美国阿纳海姆目睹、聆听八十六岁的欧文·D. 亚隆站着朗读他自己刚刚完成的著作《斯宾诺莎问题》两个小时,全场八千观众沉浸在两位哲学家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中,并被深深震撼。《一日浮生》中亚隆撰写的心理咨询室里发生的故事,不仅仅是对某个人的治疗素描,更是一代存在主义大师的哲学思考的直观呈现,令读者在学习其心理治疗技术的同时,有机会以崭新的视角理解生命中的痛苦、困惑和希望。
—刘丹,博士
亚洲家庭治疗学院(AAFT)院士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DCAP)副主席
4S系统实践公益基金项目发起人
读《一日浮生》,就好比现场观摩亚隆先生的咨询:真实、当下,特别是看到他的挫败、努力和释然,来访者意料之外的豁然改变。自此,咨询中的我犹如亚隆附身,迈入崭新境界……(徐志明)
亚隆先生在我心里,兼具智慧师长、真挚友人和性情中人的丰富感觉。他的著作也总有一种敞怀相见、倾囊相授之感。《一日浮生》中,便能直观读到这让人动容的丰富与慷慨。
(张曜)
书中的故事激发了我对待余生的勇气和力量,亚隆的治疗过程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本真地活出自己,做一面干净有温度的镜子。(周叶芳)
《一日浮生》完美体现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独特的治疗理念:不断支持来访者内在的勇气与智慧,并让其化为来访者内心愿望的坚定力量,以扫除那些阻挡其愿望实现的障碍—各种非理性信念。结束这场博弈,来访者犹如一位意志坚定的王者。(王小慧)
—欧文·D. 亚隆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