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三个重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不仅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释,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与基础逻辑,还对二战后蓬勃发展的诸如产业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等各种贸易理论流派进行了介绍,让学生能够紧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前沿步伐,了解不同理论视角下国际贸易的内在规律与特点。
第二部分聚焦国际贸易政策部分,详细介绍了关税、配额、补贴等各种贸易政策措施,通过对这些政策措施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各国政府是如何运用政策工具来干预和调节国际贸易的。同时,还深入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采取的贸易政策及其背后的战略考量与经济逻辑,有助于学生从宏观层面把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多样性与动态性。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国际贸易问题,涵盖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这两大核心领域,深入分析了商品贸易的结构、流向、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服务贸易的兴起、发展特点、主要模式等内容。此外,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也进行了深度探究,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典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成、发展历程、运作机制及其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等,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国际贸易在不同层面和领域所呈现出的复杂问题与发展趋势。
本书每章最后附有本章小结(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和复习思考题,学生可以扫码回顾本章重点并通过复习思考题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期望通过系统的教与学,让学生在扎实地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借助丰富的案例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环节,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其将来在国际贸易相关领域就业或深入研究奠定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1.2 国际贸易的概念
1.3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4 国际贸易的分类与特点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 重商主义学说
2.2 绝对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理论
2.4 相互需求理论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1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创新发展
3.2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3.3 里昂惕夫之谜
第4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4.1 技术差距理论
4.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3 重叠需求理论
4.4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4.5 新要素理论
第5章 国际贸易政策
5.1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5.2 自由贸易政策
5.3 保护贸易政策
5.4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战略
第6章 关税措施
6.1 关税及其特点
6.2 关税的主要种类
6.3 海关税则与通关手续
6.4 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7章 非关税壁垒
7.1 非关税壁垒及其特点
7.2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7.3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8章 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措施
8.1 鼓励出口措施
8.2 经济特区措施
8.3 出口管制措施
第9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
9.1 国际资本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9.2 跨国公司概述
9.3 跨国公司理论介评
第10章 国际贸易体制
10.1 区域经济一体化
10.2 多边贸易体制
10.3 中国与WTO
第11章 国际货物交易的商品条件
11.1 商品的名称
11.2 商品的品质
11.3 商品的数量
11.4 商品的包装
第12章 国际货物交易的价格条件
12.1 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
12.2 Incoterms@2020中的贸易术语
12-3买卖合同中的价格条款
第13章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13.1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
13.2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13.3 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实务
第14章 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
14.1 国际服务贸易
14.2 国际技术贸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