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它不问出身,不问来路,只问你是否热爱。
他曾因出身贫家而被人轻视,但那只是他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他曾因不懂人情世故而被人排挤,但那只是他理解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他曾与命运抗争,因为他知道,只有不畏挑战,才能不负音春。
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叶根友的世界,感受那份对书法的无限热爱,体会那份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在他的故事里,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对梦想的追逐,都是对生活的然爱。在他的旅途中,梦想从未有过终点。
精彩书评
在《书法筑梦》中,叶根友先生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他的创新精神与书法艺术的魅力。和精彩纷呈的影视作品一样,这本书带我们走进激情与梦想的世界,领略文字之美。叶根友先生的奋斗历程表明,艺术之路挑战重重,但热爱、坚持和不断攀登的精神,会引领我们抵达理想彼岸。 ——导演、制片人 张纪中
叶根友先生的书法字体以中国传统书法为基础,融入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炽烈热爱、执着追求,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丰富体验,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在《书法筑梦》中,他的奋斗故事诠释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唯葆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免费午餐发起人、花开岭慈善基地发起人 邓飞
《书法筑梦》一书不仅展现了叶根友先生在字体设计上的独到见解,更展示了他如何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应用完美结合。他的字体以独特的风格和广泛的适用性,成为众多企事业单位及设计师的首选。在这本书中,叶根友先生用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启发我们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实现精妙平衡,取得非凡成就,在A1时代为弘扬书法艺术贡献更大力量和更多智慧。
——万同集团董事长兼CEO 王俊桦
目录
第一章 走出大山,奋斗寻梦(1994—1997年)
1994年
01.从山村到城市
02.直面困境
03.工地岁月
04.逆境成长
05.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7年
06.至暗时刻
07.艰难前行
08.偷师学艺
第二章 书法艺术探索与成长(1998—2004年)
1998年
09.逆袭之路
2001年
10.左手奇迹
11.初获认可
12.书法创新之路
2004年
13.天道酬勤
第三章 书法艺术创新与突破(2005—2024年)
2005年
14.书写华章
2007年
15.艺境绝韵,五笔同书
16.个人字库,一飞冲天
2008年
17.用墨色温暖人心
18.数字时代的书法创新
2014年
19.中国“梦”的故事
2015年
20.功守道之音
21.艺术之光
2024年
22.字体设计AI新纪元
后记
试读
01.从山村到城市
告别大山
1993年9月1日,一个寻常的开学日,可我却没有走进校门,而是走出了大山,与奔赴校园的莘莘学子背道而驰,走进了社会。那一天,是我生命中刻骨铭心的日子,我的人生出现了第一次大转折;那一天,我告别家乡安逸稳定,没有波澜也没有希望的生活,踏上充满变数与未知、希望与曙光的城市之路……
我坐上开往景宁的汽车,透过车窗看到公路旁的田地里,许多乡亲父老正辛苦地劳作着,五六岁的孩子懂事地跟在大人后面捡拾稻谷,稚嫩的肩膀上扛着与他们个头差不多的竹篮……
在此之前的每一个日子,我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象。但如今,身体里那颗不甘平凡的心脏强有力地跳动着,我一定要离开。遥望着背后离我越来越远、变得越来越小的家乡,一股酸楚涌上心头,不舍之情难以言说。毕竟,这是生我养我16年的地方。
我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梅坞村,这里的生活极其单调无味:男人每天去田间劳作,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女人在家里收拾家务,喂鸡养鸭,挑水做饭,等男人和孩子回家吃饭;孩子白天上学,下午放学后上山砍柴。这种生活或许就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
后来,每当我接受采访介绍家乡的时候,许多记者都会对这样的田园生活艳羡不已,尤其那些在大城市住惯的人,感觉这样的生活简单、惬意。有青山环抱、绿水环绕,有溪水潺潺、鸟鸣啾啾。没有城市马路的拥挤不堪,只有羊肠小道的曲径通幽。
当然,如果只是短暂地体验几日这样的生活,的确会有种回归自然、悠闲轻松的感觉。但对于像我一样,从出生之日起就待在这里的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不安与挑战。
我曾经立志:要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投入更广阔的天地中,要让我的人生理想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也希望我的子孙后代能生活在充满理想和希望的地方。汽车缓缓开动,窗外两侧的土屋、枯木、田地、大山由慢到快地向后飞驰,我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只想汽车快点,再快点,让我奔向未来的一切。
车内响起了当时风靡的流行歌曲《水手》:“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这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不仅歌词振奋人心,创作者本身的故事也深深激励着我。
《水手》的词曲作者是中国台湾歌手郑智化,他是一位残疾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跃成为风靡一时的歌坛巨星。既然他能成为巨星,我为什么做不到?比起他来,我最起码四肢健全。
我闭上眼睛,听着郑智化慷慨激昂的歌声,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自己过去的身影……
回首往昔
在梅坞村儿时的我,一放学就去田里帮父亲种田、插秧。到了暑假,我还要到山上去砍柴,每天下来都是腰酸腿痛,回家吃完饭后,还要赶紧写作业。在漆黑的夜里,在只有黄豆大小的煤油灯下,只有粗糙的铅笔在本子上摩擦发出“唰唰”声,我的汗珠时不时滚落下来,打湿了作业本。
屋内除了煤油灯的光,还有父亲点燃着的烟头发出的一闪一闪的暗光。借着煤油灯和烟头的光亮,我看清楚了父亲那与年龄不符的布满皱纹的脸。
没有蚊帐、蚊香,家中只有一把扇子,我们扇着扇子入睡,既是为了纳凉,也是为了驱赶蚊虫。
P2-5
前言/序言
叶根友老师是我的好朋 友,也是我们太极禅苑独家 签约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人 生很励志。 叶老师5岁时就跟着父亲 春节给同村的村民写春联, 尽管当时他字都不认识。 叶老师的人生很跌宕, 做过厨师、小贩,在天桥上 给人设计过签名,落魄时也 曾露宿街头,但任何时候他 都没有丢弃过书法之梦,仿 佛他来人间只有这个使命。 在认识叶老师之前,我 以为中国书法就那么几种字 体,后来才知道,叶老师自 己就创作了数十种字体,而 且还给每套字体设计了名字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中 国梦”的“梦”字就选用了叶 老师“刀锋黑草体”的“梦”字 。 叶老师的连笔空心字和“ 五笔同书”是书法界的传奇 。 叶老师还热心帮助很多 人设计过字体,特别有意义 的是帮助外国人设计中文字 体,并发布在网上。 叶老师特别勤奋,每天 早上四五点就起床练字,当 别人吃早饭的时候,他已经 练字数小时了。 叶老师还特别与时俱进 ,能抓住时代的脉搏,他把 中文字体与AI结合,并不断 完善,你只要写几个字,就 可以根据你写字的特点,帮 你生成一套专属字库! 期待叶老师在书法道路 上越走越好,不断给我们带 来新的惊喜! 陈伟 阿里巴巴太极禅苑院长 马云先生特别助理 《这就是马云》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