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的前半生》最初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撰写的“反省式”自传,后经整理出版。
全书以时间为脉络,记录了溥仪被慈禧指定继承皇位后做皇帝,辛亥革命后被迫退位,被赶出皇宫后客寓天津,被日本人控制当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被捕后至苏联,新中国成立后被引渡回国接受改造,被特赦后成为普通公民的十分独特而详尽的人生经历。
时值历史风云变幻之际,身处封建专制统治之巅,溥仪的一生注定跌宕起伏,命运多舛。在本书中,既可窥其心路历程之曲折复杂,又可见他周遭人物之千姿百态;既可览波澜壮阔之政治态势,也能察细微精妙之文化变迁,本书诚为探知溥仪思想转变与中国历史发展之珍贵史料。
目录
第一章我的家世(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002
二、外祖父荣禄/011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015
四、摄政王监国/020
五、亲王之家/027
第二章我的童年(1908-1917)
一、登极与退位/034
二、帝王生活/043
三、母子之间/053
四、毓庆宫读书/058
五、太监/067
六、我的乳母/074
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一、袁世凯时代/080
二、丁巳复辟/089
三、北洋元老/099
四、不绝的希望/108
五、庄士敦/116
六、结婚/124
七、内部冲突/130
八、遣散太监/140
九、整顿内务府/145
十、紫禁城的末日/155
十一,在“北府”里/162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169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180
第四章天津的“行在”(1924-1930)
一、罗振玉的努力/192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200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212
四、东陵事件/220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224
六、郑孝胥的理想/237
七、“行在”生活/245
第五章到东北去(1931-1932)
一、不静的“静园”/256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265
三、会见土肥原/270
四、白河偷渡/279
五、在封锁中/283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290
七、会见板垣/295
第六章伪满十四年(1932-1945)
一、登场/302
二、“元首”的“尊严”/309
三、李顿调查团/319
四、第三次做“皇帝”/325
五、吉冈安直/332
六、我的恐惧/336
七、四大“诏书”及其他/342
八、在羊的面前是狼/350
九、“后”与“妃”的命运/357
十、大崩溃/361
第七章在苏联的五年(1945-1950)
一、疑惧和幻想/374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377
三、我不认罪/380
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382
第八章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
一、回到了祖国/394
二、第一次写自传/403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408
四、黑色的皮箱/412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416
六、检举与认罪/424
七、震动/428
八、原形毕露/433
第九章认罪以后(1955-1956)
一、观测“气象”/440
二、劳动滋味/443
三、生活检讨会/447
四、血泪控诉/456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464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470
第十章一切都在变(1956)
一、最初的答案/476
二、会见亲属/484
三、日本战犯/493
四、离婚/508
第十一章“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520
二、解放了的人/530
三、美与丑、善与恶/537
四、“监狱”/543
五、“所方”/550
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556
第十二章特赦(1959)
一、中共中央的建议/564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571
三、告别/576
附录1 中国人的骄傲/581
附录2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591
试读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〇六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清朝的醇亲王府。我的祖父奕 ,是道光皇帝旻宁的第七子,清朝的第一代醇亲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作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湉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里,当了皇帝(年号光绪)。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他是第二代也是末一代的醇亲王。我是第二代醇亲王的长子,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同治(载淳,是慈禧亲生子,载湉的姨兄弟),兼祧光绪。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极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我的记忆是从退位时才开始的。但是,叙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从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说起,事情就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据过三处地方。成丰十年,十九岁的醇郡王奕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宫。他受赐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即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所在的地方。这是第一座醇王府。后来,载湉做了皇帝,根据雍正朝的成例,“皇帝发祥地”又称为“潜龙邸”的地方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起来,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改为雍和宫的办法,改成庙宇,供养菩萨。为了腾出这座“潜龙邸”,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了醇王,拨出了十六万两银子重加修缮。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些人惯称为“北府”的那个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亲做了监国摄政王,这比以前更加了一层搬家的理由。由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决定给我父亲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这第三座府邸地址选定在西苑三海(即南海)的集灵囿紫光阁一带。正在大兴土木之际,武昌起义引起了风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两度“潜龙”、一朝摄政的家世,也就和清朝历史一起告终。
在清朝最后的最黑暗的年代里,慈禧太后给醇王府造成了荣华富贵,醇王一家给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纪的忠仆。我的祖父更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的亲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于道光二十二年,死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 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咸丰登极被封为醇郡王之外,就没有得到什么可说的“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间,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这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能出这样大的风头,当然,这是由于摊上了一个好亲戚,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太后。但是事情也并不如此简单。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陈世美被包龙图的铡刀压得鲜血淋漓的时候,年幼的六叔载洵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二十一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得起国家大事吗?”原来,拿肃顺这件事才是他的事业的真正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