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草业科学专业(卓越草原师)实践教学指导书》编写主要从草地基本环境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每个实践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及数据理方法。全书共五篇二十九章,第一篇为草地环境认知;第二篇为基本技能实习;第三篇为专业技能实训;第四篇为综合技能和研究创新训练;第五篇为科技论文写作与项目申报。
《草业科学专业(卓越草原师)实践教学指导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草业科学专业、草坪专业、园林及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草业行业有关研究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参考。
目录


前言/序言
近年来,教育改革对高等院校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育部在历次文件中强调,“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党的二十大精神也明确指出,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高校草业科学专业培养具备草业科学方面(草坪、园林绿化、牧草栽培育种与加工、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草地改良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以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传统的革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以课程为单位,采用固定学时、以单元操作为模块、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简单,相互融合较少;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传统型、经典型实验较多,实用型、反映学科前沿的实验较少。这种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使实践流于形式,教学效果较差,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难体现草业实践的综合性特点,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生物工程知识与技术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草业科学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3个方面,实现科研教学资源共享、校内校外结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草业科学专业作为一门实验性及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草业科学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规划与开设该专业的实践课程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建设能够体现草业科学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的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就显得更为迫切与关键。
本书的编写人员为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常年从事草业科学教学、科研与生产的专家及青年学者,他们在参阅了大量相关论著和文献的基础上,将长期以来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实践工艺技术凝练在一起,编写成本书,书中既有他人的成熟方法,也有自己积累的经验,具有可靠的重复性。其中,第一篇部分,第一章由刘育红、芦光新编写,第二章由刘育红编写,第三章由孙海松、徐公芳编写,第四章由孙海群、马莉贞编写;第二篇部分,第五章由张英编写,第六章由孙海群、马莉贞、李晓晴编写,第七章由许新新编写,第八章由徐志伟编写,第九章由刘育红编写;第三篇部分,第十章由杨帆、魏琳娜、谢久祥编写,第十一章由杨元武编写,第十二章由孙海松、谷艳杰、李兰平编写,第十三章由温小成编写,第十四章由聂学敏、赵玉婷、王钊齐编写,第十五章由李长慧、李淑娟、褚晖编写,第十六章由张英、张东杰编写,第十七章由海存秀、何长芳编写,第十八章由张静、许新新编写,第十九章由何长芳编写,第二十章由李长慧、何长芳编写,第二十一章由魏卫东编写;第四篇部分,第二十二章由杨元武、马玉寿编写,第二十三章由杨元武、李长慧、李希来编写,第二十四章由杨元武、王立亚编写,第二十五章由杨帆、王宏生编写,第二十六章由杨帆、谢久祥编写;第五篇部分,第二十七章由周华坤、李长斌编写,第二十八章由周华坤、姚喜喜编写,第二十九章由周华坤、李长斌编写。第一、二、五篇由张英审校和定稿,第三篇由魏卫东审校和定稿,第四篇由杨元武审校和定稿。
建议草业科学专业各相关课程按实际教学计划及进程安排,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中的成套实验进行实践教学。
本书得以完成,依靠的是所有参编者的共同努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