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郊,历史悠久。因地处山区,一批原始风貌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得以保留。本书介绍了被誉为“清代古民居图”的爨底下村,以制造琉璃闻名于世的琉璃渠村,京西商埠三家店村,深具红色革命历史传统的黄岭西村和马栏村等12个门头沟区传统村落。由于成村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这些传统村落各有特色,蕴含的传统文化较丰富,研究价值较高,是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目录
前言袁树森
壹 清代古民居图—爨底下 / 001
一、爨底下建村之谜 / 003
二、民居的建筑特色 / 005
三、完备的基础设施 / 030
四、遗留的文物古迹 / 033
贰 京西举人村—灵水 / 039
一、悠久的历史 / 040
二、不一般的风貌 / 046
三、繁荣的古村经济 / 060
四、名胜古迹遍撒珠玑 / 064
五、灵杰之地举人辈出 / 071
六、优良民俗代代相传 / 080
叁 琉璃之乡—琉璃渠 / 089
一、村因琉璃而名 / 090
二、古村琉璃遍天下 / 105
三、与琉璃相关的文物古迹 / 110
四、琉璃新花 / 118
五、多彩的民间文化 / 120
肆 京西商埠—三家店 / 125
一、丰富的文物古迹 / 127
二、三里长街皆店铺 / 134
三、京西的交通枢纽 / 136
四、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 140
伍 抗战模范村—黄岭西 / 143
一、精致小巧的寺庙 / 145
二、古道古桥古民居 / 148
三、抗战模范村 / 150
四、旅游业大发展 / 151
陆 流风余韵—苇子水 / 157
一、秀美山村景 / 158
二、一条河沟贯东西 / 162
三、天籁秧歌娱京西 / 164
四、大坝锁蛟龙 / 168
柒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马栏 / 171
一、人间仙境水浒港 / 172
二、古朴的街巷 / 174
三、众多的文物古迹 / 176
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 180
捌 古幡乐舞—千军台 / 183
一、兵家必争之地 / 184
二、民居建筑风格 / 186
三、古迹钩沉 / 190
四、皇封古幡会 / 191
玖 七十二眼井—碣石 / 199
一、
前言/序言
传统村落在中国原称为“古村落”,指民国以前建成的村落。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指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年代久远,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在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郊,东经115°25'00"至116°10'07",北纬39°48'34"至40°10'37"之间。东西长约62千米,南北宽约34千米,总面积1455平方千米。全区以山地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山区是北京大西山的核心部分,山形挺拔高峻、险峰叠嶂。境内有北京市的最高峰东灵山,海拔2303米;次高峰百花山,海拔1990米。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穿流境内。
门头沟区历史悠久,在这里发现有距今11万年的“前桑峪人”和距今1万年的“东胡林人”遗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了村落的雏形——“原始聚落”。随着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村落出现并持续
发展,至明代,史书和碑文中有记载的门头沟地区村庄已有137个,清代发展到了188个,到21世纪初,这些古老的村庄仅余112个。这些自然村大多形成于明清时期,每个村子都留有一定数量的文物古迹。
由于地处山区,门头沟受现代化建设的冲击比较小,从而使得一批原始风貌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得以保留下来。由于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这些传统村落大都带有各自的特色,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基因,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门头沟区现在共有12个中国传统村落通过相关认定,占全市已经认定的“中国传统村落”的60%以上,其中3个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另据专家调查评审,门头沟区现仍有54个原始风貌保存比较好的传统村落,占北京市传统村落的70%,这种规模的传统村落群,在北京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门头沟区是北京市传统村落数量最多、保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