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简略的文字、生动的故事、原真性的图片,在系统地介绍景德镇老城总体概况的基础上,全面展现了以御窑厂为核心的自珠山中路至瓷都大桥约80公顷面积的北部区域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脉络。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共分为十二章:
第一章 老城风貌
第二章 街巷里弄
第三章 城北旧事
第四章 珠山御厂
第五章 老街风景
第六章 里弄春秋1
第七章 里弄春秋2
第八章 里弄春秋3
第九章 里弄春秋4
第十章 里弄春秋5
第十一章 里弄春秋6
第十二章 里弄春秋7
目录
第一章 老城风貌
一、老城形成的历史阶段
二、老城的历史自然风貌
三、与昌江平行的前街后街
四、人口增长与外来工匠
五、瓷业遗迹、商贸店铺、会馆书院
六、老城里的庙宇
七、瓷业神庙与本土真人神
第二章 街巷里弄
一、因瓷生成的街巷里弄
二、街巷里弄的功能分布
三、街巷里弄的名称特点
第三章 城北旧事
一、街巷里弄的分布特征
二、9条街道96条弄巷
三、24处文物保护单位48处历史建筑
第四章 珠山御厂
一、老城中心御窑厂
二、御窑厂记事
三、御窑厂周边区域
四、从御窑厂到江西瓷业公司
第五章 老街风景
一、珠山中路
二、中山北路
三、中华北路
四、沿江东路
五、胜利路
六、斗富弄
七、风景路
八、太平巷
九、莲社北路
第六章 里弄春秋1
龙缸弄 湖口弄 老罗汉肚 新罗汉肚 莲花岭 迎祥弄 义思井弄 药王弄
第七章 里弄春秋2
铁匠弄 老门头 薛家坞 薛家坞与莲花塘 薛家坞岭上 薛家坞横弄 大安全弄 小安全弄 吴家祠堂 雷锋寺弄 扫帚弄
第八章 里弄春秋3
大苏家弄 酱油弄 小苏家弄 许家弄 广益弄 苏家畈 葡萄架 五龙桥 梨头嘴 江家坞 观音岭 双栅门 单栅
试读
景德镇老城的文化特征
景德镇在历史上就是世界著名的瓷都,也是世界陶瓷生产的中心。景德镇的文化价值可以概括为两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地面和地下至今保存着的大量的瓷器,其数量之大、质量之精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景德镇保留着完整的瓷器生产工艺体系、原燃料供应体系、瓷器销售体系,以及与此相应的大量古窑址、古作坊、古街巷、古建筑、古店铺、古民居、古衙门、古码头等遗存,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大多蕴藏于景德镇老城之中,呈现着奇特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规律,细细品来,韵味无穷。
一、瓷文化构建城市空间
景德镇老城是一座围绕着瓷而产生构建的、围绕着瓷而生存的城市,老城的每一个空间基本上都与瓷有关系。这里除有直接生产陶瓷的手工业工场外,还有各种为陶瓷生产和销售服务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生产又是围绕着御窑厂的生产体系进行的。
古代景德镇围绕着瓷文化构成了自身的空间特点。
从哲学的价值体系来说,当时的景德镇属于乡土中国的一部分,但又是一座手工业城市,所以一方面它和乡土中国一样,具有祖先崇拜与神灵崇拜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自身独有的行业神崇拜特点。
可以说,在工业革命之前,整个传统社会都是宗教式的、神话式的。任何一座城市首先都是围绕着神而建立的,一座城市的合法性在于它是否有神存在。 古代的景德镇也一样,在城市里有不少的庙宇,仅在御窑厂里面就有三座庙,包括师主庙和风火神庙,这些庙宇和祠堂构成了景德镇的神圣空间。衙门和御窑厂则是景德镇的政治空间,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权力的象征。
在景德镇最重要的还有生产空间。这些空间的构成主要是窑房、坯坊、红店(彩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副业,如柴行、白土行、釉料店、坯刀店、毛笔店、颜料店等。
在宋元以前,景德镇陶瓷生产基本还是处于“亦陶亦农”的状态,即农忙种田,农闲做陶。直到明代在景德镇建立官窑以后,陶瓷生产才开始向城区集中。
因此,这座城市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御器厂而构建的。
在明代,御器厂只是部分的产品实行官搭民烧。到了清代,御窑厂除彩绘部分外,其他的生产环节大都由民窑来承担。因此,当时的官窑和民窑形成了一个既分工又合作的生产体系,而整座城市都是围绕着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