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潮汕老建筑以风格鲜明独特而著称。潮汕人素有聚族而居的传统,由北方移民带来的士族流脉,加之出洋经商创造的雄厚财力,造就了潮汕老建筑规模宏大、中西合璧、装饰精美的特征。作者多年来倾心于记录潮油老厝的面貌和变迁,努力用丰富的文字和影像,展示潮汕老厝最后的辉煌。
目录
总序
序 王受之
前言
第一章 “潮州厝,皇宫起”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
潮人与“厝”
“慈黉爷起厝——好慢孬猛”
“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
“潮州厝,皇宫起”
第二章 “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
“海滨邹鲁是潮阳”
开基与风水
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
从“坞壁”到围寨
“下山虎”和“四点金”
“驷马拖车”和“百鸟朝凰”
“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
第三章 潮汕府第
从瓦屋到府第
许驸马府和沟南许地
赵氏始祖祠和铜门阊
长美乡和袁氏家庙
宝陇乡和林氏家庙
郑大进府
德安里
樟林古港和南盛里
淇园新乡
“府第”的陶冶
第四章 围寨与土楼
同源异构的围寨和土楼
象埔寨
程洋冈和临江寨
鸳鸯寨
鸥汀寨
龙湖寨
永宁寨
东里寨
三饶道韵楼
……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六章 古艳绚丽的装饰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前言/序言
潮汕地区的城市建设,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速发展之后,目前反而有些落伍,但这也无形中保留了许多古村落、1日街区和古建筑。最近,我惊奇地发现这里不但有很多明清时期的住宅、祠堂、庙宇,居然还能见到宋代的住宅建筑,并且不是独栋存在,而是一个区域、一片住宅地矗立着,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观了。然而,随着潮汕机场的兴建、厦深高速铁路与第二条高速公路的开通,潮汕这种远离尘世的状态很快将不复存在,这些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还能够屹立多久,我们心里都没有底。在这种前提下,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林凯龙老师积数十年之功写成的《潮汕老厝》,将给我们留下一份非常可靠、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文献。最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准备出版该著,这是学术界的一件大好事。
我在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担任过八年负责学术的副院长,去年开始任正院长,和林凯龙老师有很深的交情,他发现古村落、古建筑,经常先来告诉我,然后我们一起下乡考察拍摄。通过林老师和这本《潮汕老厝》,我了解了更多的潮汕建筑,特别是那些被全世界潮人视为心灵故乡的老房子——潮汕的“老厝”。
潮汕乡村至今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村寨规模往往十分巨大,它们大多以宗祠为中心,次要建筑围绕宗祠展开,相连形成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的宏伟建筑群体,发展出诸如“下山虎”“三壁连”“四点金”“五间过”“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生动多样的建筑形式;而据林凯龙老师考证,这些中轴对称、向心围合的以天井为中心的民居建筑,其源头大多可溯至唐宋,是古代世家大族居住的“府第式”民居体系在潮汕的迁延!
作为潮汕乡村最常见的四合院式建筑,“四点金”因四角上各有一外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林老师通过将“四点金”与北京四合院比较,发现虽同为四面闭合的合院,北京四合院院落较大但不一定在中心,而“四点金”则以天井为中心,紧凑简练,北方宽大的庭院被缩小为狭小方正的天井;北京四合院大门不能居中面南,而受到先天八卦的影响开在西北角或东南角上,林老师根据宋代以后先天八卦才开始在北方流行的史实,认为北京四合院是宋代之后的建制,而不受先天八卦影响、左右对称、大门居中面南的“四点金”是宋以前古制。后来,林老师又在唐代大诗人王维所画的《辋川图卷》与北宋画家乔仲常所作的《后赤壁赋图卷》中找到类似“四点金”的合院,林老师据此断定,潮汕“四点金”是一种比北京四合院更为古老的合院式建筑。
对“驷马拖车”等大型民宅的研究也是如此。“驷马拖车”是一种以宗祠为中心象征“车”、两旁次要建筑象征拖车的“马”的大型建筑群体。林老师根据“驷马拖车”与唐代律宗寺院、北京紫禁城格局相似的特点,以及古代中原士族动辄“舍宅为寺”之史实,得出既有礼制功能又有居住功能的“驷马拖车”,是从古代“京都帝王府”演化衍变而来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本地才有了“潮州厝,皇宫起”的说法-一即潮汕民居是按皇宫的式样精心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