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基层乱象,怎么办
必须保卫社会
一起教师集访事件背后的基层治理困境
基层“闹缠”现象如何破解?
烧散煤被拘留,如何避免折腾式治理?
贫困县为何敢斥巨资建广场?
基层如何守住疫苗安全底线?
出租车行业管理,为什么总是管不好?
乡镇赌博业是“社会之癌”
外国留学生妨碍公务,不能“批评教育”了事
女教师“绝笔信”事件:一条诡异的上访之路
超载的悲剧
这年头,黑恶势力也“进化”了
还有规则,值得敬畏
如何破解“政府在做,群众在看”的现象?
二、基层腐败,怎么治
警惕基层灰色利益链的形成
如何破解砂石盗采的灰色利益链?
塌方式“微腐败”如何产生?
如何破解“一换就乱”顽疾?
操场埋尸16年,谁在合谋?
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是如何运作的?
能人与村霸
从曹园到袁府:深宅大院里的秘密
“微腐败”,怎么治?
三、基层减负,怎么减
基层负担从何而来?
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泛滥,谁之过?
讲真话的乡村女教师:
基层形式主义何时休?
扶贫变扰民,形式主义可休矣
脱贫攻坚不要搞“大跃进”“浮夸风”
县长被逼当场落泪,到底怎么回事?
给基层减负,到底该怎么减?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
到底如何破除?
党员干部下沉,这个大动作好!
四、基层干部,怎么干
“群众无感,干部不满”现象值得警惕
乡镇工作怎样才能留住年轻人?
常务副市长身兼46职的制度逻辑
扶贫干部“狠怼”贫困户,
为何获得一片点赞?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如何可能?
干部该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女干部的难,请您多理解
基层女干部拒绝升官遭处理,冤不冤?
基层尚粗糙,执法需冷静
“拥挤”社会,秩序如何维护?
“麻将馆禁令”,是不是在“一刀切”?
群众工作是关乎人心的政治
把群众动员起来
基层防疫一线干部
五、基层改革,怎么改
灰色,理解基层治理的另一个维度
基层政权机构改革,路在何方?
如何克服官僚病?
公安改革,切不可让牺牲奉献的民警感到被抛弃
一位基层民警牺牲背后的警界真问题
基层组织任期3年改为5年,背后有何考量?
消防改革,需要考量什么?
从一个村子观察猪肉价格为何大涨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改革逻辑
试读
灰色,理解基层治理的另一个维度
今天的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际上很难界定。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世界。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去看它,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调研,你去问村干部,去问普通的村民,去问乡镇的领导、县领导,可能看法都不一样。因为大家看法都不一样,所以有意思。
社会学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面找到一些核心机制,不一定非常准确,也不一定非常武断,但是确实给我们提供了看世界的一个角度。
一、灰色
我的专业是基层治理,我自己把这个角度概括为一个词:灰色。
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也好,学术研究也好,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看这个世界都是非黑即白的。一出事情就是政府很粗暴、警察很粗暴、城管乱打人,或者反过来说弱势群体很可怜,等等,一下子把我们的生活体验和情绪调动起来。实际上,我们这个社会不太缺情绪,缺的是对情绪的理性呈现。
所谓“灰色”,就是里面有很多复杂性,实际上很难用简单的意识形态,或者一个道理、一个判断去呈现出来。我们现在很喜欢用“大词”来判断一件事,但实际上这种“大词”往往没什么解释力。说到底,这深层次的原因也许是我们根本就不了解身边正在发生什么。
比如“80后”,小时候可能经历过营养不良,但是没有经历过饿肚子。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但其实发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很多人都有饿肚子的经历。短短这么一段时间,这个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但谁去呈现这个变化呢?
又比如说,现在有很多基层同志,他烦恼的是没有办法跟群众接触、没有时间跟群众接触。他大量的工作都是应付上面的各种要求。但是,就在十几年前,基层工作的同志最烦恼的事情恐怕就是天天要跟群众打成一片,给群众做工作,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其实时间不长,也就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事,有十几年。
做社会问题研究,从历史比较的视角、动态社会变迁的视角去看,其实基层治理、整个社会的状况比以前好了很多,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说我们过去基层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生存问题、涉及很根本性的一些问题,那么,今天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政策、措施比较适宜,基本上都是可以解决的。
二、困境
目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上级要求的事项跟基层治理实际之间的不匹配。比如基层经常面对的:所有事都要办事留痕。
我见到有些地方搞网格化,所有事项都要进网络系统。村里电线杆上有个小广告,按正常情况,村民见到撕了就完了,或者打电话让村干部撕了就好,不行让村里的保洁员处理也可以嘛。有了系统之后呢,村干部得先拍个照传导入系统里面,表明什么时间在某地有个小广告,然后平台派单,一级一级下派,溜了一圈,最后还是转到这个村——让保洁员去撕掉。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考核方便,但实际上增加了不少行政成本。本来村庄自治可以自我解决的问题,没必要进入非常整齐划一的系统里去。为了完成任务、表示效率很高,村干部每个月都得处理多少单事情,经常就是村干部说发现某处有垃圾,拍照上传,然后清理掉,再拍照上传。
这种问题如果说不好听的属于“没事找事”的话,另一种基层治理的问题就是“有事找不上”。今天,整个基层社会已经高度流动,很多地方都已经空心化了;一部分以前村里面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不了了,要找人解决也找不上。
基层社会有很多东西是处于由白到黑的过渡地带。很多事情从执法的角度去做,实际上并不容易,往往执法成本很高,或者根本就没办法执法。现代社会里面,村庄内部已经失去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能力,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已经缺失了。
比如说中部地区,湖南、湖北的人情费非常高,老百姓都受不了。你生孩子办个周岁我可以理解,什么三岁、六岁、九岁、十二岁,都要办,这就很夸张了。考高中要办,考大学也要办。甚至有个地方母猪生了个小猪仔都要办酒。
而且村庄是没有办法自我调节的。你一个人宣布说我以后不办酒,别人一个会说你傻——过去的投入都赚不回来了;另一个还会说你不近人情,等你哪天家里有事了,不可能有人来的。所以,所有人都是咬着牙把酒办下去。村庄内部没有调节机制了。
这时候怎么办?很多地方政府,比如乡镇一级介入,搞一个红白理事会,宣布说哪些可以办、哪些禁止办,大家都拍手称快。很多白领看到这样的新闻会说:哎呀,你这政府要不得,怎么能干预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呢?但其实本地人的反应都是特别欢迎这种干预。你不干预,大家还有意见。
说这个的意思是,当现在村庄内部传统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力量衰落,没有合理的调节机制时,就不是政府作为太积极的问题,而是是否作为的问题。
三、转型
今天我们的社会治理问题,与过去相较,治理对象、内容、方法都已经发生了全新的转变。一些现存问题实质上是社会转型必然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