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西欧与东北亚比较研究》作者从二战结束至今的这段历史中,看到西欧和东北亚地区面临相似的安全困境,即战后西欧和东北亚地区政治结构中的宿敌——法、德和中、日如何相处?随着冷战拉开帷幕,西欧和东北亚地区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却有所不同。苏联威胁的存在使包括德、法两大国在内的西欧国家团结起来,成为同一阵营的伙伴。而东北亚地区在国际冷战局势影响下,被美、苏两个阵营割裂,中、日分属不同的对立阵营。在这些相同及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西欧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厘清众多的相似性及不同因素后,作者建立了一个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为中心命题,围绕西欧和东北亚两个地区,从地区主义、博弈论及霸权稳定论三个理论视角分析地区经济一体化、大国合作及美国霸权同盟体系因素在两个地区所起的不同作用与影响,得出了引领东北亚安全合作未来的结论性意见。
在研究地区安全的时候,作者充分认识到了经济与安全之间的紧密相关性。认为地区经济主义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发展影响深远。西欧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都存在互动关系,但互动关系的性质不同。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与安全合作经过了相互促进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安全考虑,西欧各国推动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成熟后又促进了地区安全合作。而由于安全顾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进展缓慢,使该地区的安全合作缺乏经济动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缺乏良性互动的条件,从而导致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进展缓慢。
目录
总序
序
第一章 问题的由来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的总体框架
第二章 国际政治中关于安全合作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界定及学术论争
第二节 地区安全合作的地区主义阐释
第三节 地区安全合作的博弈论阐释
第四节 地区安全合作的霸权稳定论阐释
第三章 地区一体化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地区主义视角
第一节 地区主义的发展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
第二节 西欧与东北亚地区一体化及地区安全合作的发月
第三节 西欧与东北亚地区主义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地区大国关系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博弈论视角
第一节 地区大国博弈与地区安全秩序
第二节 西欧与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博弈关系及政策比较
第三节 地区大国博弈对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作用与影响
第五章 美国同盟体系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霸权稳定论视角
第一节 霸权大国与地区安全秩序
第二节 战后美国霸权同盟体系的构建与调整
第三节 美国在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六章 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从经济合作到政治安全合作的“外溢”
第二节 从双边同盟到多边合作的扩大
第三节 六方会谈机制化
第四节 非传统安全合作引领传统安全合作
第五节 合作安全框架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
第六节 中美日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
第二章 国际政治中关于安全合作的理论阐释
本文主题是关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在进行比较之前,首先要对安全以及安全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安全”一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常用的单词之一。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关于安全的定义及其范围的争论成为20世纪90年代学术研究的主要特征。无论是安全还是安全合作,这些概念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国际关系理论界对于安全以及安全合作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各种理论学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历史或者现实进行合理的解释,但也不难看出,每一种理论都存在它自身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种理论又可成为其他理论的补充。本章将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一、对于安全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界关于安全合作的论争,二、一体化及地区主义理论,三、博弈论,四、霸权稳定论关于地区安全合作的观点。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界定及学术论争
一、安全相关概念的界定
对于安全的定义,古今中外各自不一。中文中“安全”一词的主要含义取自“安”字。根据其字面意思,表示无危险、安全、安定。自古以来,古人对“安全”就有很深刻的认识。、一种解释是指一种无危险的状态,“共给之为安”、“好和不争曰安”、“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居安思危”等都表示一种无危险、安全、稳定的状态;另一种意思是指使之处于安全、无危险的状态,如“与魏质以安其心”、“可以为富安天下”等表示采取措施使之无危险。古人的安全观最初关注个体安全,但随着私有制及国家的出现,出现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如《易经》中:“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英语中的安全概念与中文中的安全概念无大的差异,“Security”一方面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还有维护安全的含义,指安全措施与安全机构。从中外两个定义看,安全主要是指一种(或使)存在不受威胁的状态。这两种定义都仅仅从客观状态来定义安全。
时代的发展使安全的概念内涵不断扩大。人们
前言/序言
大约在一百年以前,韩国被某些西方学者称之为“隐士之国”,该国的情况还鲜为世人所知,尤其是西方人士知之甚少。当时,欧美人士只知道这是一个远在地球东端边远地区无比寒冷的国家,那儿居住着一群信仰奇特宗教的神秘居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经过近百年和沧桑,风风雨雨,剧烈变迁,如今的韩国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
回顾韩国人民经历的最近百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前50年是争取国家独立、摆脱日本帝国主义对该民族的奴役,创建民族独立国家的过程;后50年是努力建设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力争使国家与民族踏入世界现代化行列的过程。韩国人民用他们的英勇奋斗与艰苦劳动为本民族争得了独立和富强,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赞扬。
韩国与中国是邻邦,有着数千年的交往历史。按理说,中国人民对这么一位邻居应该知之甚多,知之甚深。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制约,中韩两国人民的交往一度被割断了数十年。中韩两国之间的信息交流被限制在最小最简单的限度之内。因此,原本不应该如西方人那样把韩国视为遥远的“隐士之国”的中国人也把韩国视为一个十分陌生的国度,尤其是今日年轻一代中国人对其了解甚少。
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双方为对方打开门户以后,中国的“韩国学”,韩国的“中国学”研究立即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