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探讨了游戏治疗的概念、历史和功能,游戏治疗的几种治疗模式及技术,游戏治疗的过程、游戏治疗案例、团体游戏治疗以及沙盘游戏治疗理论及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游戏治疗临床适用范围广,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遗尿、选择性缄默症、行为问题、家庭暴力与应激创伤、适应不良等都适用。游戏治疗对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均具有效果。
本书的读者群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向的学习者或从业者,亦可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爱好者。书中介绍的游戏治疗理论和技术,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运用。
目录
第一章 游戏治疗概述 1
第一节 游戏治疗的概念 1
一、游戏 1
二、游戏治疗的定义 8
第二节 游戏治疗的历史 13
一、精神分析游戏治疗 14
二、结构式游戏治疗 15
三、人本主义游戏治疗 16
第三节 游戏治疗的功能 17
一、生理功能 17
二、个人内在功能 18
三、人际功能 20
四、社会文化功能 21
第二章 动力学取向的游戏治疗 23
第一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概述 23
一、动力学派儿童游戏治疗理论 23
二、动力学派游戏治疗技术 26
第二节 临床案例介绍 29
一、个案问题及背景资料 29
二、理论架构 30
三、游戏治疗过程 30
四、结果与追踪 38
第三章 荣格心理学取向的游戏治疗 41
第一节 荣格学派的理论概述 41
一、荣格学派的理论 42
二、荣格学派的继承和发展 44
三、荣格学派的游戏治疗 44
第二节 临床案例介绍 48
一、个案问题 48
二、个案背景资料 49
三、评估诊断 50
四、理论架构及设定 51
五、游戏治疗的过程 52
六、个案治疗分析与讨论 58
第四章 阿德勒理论取向的游戏治疗 61
第一节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 61
一、所有的人都是社会嵌入的 62
二、人具有目标导向性 63
三、人具有创造性 63
第二节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取向的游戏治疗
技术 63
一、与儿童建立平等关系的阶段 64
二、探索儿童生活风格的阶段 66
三、帮助儿童理解自身生活风格的阶段 68
四、重新定位或再教育阶段 69
第三节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取向的游戏治疗目的、
特征与范围 69
一、阿德勒游戏治疗的目的 70
二、阿德勒游戏治疗的适用范围 70
三、阿德勒游戏治疗技术的特点 70
四、阿德勒游戏治疗的玩具材料 72
第四节 临床案例介绍 72
一、个案问题及背景资料 72
二、个案治疗的理论架构 74
三、游戏治疗过程 75
四、个案游戏治疗讨论 83
第五章 认知行为游戏治疗 85
第一节 认知行为游戏治疗理论概述 85
第二节 认知行为游戏治疗介入方法与技术 88
一、介入方法 88
二、治疗技术 88
第三节 认知行为游戏治疗的实施阶段 92
一、导入适应阶段 92
二、评估阶段 93
三、中期阶段 94
四、结束阶段 95
第四节 临床案例介绍 97
一、个案问题及背景资料 97
二、治疗的理论架构 98
三、游戏治疗过程 100
四、结果与随访 106
五、个案治疗的讨论 106
第六章 亲子游戏治疗 109
第一节 亲子游戏治疗的理论概述 110
一、亲子游戏治疗简介 110
二、亲子游戏治疗的发展历史及有效性 111
三、亲子游戏治疗的目标 115
四、亲子游戏治疗的使用条件 115
五、亲子游戏治疗的实施程序 117
六、家庭中的亲子游戏治疗过程 118
七、亲子游戏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19
第二节 临床案例介绍 120
一、个案问题及背景资料 120
二、治疗的理论架构 121
三、亲子游戏治疗过程 122
四、结果与随访 132
五、个案治疗的讨论 132
第七章 家庭游戏治疗 134
第一节 家庭治疗理论概述 134
一、家庭治疗的界定 134
二、家庭治疗与个人治疗:两种方式 136
三、家庭游戏治疗师的焦点 137
四、游戏治疗和家庭治疗 137
第二节 家庭游戏治疗的一般技术 138
一、家庭游戏治疗的功能 138
二、家庭游戏治疗的目的 139
三、家庭游戏治疗的原则 140
第三节 临床案例介绍 144
一、个案问题及背景资料 144
二、治疗的理论架构 144
三、游戏治疗过程 145
四、结果与随访 149
五、讨论 150
……
前言/序言
十年前,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曾推出“学校心理辅导系列教材”,该套教材共五本,分别是《学校心理辅导基础》《学校心理病理学》《学校心理卫生学》《学校心理测量学》《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该系列教材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被诸多高等院校以及自学考试选用为教材,迄今已多次加印,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作出了贡献,得到学界肯定,并因此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和希望,也带来了压力和挫伤。伴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与追求,有关心理健康的自我探求以及各类心理咨询的培训大大增加,涉及的领域不再限于学校,而是扩展到社会、社区以及不同类型的组织领域。鉴于此,我们在“学校心理辅导系列教材”的基础上编撰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丛书”,希望兼顾该领域系统训练所要求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同时反映该领域专业发展和专业成熟度的现状,亦回应近些年学校和大众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特定需求。原系列教材的大多数作者都参与了本系列丛书的撰写,同时我们也吸收了几位在该领域已有一定成就的年轻教师,以及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教师加入到本系列丛书的作者队伍中。本系列丛书涵盖专业基础和应用技术两方面内容,专业基础类三本,分别是《健康心理学》《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应用技术类四本,分别是《行为矫正:原理、方法与应用》《游戏治疗》《团体辅导:理论、设计与实例》《职业心理咨询》。丛书作者均为上海师范大学咨询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资深教授,他们在各自擅长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均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也都在心理健康教育或临床咨询与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体而言,本系列丛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内容体系完整且新颖。在参照和吸纳前人已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每本著作都力求在内容与框架体系上有所创新。《健康心理学》从健康、健康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历史入手,侧重探讨影响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以各种心理与社会因素为主要诱因引发的心身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心理评估与诊断》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视角,以多元文化观来看待异常行为,关注了导致来访者问题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并涉及认知评估、环境评估和生理评估等多种方法。《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着重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技术,以及主要的干预体系。《行为矫正:原理、方法与应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行为矫正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础工作,行为矫正的技术方法,以及行为矫正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处理不良行为和发展良好行为。《游戏治疗》侧重介绍游戏治疗的基础理论,游戏治疗的几种模式及技术方法,游戏治疗的过程,并重点介绍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团体辅导:理论、设计与实例》在理论方面着重介绍了团体辅导的内涵和心理学基础、青少年团体辅导的特征与设计以及团体辅导者的特征和成长,在实务方面主要介绍了结构化团体辅导方案实例和非结构化团体辅导方案实例。《职业心理咨询》在剖析职业心理咨询的对象、性质、内容、特点和介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职业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一般方法、常用技术与工具、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并通过案例教学来训练读者进行相关咨询的专业敏感与实战技能。
二、理论基础与实践运用并重。丛书非常强调理论基础先行,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框架体系下,作者将系统梳理的理论学说与相关的实践运用加以整合,不仅用于诠释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身心问题,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使用相关的操作策略和技术。诸如,健康整体性观念在实际病症中的反映,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致病原因探寻中的作用;在心理评估与诊断中强调以多元文化观来看待异常行为;精神分析治疗、行为主义治疗、认知治疗和人本主义治疗等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操作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操作步骤与注意要点;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及其与自我沟通、自我理解的关系;团体辅导形式对新颖性、自发性和创造性的强调,以及心理剧、社会剧、萨提亚团体治疗等常用团体技术的特点与操作;职业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一般方法、常用技术与工具的介绍,等等。这些理论、原理的阐述辅以针对具体个案的操作方法介绍,读者或治疗工作的实践者将从中获取更加明晰的知识内容,也更容易达到对治疗方法的透彻理解。
三、普适性与针对性兼具。丛书的内容涉及大量健康常识的介绍,包含大量的个案分析与实际操作层面的内容。这些常识或案例源自生活和临床实践,又经过了作者的加工改造,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思考和专业考量。不少具体事例更是积聚了作者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智慧与经验。丛书涉及面广,既具有理论的宽度和深度,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