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并没有1974年的雅罗姆和金妮坐在那里等着你去阅读,你读到的有他们的故事,更多的却是你的欲望、你的幻想、你的自由联想。”
“我们是移情的对象,我们是时空错位的产物。雅罗姆也许是心理治疗界的行为艺术家,教会我们在学会众多理论后让自己像天体主义者一样变得不设防。”
“雅罗姆担负起了人的自我救赎的使命……因为他在病人身上看到了自己。雅罗姆一如病人样的孤独,但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与自己的孤独抗争,并在帮助与自己一样的孤独者的过程中寻找此生的意义。”
“雅罗姆说:‘能看到自己长期艰苦劳作的成果,哪怕就一次,也让人感觉真好。’……这就是我在《日益亲近》中看到的:那一份确定源自内心,源自治疗师和当事人共同的缔造过程。”
“这本书细致地再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金妮和雅罗姆的关系有着婴儿与母亲的亲密和纠缠——亲密得血肉相连,纠缠得难舍难分。”
“这本雅罗姆的治疗记录,呈现出的不是教诲,不是指导,不是被分析和被治疗,让我强烈感受到的是‘对话’。”
精彩书评
国内资深心理治疗专家联袂作序推荐(按姓氏音序排列)
“并没有1974年的雅罗姆和金妮坐在那里等着你去阅读,你读到的有他们的故事,更多的却是你的欲望、你的幻想、你的自由联想。”
——李孟潮上海市林紫心理咨询中心
“我们是移情的对象,我们是时空错位的产物。雅罗姆也许是心理治疗界的行为艺术家,教会我们在学会众多理论后让自己像天体主义者一样变得不设防。”
——施琪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心理医院主任医师
目录
推荐序一——不确定之旅
推荐序二——超越设置
推荐序三——瞬问对话
推荐序四——他们的故事写在纸上
推荐序五——现代人的孤独与自我救赎
推荐序六——为了离别的纠缠
原著编辑序言
雅罗姆医生的序言
金妮的序言
Ⅰ 第一个秋天(10月9日-12月9日)
Ⅱ 一个漫长的春天(1月6日-5月18日)
Ⅲ 夏天(5月26日-7月22日)
Ⅳ 一个转瞬即逝的冬天(10月26日-2月21日)
Ⅴ 最后一个春天(2月29日-5月3日)
Ⅵ 日益亲近(5月10日-6月21日)
雅罗姆医生的后记
金妮的后记
译者后记
试读
今天,金妮来了,她看上去要比往常好一些。她的衣服上 没有补丁,头发好像也梳理过了,她的脸看上去清爽真切。她 不太自然地谈到我的建议,并说用治疗记录而非金钱来支付治 疗费用,简直就是重生,给了她新的希望。她一开始的时候有 些兴奋,但后来又通过说些讽刺性的玩笑话,来拿自己和别人 开涮,强压住她自己的乐观。当我问及她说了些什么讽刺的玩 笑话时,她说我可以出版一本我们的治疗记录了,标题可以叫 作“与一个能自由走动的紧张症病人的访谈”。为了澄清我们的 约定,我向她保证无论我们写了什么,都将为我们两个人所共 有,如果要出版,也将是我们两个人共同出版。我告诉她想要 出版这件事情还不是很成熟,因为我还没有仔细考虑过(谎言, 其实有很多幻想掠过我的头脑:有一天,这些材料将会发表,将 被公之于众)。 接着我告诫自己要集中在治疗上,以防我们漫无目的地花 掉了治疗时间,并陷入金妮那种特征性的漫无目的中。那么她 想在治疗中解决些什么问题呢?她希望“到达”哪里呢?她说 她现在的生活总的来说很空虚,毫无意义可言;而最紧要的问 题是她在性上的困难。我要求她讲得更明确些,于是她描述说 每当感觉到就要达到高潮的那一刹那,从来不能允许自己完全 放开。她讲得越多,就越发地让我联想到最近跟维克多’弗兰 克尔的谈话(译者注:Victor Frankl,纳粹集中营幸存者,存在 主义分析家)。她身处性事当中时,却花很多时间想着这件事: 想搞清楚是什么原因阻止她达到高潮,是什么因素抑制了她, 不能全心地体验与感受。我想我大概可以帮助她消除这种反思, 但我脱口而出的,竟是平白得不能再平白的话:“真希望有什么 办法能够让你不再反思”。她让我想到一本童话书里的百足虫, 当被要求观察它自己是如何走路的时候,那条百足虫再也不能 挪动它那一百双腿,一步都走不了了。 我问她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金妮便说她的生活是多么空 虚,每天早晨从空洞的写作开始,然后一切都变得空洞起来。我 和
前言/序言
一口气看完《当尼采哭泣》、《叔本华的眼泪》,还有《诊椅 上的谎言》,自然对《日益亲近》满怀期待。但是好不容易拿到 手,却断断续续的,硬是读不下去,与这本书就是缺乏“亲近” 感。 细想一下,也就明白了:那几本都是心理小说,而(《日益 亲近))是治疗实录,当然不一样。小说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总 是有戏剧性的治疗效果,就像金妮幻想的,她一直期望会有一 些有声有色的奇迹般的突破。小说中,实践辉映理论,技巧配 合态度,深邃而又圆润,睿智而又练达,活脱脱地端出来一个 大师,一个伟大的指挥家、演奏家,藏不住的,就那样光芒四 射。 然而,在《日益亲近》中,大师消失了,他那么狼狈不堪, 多少次黔驴技穷;治疗那么艰涩,长久地徘徊不前,“我三番五 次地说着同样的话,但一切都是徒劳”,这就是大师?这本书简 直就要让我对大师产生幻灭感,他还断了我的“愿景”:没有一 个更“优秀”的我在某年某月某日等着我,大师都如此,我辈 又能怎样,嘿!我的自恋损伤,情何以堪? 治疗实录记录的便是治疗的现实,那也是无法否认的心灵 的现实。 “如同我常常蜷缩起身子,你常常让我舒展”。一边,金妮 说“我依旧是一块还没有吸足哀怜的海绵”,另一边,坚忍不拔 的雅罗姆在拼命挤干、烘干海绵中的哀怜;一边是崩塌、疲软, 一边是一以贯之的抱持;一边是永不放弃的亲密的焊接,而另 一边是疏离的冰雨反复浇灭希望的火种,这是旷日持久的较量, 这较量根植于金妮或雅罗姆或我们每个人内心,我们心灵深处 有一双火眼金睛在作壁上观,终究有一天,在漫长的冬季之后, 冰封的大地冒出嫩绿,坚硬的心变得柔软,警惕的眼神不再戒 备…… 一个被拘于心灵牢狱的囚徒被释放,一个“卑以自牧”的 奴隶获得了解放证书,“渐渐地,不屈不挠地,变化之轮转动着. 有时候我不知道我是如何在这中间发挥了一些作用的,但金妮 就这样一点一点,慢慢地变着,慢慢地演化和成长着。”终究, 有了一份确定,漂泊的船舶有了压舱石,坠落的身躯踏上落脚 点,流浪的心灵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