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泉州南音(弦管)集成》,计分为曲词卷与曲谱卷,第十一册至第卅六册为曲谱卷,系以实地调查途径,从散见于泉州弦管文化圈各地馆阁所保存于数百册抄本中,经归纳汇整之后,萃取其中有琵琶指法谱的曲目而成编。其中第廿一册至第三十册收录的一千八百余首散曲的曲目,包括:中滚、短滚与北青阳、四孔管四子、锦板、五孔管四子、相思引等滚门,具有琵琶指法谱的曲目。并分别于第廿一、廿三、廿五、廿七、三十等册之卷首,论述<抄本之系统与来源><制乐节体系及其演变><拍法体系及其演变><制乐节乐器之演变><谱式种类与记谱法之发展>,以阐述弦管与音乐理论相关层面之历史渊源及演变。
目录
曲谱卷,滚门体(三)四孔管(三)
卷四十九 短滚集
短滚
将只管弦 带慢头
一村过了
一员外
一望长安之一
一望长安之二
入孔门之一
入孔门之二
三更鼓之一
三更鼓之二
三更鼓之三
上元节
不觉是夏天之一
不觉是夏天之二
中秋月
今旦庆寿
元宵景色
夫为功名之一
夫为功名之二
且趁春光
冬天寒拙时
冬天寒东君之一
冬天寒东君之二
冬天寒东君之三
冬天寒东君之四
冬天寒掩扉
只花开
只几人之一
只几人之二
正更深
我只饼
我心内
我邀你
我邀君之一
我邀君之二
我邀尔
见只书
阮房透恁房
到五门
孤栖闷
空房冷
空房清
咱东吴
咱双人
恨冤家
春光明媚
看伊眉目之一
看伊眉目之二
书写了
真情言语
将只香囊
从君一去
惜金如惜银
惜银如惜金
惜珠如惜玉
惜玉如惜珠 带尾声
勅桃人
梧桐叶落
莫带利之一
莫带利之二
逢着中秋
鱼沉雁杳
园亭深处
满面霜
尔莫笑
尔说书内
远看见
庙内青清
娴随官人
……
卷五十 趋滚集
卷五十一 北青阳集
引用书目
前言/序言
1979年,已经从文化学院(今文化大学)音乐系毕业数年的本科生吕锤宽,应台湾师范大学知名教授许常惠先生之邀,参加了“鹿港地区南管音乐调查”专案,自那年以后,他的学术兴趣和热情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一在台湾称作“南管”,在福建称为“南音”的优秀传统音乐品种。36年以来,锤宽先生拜师研习、悉心搜罗、坚守田野、勤于纳录,最终以一人之力,为这套卷帙浩繁的《泉州南音(弦管)集成》资料收集整理和出版,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十分巧合的是,也就在1979年,大陆这边启动了一项前无古人、浩大宏伟的民间文化遗产整理工程—一“十大民间文艺志书”的编纂。当年7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下达文件,要求各省、自治区组织专业编辑部,以省、区为单位,分类编纂民歌、舞蹈、戏曲、曲艺、器乐等十部“集成”。自此,各省区先后动员万余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一方面梳理20世纪以来几代学人收集记录的相关乐谱文字图片文献,一方面再度对当代仍然流传存活的各种民间艺术品种进行全面普查,以发掘新的口碑材料。至2009年10月,30个省区的296卷“集成”全部出版。作为一个古老文明国家的民间文化大典,“集成”实现并完成了本民族的一个伟大的文化理想和使命,也以其三十年的煌煌业绩被人们亲切地誉为“集成时代”。
吕锤宽先生的南音学术之旅,在时间上正好与“集成时代”重合,且从最终成果看,也不无契合之处,二者都具有民间文化资源现代整理的性质,但认真检视,两者又多有不同。例如,“十大文艺志书”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重大文化行为,其范围几乎包括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所有民间文艺种类,并明确提出“范围广、品种全、品质高”的编纂方针。又因为任务繁重、编选数量巨大,所以从县、市、省到中央,四个层级的参编队伍也空前的多。而吕锤宽先生之于“南音”,最初完全属于个人所为。早期,他也没有要编纂“南音集成”这样庞大的计划,他所专注的对象,仅限于南音—个品种,并且是以一个音乐学者的态度进入这个领域的。就此而言,“南音集成”或可视为个体学者为一种传统音乐品种编就的乐谱文献总编,而“十大文艺集成”则是—个庞大的群体为56个民族所有传统音乐品种修编的国家文化典籍。在编纂思想和策略上,二者一个偏于“广”,一个偏于“狭”;一个求“大”求“全”,—个求“小”求“专”;—个属“面”,一个属“点”。目标、结果虽有共同处,但策略、方法、视域又有不少差别。以往,对于296卷的“大集成”的价值、意义、功过,已经有很多专论做过评述。而对眼前这部仅涉及一个传统音乐品种的“小集成”,编纂者一定十分期待出版之后有很多同行撰文批评、讨论。本人作为与锤宽先生交往近三十年的挚友,愿意先利用作“序”的机会,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