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编订的古代散文选本。从整体而言,《古文观止》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好文选。纵向来看,作者根据历史进程将各朝各代最优秀的文学作家及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让人读之犹如漫步在古典文学的长廊里,其中的魅力自然妙不可言;横向来看,书中所收均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几乎收录了我国古代各种文体,诸如书、论、碑、记,序、表、传、赞,赋、檄、诏、疏等,文章风格多样而各具特色。全书按朝代先后进行排列,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位作家的不同风格。本书编选《古文观止》的部分文章,从体例上看,文章篇幅长短适中,易于阅读和理解。在正文之外,本书还配有精美的插画,简洁清秀、通俗易懂。不仅便于读者参阅,更可以加深读者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读者的阅读品味。
目录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隐公元年 ………………………………………… 1
周郑交质 左传·隐公三年 ………………………………………… 7
曹刿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 ………………………………………… 9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僖公三十年 …………………………………… 12
蹇叔哭师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15
吕相绝秦 左传·成公十三年 …………………………………… 17
敬姜论劳逸 国语·鲁语下 ………………………………………… 22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秦策 ………………………………………… 26
冯煖客孟尝君 战国策·齐策 ………………………………………… 34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赵策 ………………………………………… 42
伯夷列传 史记·司马迁 ………………………………………… 49
屈原列传 史记·司马迁 ………………………………………… 55
太史公自序 史记·司马迁 ………………………………………… 64
报任安书 司马迁 ………………………………………………… 70
过秦论上 贾谊 ………………………………………………… 83
论贵粟疏 晁错 ………………………………………………… 90
前出师表 诸葛亮 ………………………………………………… 97
陈情表 李密 ………………………………………………… 101
归去来辞 陶渊明 ………………………………………………… 106
桃花源记 陶渊明 ………………………………………………… 109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 112
北山移文 孔稚珪 ………………………………………………… 114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 120
滕王阁序 王勃 ………………………………………………… 124
与韩荆州书 李白 ………………………………………………… 131
陋室铭 刘禹锡 ………………………………………………… 137
阿房宫赋 杜牧 ………………………………………………… 138
获麟解 韩愈 ………………………………………………… 143
杂说四 韩愈 ………………………………………………… 146
进学解 韩愈 ………………………………………………… 148
讳辩 韩愈 ………………………………………………… 155
送孟东野序 韩愈 ………………………………………………… 159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 164
祭十二郎文 韩愈 ………………………………………………… 169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 178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 184
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 188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 191
岳阳楼记 范仲淹 ………………………………………………… 195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 199
醉翁亭记 欧阳修 ………………………………………………… 203
秋声赋 欧阳修 ………………………………………………… 207
泷冈阡表 欧阳修 ………………………………………………… 211
管仲论 苏洵 ………………………………………………… 219
石钟山记 苏轼 ………………………………………………… 224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 229
前赤壁赋 苏轼 ………………………………………………… 235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 241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 247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 252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 256
吴山图记 归有光 ………………………………………………… 263
徐文长传 袁宏道 ………………………………………………… 267
试读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
,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
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