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实用天然香料手册》是一部主要介绍中西部地区实用天然香料资源的图书,共含171种中西部地区实用天然香料植物,并进行了全面的检索和整理,主要包括实用天然香料植物名称、别名、英文名称、植物学名、植物科属、品种来源、形态特征、主要分布、利用部位、理化特征、理化参数、香气成分、感官特性、应用情况、管理及参照标准等。
目录
目录
前言
球花毛麝香 1
下田菊 2
藿香蓟 3
树兰 4
芦荟 6
草果 7
砂仁 9
当归 11
白芷 14
苦艾 17
黄花蒿 19
艾叶 21
茵陈蒿 22
苍术 24
滇荆芥 26
艾纳香 27
香蕉 29
柏木 30
丁香罗勒 31
白千层 32
白菖蒲 34
芳樟 36
栀子花 39
辣椒 41
小防风 42
胡萝卜 44
肉桂 46
芹菜籽 48
黄兰花 50
长白赤松 51
板栗 53
苦楝子 54
土牛膝 56
五梅子 57
香椿芽 58
香茅 60
白土苓 62
铁苋菜 63
芫荽 64
薄荷 68
地枫皮 70
厚朴 71
广木香 73
茼蒿 77
黄瓜 78
姜黄 79
满山红 81
枣 83
狗肝菜 85
莳萝 86
奇蒿 87
全叶青兰 90
陈皮 92
香薷草 94
杜仲 96
小茴香 98
无花果 99
佛手 101
苦参 102
龙眼 104
飞机草 105
鲜罗汉果 107
荜茇 109
良姜 111
沙姜 112
香附子 114
大蒜 116
香叶 118
姜 120
银杏外种皮 121
蓝桉 123
石菖蒲 125
仙鹤草 126
牡荆 128
广金钱草 129
鱼腥草 130
木芙蓉 132
啤酒花 133
甜橙 135
茉莉花 136
桧柏 138
露兜树 140
白术 141
月桂 143
薰衣草 145
柠檬 147
柠檬桉 149
沉香 151
山苍子 153
枇杷 155
玉兰 156
杧果 158
枫香 159
牛至 161
山茱 164
含笑花 166
银荆 168
辣木 170
桑葚 171
桑叶 172
九里香 175
香桃木 176
水仙 178
酸橙 180
肉豆蔻 181
马尾松 183
洋葱 185
香根鸢尾 187
三七 189
欧芹 191
广藿香 192
藿香 194
胡椒 195
椒样薄荷 197
紫苏 199
紫花前胡 201
白花前胡 203
冷杉 205
梅果 207
石榴 208
金盏花 209
花椒 210
李 212
南瓜 214
火棘 215
柴胡 216
巴戟天 218
麦冬 219
川木香 220
毛茛 221
悬钩子 223
千年健 225
水半夏 227
迷迭香 228
芸香 230
藏红花 231
鼠尾草 232
檀香 234
肿节风 235
黄樟 238
香榧子 239
黑芝麻 240
柚 243
益智果 245
岗松 246
杜鹃花 248
酸枣 250
留兰香 252
甘松 253
白花蛇舌草 255
八角 256
草莓 259
灵香草 260
甜罗勒 262
桂花 264
川芎 266
万寿菊 268
罗望子 270
龙蒿 271
茶 273
吴茱萸 274
百里香 275
晚香玉 277
松节油 279
缬草 281
香荚兰 283
马鞭草 284
岩兰草 286
琼花 287
依兰 289
莪术 291
试读
球花毛麝香
英文名称Adenosma Indianum。
植物学名Adenosma indianum(Lour.)Merr.。
植物科属玄参科毛麝香属。
品种来源球花毛麝香Adenosmaindianum(Lour.)Merr.的全草。
形态特征球花毛麝香是玄参科毛麝香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40~50cm,密被乳白色长毛。茎直立,多分枝。叶柄长约3mm;叶片呈卵形至椭圆形,头不尖,长约32mm,宽约10mm,锯齿状边缘;正面被长细柔毛;背面脉上被细长柔毛,褐色,密被具腺点。无花梗,众花密集成球形或圆柱形穗状花序;长约12mm,宽约10mm;苞片呈椭圆形,花序基部集成总苞状;条形小苞片,长约3mm;萼长约4mm;萼齿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2mm,先端钝尖;蓝紫色花冠,长约6mm,喉部具细柔毛,上唇先端稍凹或浅二裂,下唇3裂片,似圆形,近相等,长约1mm,宽约1mm;雄蕊前方一对较长,花药一室成熟,另一室很小或不成熟,后方一对较短,药室均成熟或仅一室成熟;子房呈长卵形,基部具一杯状花盘所托;花柱顶端扩大,具狭翅,柱头状;长珠形蒴果,长约3mm,纵沟2条。种粒多数,淡黄色,具网纹,花果期约10~11月。
主要分布我国广西、云南、广东等地有分布。多生于海拔近500m的山坡、瘠地、溪旁、荒地等地区。
利用部位全草。
理化特性球花毛麝香精油为黄色液体。油的理化参数如下表所示。表球花毛麝香精油理化参数理化参数球花毛麝香精油相对密度(20℃)0.922折光指数(20℃)1.471旋光度(20℃)-42°
香气成分球花毛麝香精油的香气成分为:
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3-蒈烯(3-carene)、莰烯(camph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α-雪松烯(α-cedrene)、α-古巴烯(α-copaene)、β-榄香烯(β-elemene)、罗汉柏烯(thujopsene)、石竹烯(caryophyllene)、β-红没药烯(β-bisabolene)、δ-愈创木烯(δ-guaiene)、香橙烯(aromadendr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松油醇-4(terpineol-4)、橙花醇(nerol)、α-松油醇(α-terpineol)、百里香酚(thymol)、芳樟醇(1inalool)、香芹醇(carveol)、反式-香芹醇(trans-carveol)、叔丁基苯(tertbutylbenzene)、草蒿脑(estragole)、马鞭革烯酮(verbenone)、D-香芹酮(D-carvone)、吗吖酮(mayurone)、邻甲基茴香醚(o-methylanisole)、二氢香芹酮(dihydrocarvone)、二酸二氢香芹酯(dihydrocarveylacetate)、绿叶醇(patchoulialcohol)、α-葎草烯(α-humulene)和榄香醇(elemol)等,其中主要成分是柠檬烯(limonene)、1,8-桉叶素(1,8-cineole)、葑酮(fenchone)和对伞花烃(p-cymene)等[1-2]。
感官特性球花毛麝香精油具清凉的药香,香气稳定且留香持久。
应用情况在医药上具有散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下田菊
别名白龙须油、风气草油、水胡椒油、汗苏麻油。
英文名称Adenostemma lavenia。
植物学名Adenostemma lavenia(Linn.)O.Kuntze。
植物科属菊科下田菊属。
品种来源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Linn.)O.Kuntze的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下田菊是菊科下田菊属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全株被腺毛或无毛,叶对生,三出脉,边缘具锯齿。头状花序偏小或中等,多数或少数在假轴分枝的顶端排列成伞房状或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呈半圆形或钟状;总苞片草质,2层,等长,分离或全长结合;花托光滑无托毛,呈扁平状;全部为结实的两性花。乳白色花冠,呈管状,辐射对称,短管部,檐部钟状,顶端有5个裂齿。花药顶端截形,无附片,基部钝,近截形。花柱具细长分枝,扁平,顶端钝,无附片。顶端钝圆瘦果,具4棱,有腺点或乳突。冠毛毛状,约4个,坚硬,棒槌状,果期交叉,基部结合成短环状。 主要分布主要分布于菲律宾南部、朝鲜北部、中南半岛、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广西、浙江、四川、广东、福建、贵州、安徽、江西、云南、江苏、湖南等地。
利用部位全草。
理化特性下田菊精油为黄色透明油状体。
香气成分下田菊精油的香气成分是:
荜澄茄烯(cubebene)、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2-甲基-5-甲基乙基-双环[3.1.0]-己-2-烯(2-methyl-5-methylethyl-bicyclo[3.1.0]-hex-2-ene)、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香桧烯(sabin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α-松油烯(a-terpinene)、1-甲基-2-(1-甲基乙基)-苯[1-methyl-2-(1-methylethyl)-benzene]、柠檬烯(limonene)、3,7-二甲基-(E,Z,E)-1,3,6-辛三烯[3,7-dimethyl-(E,Z,E)-1,3,6-octatri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2-蒈烯(2-car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α-花柏烯(α-chamigrene)、古巴烯(copaene)、双环[4.3.0]-7-亚甲基-2,4,4-三甲基-2-乙烯基-壬烷(bicyclo[4.3.0]-7-methylene-2,4,4-trimethyl-2-vinyl-nonane)、双环[3.1.1]-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庚-2-烯(bicyclo[3.1.1]-2,6-dimethyl-6-(4-methyl-3-pentenyl)-hept-2-ene)、(+)-表-双环倍半水芹烯[(+)-epi-bicyclosesquiphellandren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E),10(E)-十二碳三烯[7,11-dimethyl-3-methylene-1,6(E),10(E)-dodecatriene]、吉玛烯D(germacreneD)、α-石竹烯(α-caryophyllene)、十氢化-1,1,7-三甲基-4-亚甲基-1H-环丙[e]薁{decahydro-1,1,7-trimethyl-4-methylene-1H-cycloprop[e]azulene}、γ-依兰烯(γ-muurolene)、γ-榄香烯(γ-elemene)、4,7-二甲基-1β-(1-甲基乙基)-2,4aβ,5,6,8aα-六氢-萘[4,7-dimethyl-1β-(1-methylethyl)-1α,2,4aβ,5,6,8aα-hexahydro-naphthalene]、吉玛烯B(germacreneB)、吉玛烯D-4-醇(germacreneD-4-ol)、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oxide)、表蓝桉醇(epiglobulol)、杜松醇(cadinol)、α-杜松醇(α-cadinol)、异薄荷醇(isomenthol)等,其中主要香气成分是荜澄茄烯(cubebene)和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等[1]。
感官特性下田菊精油具清香、凉感。
应用情况用于感冒高热、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黄疸型肝炎,外用可治痈疖疮疡、蛇咬伤。
管理及参照标准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Linn.)O.Kuntze]的管理及标准参见Adenostemma lavenia(L.)O.Kuntze,Rev.Gen.Pl.304,1891;Ling in Contr.Bot.Nat.Acad.Peip.3:210,1935;Chang in Sunyat.3:277,1935;Kitam.inAct.Phytotax.Geobot.10:70,1941;Verbesina laveniaL.,Sp.Pl.902,1735.;Adenostemma viscosum Forst.,Char.Gen.Pl.90,1776;Forbes et Hemsl.In Journ.Linn.Soc.Bot.23:403,1888.;Spilanthes tinctoriusLour.,Fl.Cochinch,484,2790,ed.Willd.590,2793.;Adenostemma tinctorius(Lour.)Cass.in Dict.Sci.Nat.25:364,1882.;Anisopappus candelabrum Levl.In Fedde,Repert.,Sp.Nov.81:451,1910.;Myriactis candelabrum Levl.in Fedde,Repert.Sp.Nov.11:303,1912.。
藿香蓟
别名霍香蓟、一枝香、胜红蓟。
英文名称Ageratum conyzoides。
植物学名Ageratum conyzoidesL.。
植物科属菊科藿香蓟属。
品种来源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L.的叶片、花、全草。
形态特征藿香蓟是菊科藿香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80~90cm。约18个头状花序在茎顶集成紧密的伞房状花序;花序径约3cm,偶有部分排成不紧密松散的伞房花序式。花梗长约13mm,被尘状短细柔毛。总苞呈钟状或半圆形,宽约5mm,总苞片2层,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约4mm,外面光滑,边缘撕裂。花冠长约2.0~2.5mm,外面无毛或顶端有尘状细微柔毛,檐部5裂,浅紫色。棕褐色瘦果长约1.5mm,具5棱,被乳白色稀疏细柔毛。约6个椭圆形冠毛膜片,顶端急狭,长约3mm。
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
利用部位叶片、花、全草。
香气成分藿香蓟花精油的香气成分是:
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莰烯(camphene)、β-月桂烯(β-myrcene)、柠檬烯(limonene)、4-蒈烯(4-car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乙酸冰片酯(bornylacetate)、α-荜澄茄烯(α-cubebene)、胡椒烯(copaene)、D-大根香叶烯(D-germacrene)、α-佛手柑油烯(α-bergamotene)、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γ-依兰油烯(γ-muurolene)、α-石竹烯(α-caryophyllene)、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α-依兰油烯(α-muurolene)、β-荜澄茄烯(β-cubebene)、β-倍半水芹烯(β-sesquiphellandrene)和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oxide)等,其中主要香气成分是石竹烯(caryophyllene)等[1-3]。
感官特性藿香蓟花精油具膏甜香和花香。
应用情况藿香蓟在医药上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镇痛、止血等功效。
树兰
别名米兰、米仔兰、碎米兰、兰花米、木珠兰、鱼子兰。
英文名称Agla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