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利用农业剩余物秸秆(麦秆、稻草)原料生产非木材刨花板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在非木材人造板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
《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理论的研究/中国林业青年科学家著作丛书》作者以麦秆、、异氰酸蒲为主要原材料,以木材学、植物纤维化学、木材加工材料学、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等为理论基础,采用异氰酸酯胶粘剂(MDI),对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解决了麦秆原料富含硅质(SiO2)、蜡,灰分大、纤维素含量低等不利于麦秆刨花板用醛类树脂胶粘剂胶合这一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针对MDI价格昂贵,麦秆刨花板生产成本难于适应市场需求这一应用方面的新问题,也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理论的研究/中国林业青年科学家著作丛书》作者针对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理论及其应用所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麦秆构造与特性、异氰酸酯胶粘剂特性;研究了施胶量、原料形态等主要工艺参数对麦秆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数学分析手段,确定较佳试验生产工艺条件,形成完整的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理论;提出了麦秆原料一次切断锤磨加工新工艺,探讨了麦秆刨花板制造过程中备料和施胶工段存在的特殊工艺问题;发明了炭化荧光显微技术运用于麦秆刨花板胶接效果的视觉分析;对麦秆刨花板产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采用低用量的MDI胶粘剂和新的MDI与UF共混复合胶粘剂来生产麦秆刨花板,以降低生产成本。
麦秆刨花板的优势是:①麦秆原料生长期短(3个月);②采用异氰酸酯胶粘剂,无有害气体(甲醛)排放,耐水性好;③比木材刨花板轻(大约轻15%);④机械加工性能与中密度纤维板(MDF)相似;⑤延长刀具使用寿命;⑥板面平整,适于贴面二次加工;⑦强度、弹性、耐冲击、握钉力俱佳。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开发利用“第二森林”资源——农业剩余物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为有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妥善解决人类、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目录
1 绪论
1.1 木材王业发展概况
1.2 木材工业面临的挑战
1.3 麦秆刨花板发展现状和趋向
1.4 研究麦秆刨花板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2 麦秆构造与特性
2.1 麦秆的生物构造
2.2 麦秆的物理特性
2.3 麦秆的化学特性
2.4 结论
3 异氰酸酯胶粘剂特性
3.1 引言
3.2 聚氨酯胶粘剂的分类
3.3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3.4 异氰酸酯胶粘剂在人造板生产中的应用
3.5 对异氰酸酯胶粘剂胶接特性的探讨
3.6 结论
4 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的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和检验标准
4.4 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条件的确定
4.5 结论
5 麦秆刨花板生产过程中特殊工艺问题的探讨
5.1 备料工段特殊工艺问题
5.2 施胶工段特殊工艺问题
5.3 结论
6 麦秆刨花板胶接效果的视觉分析
6.1 荧光显微技术分析
6.2 炭化荧光显微技术分析
6.3 结论
7 麦秆刨花板产品的技术经济分析
7.1 基本假设
7.2 生产成本分析
7.3 盈利性分析
7.4 敏感性分析
7.5 结论
8 总结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利用农业剩余物秸秆(麦秆、稻草)原料生产非木材刨花板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在非木材人造板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作者以麦秆、、异氰酸蒲为主要原材料,以木材学、植物纤维化学、木材加工材料学、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等为理论基础,采用异氰酸酯胶粘剂(MDI),对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解决了麦秆原料富含硅质(SiO2)、蜡,灰分大、纤维素含量低等不利于麦秆刨花板用醛类树脂胶粘剂胶合这一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针对MDI价格昂贵,麦秆刨花板生产成本难于适应市场需求这一应用方面的新问题,也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针对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理论及其应用所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麦秆构造与特性、异氰酸酯胶粘剂特性;研究了施胶量、原料形态等主要工艺参数对麦秆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数学分析手段,确定较佳试验生产工艺条件,形成完整的麦秆刨花板加工工艺理论;提出了麦秆原料一次切断锤磨加工新工艺,探讨了麦秆刨花板制造过程中备料和施胶工段存在的特殊工艺问题;发明了炭化荧光显微技术运用于麦秆刨花板胶接效果的视觉分析;对麦秆刨花板产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采用低用量的MDI胶粘剂和新的MDI与UF共混复合胶粘剂来生产麦秆刨花板,以降低生产成本。
麦秆刨花板的优势是:①麦秆原料生长期短(3个月);②采用异氰酸酯胶粘剂,无有害气体(甲醛)排放,耐水性好;③比木材刨花板轻(大约轻15%);④机械加工性能与中密度纤维板(MDF)相似;⑤延长刀具使用寿命;⑥板面平整,适于贴面二次加工;⑦强度、弹性、耐冲击、握钉力俱佳。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开发利用“第二森林”资源——农业剩余物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为有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妥善解决人类、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书作为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学术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陆仁书教授对本书进行了审阅,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