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创新式使用资产负债法展开会计入门解说,为没有会计基础但又需要和会计打交道的人量身定做。第1章和第2章介绍基本会计知识,从资产、负债的定义开始解说。第3章介绍如何解读财务报表。先介绍如何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再分别说明财务报表的各个部分。对“收入确认”“现金流量表”“税务会计”“金融商品会计”等重要但又比较难的事项,尽量通俗化描述,力争让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第4章介绍经营分析,重点讲解重要财务比率的本质意义。书中以日本企业数据为案例,对照使用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法人企业统计年报资料,剖析从日本企业整体数值的分析中能看到什么。另外,对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讲解时,创新地采用了综合图解的形式。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前 言
第1章
最易懂的会计入门方法是哪种?
1.1 简单、清晰且正确地阐释概念和原理的国际准则 2
1.2 从原理开始介绍会计入门知识 3
1.2.1 会计目标与说明责任 3
1.2.2 说明责任以外的会计目标 8
1.2.3 会计应报告哪些内容 9
1.2.4 公司有多富或者有多穷 10
1.2.5 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12
1.2.6 业务开展是否顺利 19
1.2.7 利润表是反映本期留存利润增减明细的报告 20
专栏话题1 3种类型的控制 21
第2章
资产负债法的会计入门实务
2.1 能理解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就能全面理解会计 28
2.1.1 会计的资产定义出现之前 28
2.1.2 会计上资产的定义 29
2.1.3 资产能否计入B/S 31
2.1.4 会计上负债的定义 34
2.1.5 会计上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35
2.1.6 收入和费用的定义 37
2.2 程序化口诀介绍 38
2.3 挑战程序化口诀 40
2.4 是否需要具备亲自编制B/S、P/L的经历 88
2.5 编制报表的整体流程 88
2.6 会计分录的4个规则 90
2.6.1 左侧记录左侧项目的增加,右侧记录右侧项目的增加(原则) 90
2.6.2 发生减少时,左右颠倒进行记录 93
2.6.3 留存利润的增减,记录为“收入”和“费用”的变化 94
2.6.4 进行结账时,将“收入”和“费用”结为0,计入留存利润 95
2.7 挑战会计分录的练习题 97
2.8 参考:过账的解释 113
专栏话题2 国际会计准则的观点与本书的说明方法 117
第3章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详细解读
3.1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解读 124
3.1.1 现实版B/S和P/L概览 124
3.1.2 资产部分概览 127
3.1.3 负债部分概览 132
3.1.4 净资产部分概览 135
3.1.5 利润表概览 136
3.2 现实版现金流量表的解读 142
3.2.1 现实版现金流量表概览 142
3.2.2 几项练习 150
3.3 “专题学习”系列 152
3.3.1 专题学习之“利益相关者和会计制度” 152
3.3.2 专题学习之“收入确认准则” 154
3.3.3 专题学习之“费用的确认” 160
3.3.4 专题学习之“坏账准备” 160
3.3.5 专题学习之“折旧” 164
3.3.6 专题学习之“固定资产减值会计” 167
3.3.7 专题学习之“租赁会计” 173
3.3.8 专题学习之“拆除资产的负债” 177
3.3.9 专题学习之“金融商品会计” 180
3.3.10 专题学习之“土地价值重估差额” 191
3.3.11 专题学习之“外币折算差额” 192
3.3.12 专题学习之“准备金”(包括与退休金相关的负债) 194
3.3.13 专题学习之“税务会计” 197
3.3.14 专题学习之“商誉” 200
3.3.15 专题学习之“合并报表” 204
3.3.16 专题学习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会计” 208
专栏话题3 正在发生的时代的变化和可预见的受托责任的未来 209
第4章
以会计基本原理为基础的经营分析
4.1 开始分析之前的须知事项 220
4.2 成功的经营与失败的经营 224
4.3 ROA和ROE 228
4.4 提高ROE的方法①:财务杠杆和安全性分析 234
4.5 提高ROE的方法②:提高ROA 238
4.6 透过实际数字看日本企业的经营之道 239
4.7 会计入门后的下一步是风险管理 246
后记 248
作者简介 249
前言/序言
译者序
这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会计教材。
关于本书,译者有以下4点心得分享给各位读者。
第一,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会计。本书强调会计的目的在于履行受托责任,通读全书,委托人不仅包括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还包括其他各种利益相关者。此外,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也不断发生着改变。这一点令多年从教的译者颇受启发,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应当只关注利润的高低,还应关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负债结构的安全性、资金周转的效率性。同时就利润而言,在关注净利润数额的同时,还要关注利润率,关注利润增长趋势以及可持续性。无论是会计信息的利用者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都有必要意识到经营环境变化对会计提出的
挑战。
第二,采用资产负债法说明会计原理。业务发生后,往往会使资产或负债的某些项目发生变化,当然也有可能出现差额的变化,还可以将差额区分为因出资产生的差额、因获得利润产生的差额以及其他差额。这种解释会计原理的逻辑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另外在具体形式上,本书采用程序化口诀,让初学者能够直观地理解财务报表的生成过程。
第三,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解读财务报表。对于财务报表,本书一方面逐项解释了各种财务报表的含义,另一方面也结合会计准则进行了说明,让读者可以理解会计准则对于财务报表的影响。尽管日本企业财务报表的某些项目与我国企业存在差别,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第四,深入本质分析财务比率。对于财务分析,本书围绕ROA和ROE展开,但不局限于对这两个指标的计算,而是深入其内在本质,分析数字背后的事实,据此做出合理的评价。本书对日本企业不同时期的ROA和ROE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标美国反思日本的差距,这种分析方法也值得我国借鉴。
希望本书能够在理解会计原理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等方面助读者一臂之力。
前言
现在的环境变化不仅呈现多样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非常快。笔者认为,世间的变化分好坏两种情况,其中不乏回到原有状态的变化。会计界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新的会计准则发布,新出现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置身于这些环境中,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从事企业会计培训,深感自身会计入门知识的解说方法也在相应地不断进化,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更为快捷、更为严密、更不产生理解歧义、更有应用价值的说明。本书就是为总结这些心得体会而作。
为了使初次拿到本书的读者了解其中的内容,下面对各章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第1章和第2章是会计入门内容。面向初学者的会计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先不讲理论,先让他们掌握技术;另一种方法是从理论开始,先理解,再练习。本书采用后者的做法。在解说理论时,本书力求兼顾彻底、简单和严密。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在解读反映工作完成情况的数字时,人们能够透彻理解的自信和始终严密正确地理解都很必要。
非常庆幸的是,迄今为止,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开始说明的方法得到了众多好评,听过笔者讲课的很多人都说“容易理解”,流露出喜悦之情,给予了很多正面的评价,笔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笔者认为,可以把资产负债法理解为近年来源于企业培训现场的“解说方法的进化”,以及“更容易理解的解说版本”。
另外,关于会计的理论性说明,如果从一般意义来看,本书包含了很多入门书中不会出现的高阶内容(但这些内容是正确地从事商业活动所需要掌握的)。本着让初学者也能明白的目的,笔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说。虽然尝试理解这些高阶内容非常有挑战性,但笔者非常希望大家去尝试。笔者认为这是其他书很难有的特点。
第3章介绍财务报表的解读方法。采用的方法是在理解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分别说明各个部分。对新的“收入确认准则”,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了介绍。一些普遍认为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如“现金流量表” “收入确认准则” “税务会计”“金融商品会计准则”等,也变成初学者能充分理解的
内容。
第4章的内容是经营分析。本书不仅介绍公式和计算,还会仔细解说重要比率的本质意义。以日本企业的数据为对象,使用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法人企业统计年报资料,剖析日本企业整体数据。另外,对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解说时,采用强调各种指标联系和绘制示意图的方法。
除正文之外,本书还准备了可以轻松阅读的3个专栏话题。
笔者在“3种类型的控制”专栏话题中指出,企业中同时存在3种控制方式,即“依照规则和手册进行控制” “凭借力量进行控制” “根据原理和原则进行控制”,应在了解各种控制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使用这些控制方式。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
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观点与本书的说明方法”专栏话题中,简单解说了国际会计准则具体阐述与本书内容的对应情况。这也是在挑战“让初学者明白专业水平人士掌握的知识”。
在“正在发生的时代的变化和可预见的受托责任的未来”专栏话题中,就具有时代特点的关键词,笔者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了解说,包括“黑天鹅风险” “从集中管控到分权” “从规则基础到原则基础” “SDGs和ESG的趋势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等。此外,还介绍了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与可持续性信息披露和气候变化问题信息披露相关的准则。
接下来,读者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始阅读正文。
希望你读完后不再是“不懂会计”的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