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绩效是政府预算的“灵魂”,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而建立绩效预算制度,是我国财政制度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目标。
《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系统研究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中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在阐述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和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绩效目标管理、中期财政规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预算绩效问责、绩效信息管理与改革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我国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预算绩效管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适合相关实践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和理论界的教学及研究人员参阅。
目录
第1章 正确理解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1.1 问题的提出
1.2 美国政府绩效预算的历史启示
1.3 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第2章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理论述要
2.1 预算绩效管理若干基本概念辨析
2.2 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及应用
2.3 多维视角下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比较
第3章 我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改革的试点与探索
3.1 传统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2 中央预算绩效评价的改革探索
3.3 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改革试点
3.4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成效
第4章 从绩效评价走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4.1 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走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第5章 国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5.1 政府绩效预算的兴起与推广
5.2 美、英等国家的具体做法
5.3 实施政府绩效预算的成效与挑战
5.4 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第6章 构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6.1 预算绩效管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6.2 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战略选择
6.3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方案设计
第7章 政府预算的绩效目标管理
7.1 预算绩效目标指标编制的基本要求
7.2 预算绩效目标指标编制的具体建议
7.3 预算绩效目标指标的应用与举例
7.4 预算绩效目标的审核
第8章 引入中期预算与编制中期财政规划
8.1 中期预算的概念与内涵
8.2 我国中期财政规划改革的要求与条件分析
8.3 深化我国中期财政规划改革的原则与思路
8.4 健全中期财政规划与引入中期预算的政策建议
第9章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9.1 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政策
9.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9.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国土专项资金为例
9.4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与建议
第10章 预算绩效问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0.1 预算绩效问责的理论与主体界定
10.2 政府预算绩效问责制度的经验借鉴
10.3 政府预算绩效问责制度的建立与
前言/序言
公共资源的分配及其有效利用,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政府预算制度的建立即源于此。通过政府预算制度,约束政府花钱的不良习性,确保资金的安全、规范与有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政府预算制度产生于英国,早在1215年就开始萌芽。围绕着如何收入和支出,议会与皇室进行了长期而曲折的斗争,其中不乏血雨腥风的战争。1649年,查理一世国王也因此被送上断头台。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后,现代预算制度才得以巩固。
那个时代的英国,财政腐败触目惊心。1689年,英国议会要求政府必须详细、及时地记录财政支出,并提出通过监督公共账户来实现对公开支出的控制。然而,反腐败的道路注定是漫漫征途,全国范围内的金融体系尚未建立,如何谈得上管理与监督资金账户?
这一提议在九十八年后才变成现实。178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统一基金法》。自该年始,政府收入均纳入统一基金,所有支出由统一基金支付,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正式建立。它的问世,连同1782年建立的政府采购制度,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实现了一级政府一本账的目的,为有效监督政府奠定了基础。到1861年公共账户委员会成立时,议会已无必要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反腐败问题上了。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都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历史任务。难就难在,人类自身要创造一套科学的规制,去约束每个人本有的私欲。种种为己的欲望,国王有,议员也有;政府有,百姓也有;英国人有,中国人也有。私欲,本身并不是罪。合理合法的私欲,应该得到保护;损人害国的私欲,必须予以根除。科学、现代的政府预算制度,就可以发挥这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