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描绘了未来3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蓝图,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集成化、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绿色化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我国未来农场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及经验做法。全书主要内容共4篇(理论篇、系统篇、国际篇、应用篇)20章。理论篇分析未来农场的战略需求及演进特征;系统篇从系统论视角解构未来农场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绿色发展模式;国际篇借鉴资源富裕型、集约型和紧缺型国家的不同案例,为我国不同区域的未来农场提供发展参考;应用篇重点聚焦未来农场的主要类型,提出构建未来农场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目录
前言
第1篇理论篇
第1章未来农场缘起/3
1.1国家战略为未来农场发展指明方向/3
1.1.1未来农场有助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3
1.1.2未来农场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5
1.2劳动力短缺呼唤未来农场新模式/6
1.2.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显著/6
1.2.2农村劳动力流失日益严重/6
1.2.3劳动力在农产品成本中的比例日趋提高/7
1.2.4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8
1.3资源和环境约束亟待未来农场破解/9
1.3.1耕地资源约束与土地生产率较低/9
1.3.2水资源约束与水资源利用率偏低/11
1.3.3生态环境约束与农业资源利用率偏低/12
第2章未来农场内涵/15
2.1农场的概念及内涵/15
2.2未来农场的概念及内涵/16
2.2.1劳动者转变/17
2.2.2劳动资料转变/18
2.2.3劳动对象转变/18
2.3未来农场的主要模式/19
2.3.1小型家庭农场/19
2.3.2大型合作社农场/20
2.3.3超大型国有农场/20
2.4未来农场的技术支撑/21
2.4.15G/21
2.4.2人工智能/22
2.4.3物联网/23
2.4.4云计算/23
2.4.5大数据/24
2.4.6边缘计算/24
2.4.7智能装备技术/25
2.4.8生物技术/25
第3章未来农场的特征/27
3.1农场生产的规模化与专业化/27
3.1.1生产规模化/27
3.1.2生产专业化/29
3.2农场生产的数字化与无人化/31
3.2.1生产数字化/31
3.2.2作业无人化/32
3.3产品加工的标准化与绿色化/33
3.3.1加工标准化/33
3.3.2流通绿色化/34
3.4产品营销的价值化与品牌化/36
3.4.1产品价值化/36
3.4.2产品品牌化/36
3.5经营组织的社会化与产业化/38
3.5.1经营组织社会化/38
3.5.2经营组织产业化/39
3.6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与一体化/40
3.6.1科学技术集约化/40
3.6.2跨界融合一体化/41
第4章未来农场的演进/42
4.1未来农场演进的动因/42
4.1.1市场需求为根本的持久拉力/42
4.1.2技术革新迸发出强大的推力/44
4.1.3我国“三农”发展存在的深层压力/45
4.2未来农场演进的关键要素/45
4.2.1劳动力/46
4.2.2规模与投入/46
4.2.3技术与装备/47
4.2.4管理与经营/49
4.2.5专业与分工/49
4.3未来农场演进规律及主要形态/50
4.3.1高度规模化的超级农场/51
4.3.2高度智能化的无人农场/52
4.3.3高度设施化的立体农场/54
4.3.4富于文化体验的特色农场/55
第2篇系统篇
第5章未来农场系统分析/61
5.1未来农场系统内涵/61
5.1.1定义与系统组成/61
5.1.2农场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65
5.2未来农场生产系统/66
5.2.1生产主体/66
5.2.2土地/67
5.2.3资本/67
5.2.4生产资料/68
5.2.5智能设施与装备/69
5.3未来农场经营与管理系统/70
5.3.1经营/70
5.3.2管理/71
5.4未来农场产业支撑系统/72
5.4.1装备产业/72
5.4.2生产物资供应/72
5.4.3加工产业/73
5.4.4流通产业/74
5.4.5信息服务业 /75
第6章未来农场生产经营者/76
6.1农场生产经营者的变迁/76
6.1.1传统农民的发展阶段/76
6.1.2农场生产经营者现状/78
6.1.3未来农场生产经营者展望/80
6.2未来农场生产经营者分类/82
6.2.1小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82
6.2.2大型合作社农场生产经营者/83
6.2.3超大型国有农场生产经营管理者/84
第7章未来农场资源要素与新质生产力/86
7.1新质生产力与未来农场/86
7.1.1新质生产力的提出/86
7.1.2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农场发展的助推器/87
7.2新质生产力与未来农场资源要素/87
7.2.1新质生产力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87
7.2.2新质生产力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88
7.2.3新质生产力与资本要素优化配置/88
7.2.4新质生产力与市场资源优化配置/90
7.2.5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工具优化配置/90
第8章未来农场经营与管理/94
8.1未来农场经营的战略与决策/94
8.1.1战略目标/95
8.1.2战略选择与实施/95
8.1.3经营决策/96
8.2未来农场经营管理制度建设/97
8.2.1产权制度/97
8.2.2管理结构和制度/98
8.2.3农场经营文化建设/98
8.3未来农场经营管理内容/99
8.3.1生产管理/99
8.3.2资产管理/100
8.3.3人力资源管理/100
8.3.4销售与流通/101
8.4未来农场经营的风险控制/102
8.4.1自然环境/102
8.4.2经济与政策/103
8.4.3全球竞争/104
第9章未来
前言/序言
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地讲,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不稳固的。无论是筹划中国千年发展大计,还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都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之“压舱石”。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基石,因此,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本质上要通过发展未来农场来实现。我国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规模家庭农场如何走向未来的现代农场,未来农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演进、有哪些类型、如何构建、如何运营等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需求。如何客观、公正地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技术、经济、市场、国际视角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严谨科学的解释。
从2010年开始,我充分利用本人主持的3个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和德国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牛顿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有幸对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丹麦、英国的猪场、牛场、渔场、鸡场,蔬菜、花卉温室农场,大麦、玉米、甜菜、菜花、土豆等大田种植农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现场参观考察,从欧洲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对农场主进行了深入访谈。总的结论就是,欧洲农业已经经历了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和自动化农业的发展历程,现在基本已经实现现代化,其中,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是前提,设施化和装备化是支撑,在线化和数据化是特征,市场化和信用化是本质,产供销一体化和标准化是保障。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目前欧洲农业发展的引擎,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使农业的发展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加安全。这些考察活动和系统的分析与思考,对我以全球的视野、前瞻的视角系统地分析农业发展历程起到根本的支撑作用,也形成了我对农业4.0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演变条件和支撑体系的基本判断。
通过对欧洲和国内农业的调研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基本遵循了从以体力和畜力劳动为主的农业1.0,到以农业机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农业2.0,再到以农业生产全程自动化装备支撑下的农业3.0,最后达到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要支撑,以无人系统为主要支撑技术的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全区域的智能农业,即“农业4.0”。《农业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就以这样的背景出版了。该书重点阐述了从农业1.0到农业4.0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演变条件和主要场景,特别进行了不同农业发展阶段的特征比较,指出了无人化是农业4.0的基本特征。但该书没有对无人农场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是《无人农场——未来农业的新模式》的导引。
2018年初出版的《农业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中,判断了我国农业3.0实现(全国70%实现智慧农业)大概要到2050年,农业4.0的实现要在2070年左右。因为距离农业4.0实现的时间还很久远,其技术、模式、组织、业态等都会有很大变化和不确定性,本人就没有着手对无人农场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我这一认知,工厂可以停工,学校可以停学,但农场不能停产,在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农场对设施化养殖无人化需求非常迫切。无人农场是农场发展的最先进状态,即使现在达不到理想状态,但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可以减少农场的劳动力投入,并加速其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促进无人农场不断完善,还可以激发同行的热情,并给其以研究方向的启发。这些让我下决心系统整理无人农场的主要理论框架、技术体系、主要系统、主要模式、发展路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有的,我就以此勉励自己。
理论体系框架是一本书的精髓,我根据农业4.0的基础,以及前期对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场的调研,结合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理论基础和团队多年农业智能化的实践,完成了《无人农场——未来农业的新模式》的编写和出版工作。该书出版后,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累计5次印刷。有很多读者来电咨询技术问题,还有些企业家更多关心农场的运营、农场的发展路径及农场的盈利模式。我开始认识到《无人农场——未来农业的新模式》主要是从技术这一个角度讲的,无人化是未来农场的一个特征,而未来农场还有什么共有特征、有什么发展规律、如何演化、如何运营、有什么形态、有哪些促进路径等问题并没有回答。如何全视角勾画未来我国相当一段时期内农场发展的特征、演进的规律、运营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类型的农场主要具体前沿和前景,都是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上思考就是我编写本书的初心。
本书分为理论篇、系统篇、国际篇、应用篇共四部分,系统阐述了未来农场的相关理论、系统、应用及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