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本套《王阳明全集》以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即民国二十二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合订本),对照上海古籍、线装书局版本进行校订。本版 《王阳明全集》 照录《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共五册,分卷如下: 第一册《语录》三卷、《文录》四卷,第二册《文录》一卷、《别录》七卷,第三册《别录》三卷、《外集》四卷,第四册《外集》三卷、《续编》六卷,第五册《附录》七卷,包括《年谱》五卷、《世德纪》二卷。
此次出版,对通行的明显的标点错误和疏漏进行了重新订正;对各版不同一的地方,依照今人习惯修正;对原文中部分当今不再使用的繁体字,依照原文照录,对不可考据的疑问则照录原文。
精彩书评
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张廷玉
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梁启超
要相信王阳明,相信心的力量比什么都大。
——俞敏洪
目录
第一册
王文成公全书序? 徐? 阶?
卷一【语录一】传习录 上
卷三【语录二】传习录 下
卷四【文录一】书一;始正德己巳至庚辰
卷五【文录二】书二;始正德辛巳至嘉靖乙酉 与邹谦之? 辛巳
第二册
……
第三册
……
第四册
……
第五册
……
前言/序言
节选:文成公全书序
徐? 阶 《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首三卷为《语录》,公存时 徐子曰仁辑;次二十八卷为《文录》,为《别录》,为《外集》, 为《续编》,皆公死后钱子洪甫辑;最后七卷为《年谱》,为 《世德纪》,则近时洪甫与汝中王子辑而附焉者也。
隆庆壬申,侍御新建谢君奉命按浙,首修公祠,置田以供岁 祀。已而阅公文,见所谓录若集各自为书,惧夫四方正学者或弗 克尽读也,遂汇而寿诸梓,名曰《全书》,属阶序。
阶闻之,道无隐显,无小大。隐也者,其精微之蕴于心者 也,体也;显也者,其光华之著于外者也,用也;小也者,其用 之散而为川流者也;大也者,其体之敛而为敦化者也。譬之天然 不已之妙,默运于于穆之中,而日月星辰之丽,四时之行,百物 之生,灿然呈露而不可掩,是道之全也。古昔圣人具是道于心而 以时出之,或为文章,或为勋业。至其所谓文者,或施之朝廷, 或用之邦国,或形诸家庭,或见诸师弟子之问答,与其日用应酬 之常,虽制以事殊,语因人异,然莫非道之用也。故在言道者必 该体用之全,斯谓之善言;在学道者亦必得体用之全,斯谓之善学。尝观《论语》述孔子心法之传,曰“一贯”。既已一言尽 之,而其纪孔子之文,则自告时君,告列国之卿大夫,告诸弟 子,告避世之徒,以及对阳货询厩人,答问馈之使,无一弗录, 将使学者由显与小以得其隐与大焉。是善言道者之准也,而其为 学固亦可以见矣。唯文成公奋起圣远之后,慨世之言致知者求知 于见闻。而不可与酬酢、不可与佑神,于是取《孟子》所谓“良 知”合诸《大学》,以为“致良知”之说。其大要以谓人心虚灵 莫不有知,唯不以私欲蔽塞其虚灵者,则不假外索,而于天下之 事自无所感而不通,无所措而不当。盖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必先致知之本旨,而千变万化,一以贯之之道 也。故尝语门人云:“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于时 曰仁最称高第弟子,其录《传习》,公微言精义率已具其中。乃 若公他所为文,则是所谓制殊语异莫非道之用者,汇而梓之,岂 唯公之书于是乎全?固读焉者所由以睹道之全也。谢君之为此, 其嘉惠后学不已至欤?虽然,谢君所望于后学非徒读其书已也。 凡读书者以身践之,则书与我为一;以言视之,则判然二耳。 《论语》之为书,世未尝有不读,然而一贯之,唯自曾子以后无 闻焉。岂以言视之之过乎?自公“致良知”之说兴,士之获闻者 众矣。其果能自致其良知,卓然践之以身否也?夫能践之以身, 则于公所垂训,诵其一言而已足,参诸《传习录》而已繁;否则 虽尽读公之书无益也。阶不敏,愿相与戒之。
谢君名廷杰,字宗圣。其为政崇节义,育人才,立保甲,厚 风俗,动以公为师:盖非徒读公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