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鲁迅印象》以珍贵的史实,描摹了以“激烈”与“冷峻”著称的文学巨人具体可感的生活情趣,为我们解开了诸多被历史尘封的误解,使我们得以了解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以及他内心的煎熬与苦楚,他丰富的情感,他一心为国的爱国热情。
目录
永在的温情
记鲁迅先生轶事
鲁迅翁杂忆
回忆鲁迅
鲁迅的游戏文章
日常生活
忆鲁迅先生
逝者已矣
鲁迅先生记(一)
鲁迅先生记(二)
回忆鲁迅先生
关于鲁迅
《关于鲁迅》书后
关于鲁迅之二
鲁迅在东京
补树书屋旧事
试读
《鲁迅印象》:
永在的温情
十月十九日下午五点钟,我在一家编译所一位朋友的桌上,偶然拿起了一份刚送来的Evening Post,被这样的一个标题“中国的高尔基今晨五时去世”惊骇得一跳。连忙读了下来,这惊骇变成了事实:果然是鲁迅先生去世了!
这消息像闷雷似的,当头打了下来,呆坐在那里不言不动。
谁想得到这可怕的噩耗竞这样的突然的来呢?
鲁迅先生病得很久了,间歇的发着热,但热度并不甚高。一年以来,始终不曾好好的恢复过,但也从不曾好好的休息过。半年以来,情形尤显得不好,缠绵在病榻上者总有三四个月。朋友们都劝他转地疗养,他自己也有此意。前一个月,听说他要到日本去。但茅盾告诉我,双十节那一天还曾遇见他在Isis看Dobrovsky;中国木刻画展览会,他也曾去参观。总以为他是渐渐的复原了,能够出来走走了。谁又想到这可怕的噩耗竞这样突然的来呢?
刚在前几天,他还有信给我,说起一部书出版的事,还附带的说,想早日看见《十竹斋笺谱》的刻成。我还没有来得及写回信。谁想得到这可怕的噩耗竞这样的突然的来呢?
我一夜不曾好好的安心的睡。
第二天赶到万国殡仪馆,站在他遗像的面前,久久的走不开。再一看,他的遗体正在像下,在鲜花的包围里。面貌还是那末清癯而带些严肃,但双眼却永远的闭上了!
我要哭出来,大声的哭,但我那时竞流不出眼泪,泪水为悲戚所灼干了。我站在那里,久久走不开。我竟不相信,他竟是那样突然的便离我们而远远的向不可知的所在而去了。
但他的友谊的温情却是永在的,永在我的心上,——也永在他的一切友人的心上,我相信。
初和他见面时,总以为他是严肃而冷酷的。他的瘦削的脸上,轻易不见笑容。他的谈吐迟缓而有力。渐渐的谈下去,在那里面,你便可以发见其可爱的真挚,热情的鼓励与亲切的友谊。他虽不笑,他的话却能引你笑。和他的兄弟启明先生一样,他是最可谈、最能谈的朋友,你可以坐他客厅里.他那间书室(兼卧室)里,坐上半天,不觉得一点拘束、一点不舒服。什么话都谈,但他的话头却总是那末有力。他的见解往往总是那末正确。你有什么怀疑、不安,由于他的几句话也许便可以解决你的问题,鼓起你的勇气。
失去了这样的一位温情的朋友,就个人讲,将是怎样的一个损失呢?
他最勤于写作,也最鼓励人写作。他会不惮烦的几天几夜的在替一位不认识的青年,或一位不深交的朋友,改削创作,校正译稿。其仔细和小心远过于一位私淑的教师。
他曾和我谈起一件事:有一位不相识的青年寄一篇稿子来请求他改。他仔仔细细的改了寄回去。那青年却写信来骂他一顿,说被改涂得太多了。第二次又寄一篇稿子来,他又替他改了寄回去。这一次的回信,却责备他改得太少。
“现在做事真难极了!”他慨叹的说道。对于人的不易对付,和做事之难,他这几年来时时地深切地感到。
但他并不灰心,仍然的在做着吃力不讨好的改削创作、校正译稿的事,挣扎着病躯,深夜里,仔仔细细的为不相识的青年或不深交的朋友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