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陈笃生是新加坡华人社会极具影响力的领袖,亦是新加坡最杰出的开拓者之一。1820年代初期,陈笃生响应莱佛士爵士打造新加坡自由港的号召,遂成为日后的优秀企业头家,更崛起为华人社会的领袖翘楚。同时,他也是大慈善家,领导福建社群修筑天福宫,使其成为福建人的中心;亦创建陈笃生医院,为新加坡人提供医疗照护。本书对陈笃生的一生作了全面的记述,追溯他的生平事迹乃至其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资产,亦论述陈笃生及其家族所做出的贡献。陈氏家族人才辈出,本书也涵括陈金钟、陈德源、陈武烈、陈齐贤、陈温祥等人的生平足迹,他们功名显赫,建树颇丰,对新加坡乃至区域周边国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精彩书评
柯木林先生是最好人选
。他在推广新加坡文化迪产
所做的努力,无人能出其右
。
——王武 新加坡国立大
学特级终身教授
陈笃生是一名杰出先贤
、慈善家和社区领袖,他与
新加坡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
关系,其大名更是铣刻在陈
笃生医院之上。尽管声名在
外,但人们对他和其家族却
知之甚少。在本地两位著名
历史学家柯木林和林孝胜,
以及陈笃生第五代裔孙陈继
廉的努力下,出版了第一本
详细记录陈笃生及其家族纪
事和成就的专著。本书通过
对殖民地和家族档案的研究
,辅以丰富的中文、泰文和
日文材料,勾勒出陈笃生这
名重要先驱人物及其后裔是
如何迁徙、定居并建设起庞
大网络和个人成就,故事引
人入胜。陈笃生及其家族历
史,正是新加坡社会经济史
的缩影。
——陈大荣 耶鲁—国大
学院校长
陈笃生与其同名医院,
还有陈笃生与天福宫的联系
,熟知此两者的人必然不能
错过本书。柯木林、林孝胜
这两位新加坡华社资深历史
学家,在书中以崭新角度为
我们细述陈笃生与他儿孙辈
的故事,是为一大幸事。对
于陈笃生这位大家长,他的
后人确实找到了一群杰出的
史学家,书写出这部完整全
面的史学著述。
——柯宗元 新加坡国立
大学历史系客座副教授
本书内容翔实,陈笃生
点亮了医疗照护的火炬,他
的家人携手我们的社区一同
续写传奇,薪火相传,读之
令人振奋。它不仅提供了一
份历史记录,更为我们的子
孙后代谱写出一份关乎医护
、奉献与社区的生动记述。
——苏源财 陈笃生医院
及中央卫生机构首席执行总
裁
福建会馆的创会会长陈
笃生虽声誉显耀卓著,其个
人及家族史迹却较鲜为人知
。《家风传承:陈笃生家族
史》正好填补了这份历史空
白,深入浅出记载了陈笃生
家族五代人的热心社会公益
精神,包括其孙辈及曾孙福
建会馆第二和第三任大董事
陈金钟和陈武烈为本地社群
及本区域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等。本书亦概述国家古迹天
福宫的起源及其早期的发展
脉络,是了解本地历史的重
要篇章。
——蔡其生 新加坡福建
会馆会长
目录
出版前言
序
导论
第一章 陈笃生祖源踪迹
第二章 异乡变故乡
第三章 陈笃生企业之路
第四章 陈金钟面面观
第一节 暹王朝中人
第二节 陈金钟企业王国的沧桑
第三节 陈金钟与暹罗米业
第四节 陈金钟与东南亚地缘政治
第五章 陈笃生家族与天福宫
第一节 天福宫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陈笃生父子与天福宫
第三节 陈武烈重修天福宫
第六章 解密陈武烈
第七章 陈笃生医院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从贫民医院开始(1844~1909年)
第二节 开辟新篇章(1909~2000年)
第三节 新型综合医院(2000~2021年)
第八章 历史遗迹
第一节 寻找陈金钟商行
第二节 暹宫
第三节 金钟大厦
第四节 陈德源大厦
第九章 陈笃生家族的慈善精神
第十章 陈笃生后人的五次聚会
附录
参考资料
索引
参与撰写本书作者
鸣谢
试读
陈笃生(Tan Tock Seng,1798~1850年)是新加坡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除了陈笃生医院外,人们对他一知半解,甚至知之甚微。陈笃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陈笃生与其子陈金钟、曾孙陈武烈祖孙三人领导福建帮乃至新加坡华人社会超过一个甲子。陈氏家族百年不衰,时至今日,其后人仍然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管理陈笃生医院。2019年6月,陈笃生医院庆祝成立175周年,举办慈善义走活动,陈笃生后人亦参与其盛。此次活动为陈笃生医院社区基金筹集了100万新加坡元善款,比原定目标高出一倍。除了帮助病人外,陈笃生医院社区基金也资助医疗研究和社区健康计划等。
有关陈笃生早期的资料匮缺,除了《海澄峨山陈氏家谱》外,存留的只有一些零星记录,如早期的府县方志、匾额碑文或殖民地档案、报章杂志等。除利用文献资料外,我们跟随陈笃生的足迹,还前往陈笃生的祖籍地福建漳州、出生地马六甲以及商业网络所在地泰国等进行实地考察,将零星的资料与田野报告相结合,希望拼凑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陈笃生人物形象。
家谱
《海澄峨山陈氏家谱》(以下简称《家谱》)是研究陈笃生家族最权威的第一手材料。这是现存的一本成书年代较早的家谱,补充了一些历史细节,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家谱》目前保存在后人陈福财(Eric Tan Hock Chye)手中,2009年由陈笃生第五代裔孙陈继廉借出,影印后分发给其他族人收藏及参考。
《家谱》是陈水源于“同治十年辛未岁端月”根据旧谱修订编写而成,陈咸温以秀丽毛笔字书写。同治十年辛未岁端月即1871年2月,此时陈笃生已辞世21年矣。《家谱》只修到十九世,以后不再继续编修,原因不详。
《家谱》长33厘米,宽22厘米,记录了陈氏家族的迁徙及子孙繁衍情况。《家谱》开宗明义写道:“(福建省泉州府)始祖开基店前,自跟惠公传世,迁移漳州府,建南院,分支海澄县,圳美保、过田社……我本原正过田御史世祖后裔,迁移许坑又移苍头二十三保后许社,传十三世国华祖立业。”(见图1-1)根据这记载,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跟惠公”(即陈均惠,一作陈跟惠,“跟”是闽南话,与“均”同音)从泉州店前(今厦门殿前)到漳州,建南院,分支海澄县;
(2)漳州府南院在海澄县分支甚多;
(3)陈笃生远祖先在过田社,后迁许坑,再迁苍头二十三保后许社,陈国华是陈家在漳州苍头后许社的开基祖,在《家谱》中为第十三世;
(4)从始祖陈均惠到十三世陈国华开基后许社,其间整整十二代断层,没有记录。
因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家谱》从陈国华开始写起。从陈国华下传四代,陈国华—陈重器—陈良—陈月中—陈笃生,到陈笃生是十七世。换言之,陈国华是陈笃生的高祖父。根据《家谱》,陈国华育有三男,即十四世的长子重启、次子重器及季子重发。陈笃生家族源自陈国华次子重器(第二房)。陈重器也育有三个儿子,依序即十五世的陈兴、陈佛与陈良。第三房的陈良是陈笃生的祖父(见图1-2)。
P16-18
前言/序言
我深感荣幸受邀为这本 叙述我祖先陈笃生及家族的 著作作序。当斯坦福·莱佛 士爵士于1819年登陆新加 坡时,先祖就南迁定居于此 。我们家族的历史可说是与 新加坡历史紧密地联系着。 这种关系在2019年新加坡 开埠200年纪念庆典时就显 现出来了。陈笃生的雕像与 另外四位历史人物(山尼拉 乌他玛、莱佛士、纳莱依那 比莱和文西阿都拉)的雕像 共同树立于皇后坊供观瞻。 基于先祖与新加坡的历史渊 源,我相信新加坡人和历史 学家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家风传承:陈笃生家 族史》一书由著名新加坡历 史学者柯木林和林孝胜联合 编撰。他们执意为我们家族 著史,认为陈氏家族200年 来对新加坡的贡献显著,应 充分记录且与新加坡人民分 享。他们也认为现今一般新 加坡人对陈氏家族的认识甚 少,对一般群众而言,他们 只知道以陈笃生命名的医院 而已。 经过多番努力和耐心研 究,包括出国寻找资料等, 作者终于完成并出版了这本 《家风传承:陈笃生家族史 》。本书有中英文两种版本 ,能更广泛地让新加坡与周 边区域读者阅读。 谨此感谢柯木林和林孝 胜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努力 。我也得感谢堂兄陈继廉, 他是出版此书的共同发起人 ,并监督计划的进行。 最后,我谨代表陈笃生 家族感谢新加坡国家文物局 给予本书的经费赞助与支持 ,感谢国家档案馆和国家图 书馆允许我们引用相关资料 与记录,感谢世界科技出版 集团对出版事宜的协助。最 后,我也要感谢所有曾热心 支持的人士和组织,这里无 法尽录。 陈笃生第五代裔孙 陈柔浩 2020年12月28日